农林经济管理“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pdf.pdf 全文免费在线阅
本文关键词:农林经济管理“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网友sdhdjhty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农林经济管理“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pdf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高等农业教育,2008—11,11:40—42 Higher Agricultural Education,2008—1 1,1 1:40—42 农林经济管理“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李崇光,关桓达,任宇华,王雅鹏,齐振宏(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汉 430070) 摘要: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表现出新的时代特点,高等农林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必然发生变革。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是新时代高等农业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教育模式的创新。“一体两翼”新模式促进了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改变并提升了农林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关键词:农林经济管理;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 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1981(2008)11—0040—03 随着我国高等农林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的外部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对人才需求表现出新的时代特点。一是知识复合型:源于社会实践的多样化和复杂性, 要求人才知识体系的复合性,需要改变过去人才专业知识体系单一狭窄的缺陷;二是人才的个性化:包含以人为本,(来源:[])尊重个性、保护个性、培育个性,但这种个性化不排斥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和团队精神;三是国际化:经济全球化正迅速造成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 四是创新化:建设创新性国家需要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素质与能力。但是,目前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新的时代发展需要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我国高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局限:一是学科专业单一,基础学科薄弱,知识面狭窄;二是在课程体系结构不尽合理,综合化程度不高,课程内容相互脱节与重复现象突出;三是忽视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比较欠缺;四是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脱节,重知轻能,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缺乏;五是缺少社会责任感和正确从业观及能力培养,部分学生缺乏爱农的情感、兴农的责任、强农的使命。这些问题导致高等农林经济管理人才模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本专业人才缺乏自己的特色和竞争力,因而需要改革与创新。一、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农、经、管知识复合为(来源:[])主体,以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为两翼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体两翼”具体体现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途径两个方面。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一体两翼”的“一体”,是指具有农业、经济、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两翼”分别是“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农业是“民以食为天”的具有重大社会责任感的事业,“三农”问题的解决、农业的现代化最根本出路依靠的是创新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复合型创新人才”正是新世纪对高等农业经济管理人才规格的需求,也理应是该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而在人才培养途径方面的“一体两翼”的“一体”是“以理论知识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主阵地”,“两翼”分别是指“实验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和“社会责任养成教育体系”。前者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向导,后者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载体支撑,只有“一体两翼”联动,才能目标明确,行动有力,才能形成“群雁飞行”的人才培养格局。这一模式,在教育思想上, 体现了“一个中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成(来源:[])才为中心;在培养方式上体现了“两个统一”,即基金项目:华中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教改项目的部分成果。收稿日期:2008—08—20 作者简介:李崇光(1957一),男,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一教育教学管理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总209期 李崇光等农林经济管理“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41. 培养目标与培养途径相统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统一;在教育观念上,注重了“三个基点”,即知识教育、责任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结合。它把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目标、新途径和新方法进行了有机整合。二、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内容按照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专业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总体要求,坚持“三个强化”原则,修订优化了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一是强化了农、经、管知识复合,文理渗透,拓宽知识面,突出专业知识的时代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是强化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突出(来源:[])了实验实践教学,增设了创新学分,扩大选修课比例,特别加大了农业科技和文化素质教育选课学分; 三是强化了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学生爱农的情感、兴农的责任、强农的使命。加强了学生实践环节,增加了管理决策模型与方法、社会经济调查、专业能力综合测试,增强实践能力培养,结合农业人才市场需求和个性化培养要求,灵活设置专业课程,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以及更好地服务“三农”的能力。(一)构建以农、经、管知识复合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为了克服过去高等农林经济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单一,基础学科薄弱,知识面狭窄的局限,必须注重农、经、管知识复合,以系统的观点科学处理各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从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人手,进行系列课程优化与整合。过去高等农林经济管理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方案一般是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实践教学模块、选修课模块“四大教学模块”组成。我们将原有的“四大教学模块”调整为新的基础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实验实践教学模块、通识教育课模块、前沿与特色课模块“五大教学模块”,旨在整合优化课(来源:[])程体系,强化农、经、管知识的复合教育。在基础课模块中,对数学、计算机等课程增加学时和难度,新增了应用写作等课程;在专业课模块中, 对重复、脱节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减优化;在实验实践教学模块中,新增了创新学分,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优化,增加课时,独立设课,单独考核;在通识教育课模块中,规定学生必须修满 12个学分的农业科学和素质教育方面的课程;在前沿与特色课模块中,结合当今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及教师科研成果,聘请校内外专家开展专题讲座,进行专题讨论, 让学生了解本专业发展动态与前沿;突出专业特色, 开设了社会调查与实践、农产品营销、粮食与食品安全等特色课程。“五模块”教学模式,强化了高等农林经济管理人才农、经、管知识的复合教育。(二)构建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试验实践教学与第二课堂是高等农林经济管理人才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
12>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系统无法检测到您的Adobe Flash Player版本
建议您在线安装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 在线安装
本文关键词:农林经济管理“一体两翼”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30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83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