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促进就业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5 16:08
本文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促进就业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这一全新的概念随着时代车轮的推进成为国家和政府关注的焦点,新型城镇化作为一个多元化的概念,必将促使中国进行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等多方面的变革,而这些变革也将对就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以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为契机,大力扩大就业规模,转变就业结构,提升就业层次对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加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城镇化、就业、城镇化与就业的关系研究及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内涵做出了深入的探索和总结,详细得出新型城镇化的一系列相关变动,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收入水平提高、技术进步、生态绿色、户籍制度改革及公共服务均等化等,进行了定性的机理分析得出新型城镇化对就业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双向影响,权衡利弊,得出新型城镇化带动就业的结论,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就业促进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了进一步验证机理定性分析的正确性,本文随即着重研究了中国及淄博市目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问题,发展无论是全国层面还是地市层面均存在这总体就业压力较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匹配、劳动者素质偏低及失地农民就业难以安置等种种现象,与此同时,构建模型,选取新型城镇化变动中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收入水平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几个典型变量,找寻这些变量的变化对就业量的影响情况,力图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找到促进就业的突破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为新型城镇化就业促进研究提供了实践意义。为更好的缓解当今就业的严峻形势并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外城市化过程中促进就业的相关方法,随即提出以第二产业发展为主导、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完善就业培训体系、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议,以期能更有效地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并有效扩大就业。
【关键词】:就业 新型城镇化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 失地农民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21;F249.2
【目录】:
- 摘要2-3
- 英文摘要3-8
- 第一章 导言8-17
- 1.1 研究背景8
- 1.2 研究价值8-9
- 1.2.1 研究的理论价值8
- 1.2.2 研究的现实价值8-9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9-15
- 1.3.1 城市化就业一般理论9-11
- 1.3.2 城镇化演进过程和发展现状11-12
- 1.3.3 新型城镇化及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因素12-13
- 1.3.4 城镇化与就业的相关研究13-14
- 1.3.5 工作搜寻理论14-15
- 1.4 主要内容和结构15
- 1.5 主要创新及不足15-17
- 第二章 新型城镇化变动中的就业变动17-25
- 2.1 新型城镇化的正向就业效应17-21
- 2.1.1 经济增长带动就业规模的扩张17-18
- 2.1.2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就业效应18-19
- 2.1.3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就业效应19-20
- 2.1.4 收入水平提高对就业的影响20
- 2.1.5 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20-21
- 2.1.6 生态文明建设对就业的影响21
- 2.2 新型城镇化的负面就业效应21-24
- 2.2.1 新增就业岗位不足21-22
- 2.2.2 就业素质不足,结构性失业出现22
- 2.2.3 “失地农民”现象22-23
- 2.2.4 其他23-24
- 2.3 小结24-25
- 第三章 中国的就业变动和挑战25-37
- 3.1 中国就业制度改革情况25-26
- 3.2 就业状况演变26-27
- 3.3 目前我国就业面临的突出问题27-33
- 3.3.1 经济拉动就业能力较弱27-28
- 3.3.2 第二产业就业吸纳能力较低28-30
- 3.3.3 第三产业就业潜力不足,内部结构仍需调节30-31
- 3.3.4 就业压力不断加剧31-32
- 3.3.5 劳动者素质有待提高32
- 3.3.6 陈旧观念造成失地农民自愿失业32-33
- 3.3.7 失地农民就业出路相当狭窄,信息渠道有限33
- 3.4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促进就业的实证研究33-35
- 3.5 国外城镇化过程中促进就业的做法与启示35-37
- 3.5.1 调整经济结构,增强就业吸纳能力35
- 3.5.2 发展绿色新兴产业,建立产业园区35-36
- 3.5.3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扩大就业机会36
- 3.5.4 加强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36
- 3.5.5 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36-37
- 第四章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就业变动——一淄博市为例37-44
- 4.1 淄博市城镇化发展现状37
- 4.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淄博市就业情况37-42
- 4.2.1 淄博市就业规模扩张,经济拉动就业作用较强37-38
- 4.2.2 淄博市经济产业结构进一步发展,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匹配度仍需提高38-41
- 4.2.3 失地农民转移就业压力较大,素质有待提高41
- 4.2.4 淄博市就业结构失衡形势不容忽视41-42
- 4.2.5 户籍歧视根深蒂固,招聘差异性依然存在42
- 4.2.6 淄博市对人才的吸引力较低42
- 4.3 促进淄博市就业的政策建议42-44
- 4.3.1 着重发展第二产业,稳步调整产业结构42-43
- 4.3.2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43
- 4.3.3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摒弃陈旧城乡歧视观念43
- 4.3.4 创立良好的经济、人文环境增强人才吸引力43-44
- 第五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44-48
- 5.1 结论44-45
- 5.2 政策建议45-48
- 5.2.1 以第二产业发展为主导,推进工业结构调整45
- 5.2.2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45-46
- 5.2.3 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46
- 5.2.4 完善社会就业技能培训体系46
- 5.2.5 完善并提供就业服务,帮助失地农民就业46
- 5.2.6 加强公共服务均等化46-48
- 参考文献48-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甬军;专题研讨: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研究[J];东南学术;2004年04期
2 丁成日;谭善勇;;中国城镇化发展特点、问题和政策误区[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10期
3 付恒杰;日本城市化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03年04期
4 罗永恒;;基于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索洛模型改进研究[J];财务与金融;2012年02期
5 李若建;;就业结构变迁对中国城市化地区差异的影响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何景熙;何懿;;产业-就业结构变动与中国城市化发展趋势[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06期
本文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促进就业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74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267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