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期货论文 >

探究商业银行次级债的发行定价

发布时间:2017-10-22 22:08

  本文关键词:探究商业银行次级债的发行定价


  更多相关文章: 次级债 发行定价 Black-Scholes


【摘要】:商业银行次级债是本金与利息在清偿顺序上面仅次于其他的债务但是要优先于权益的债券品种。国外次贷危机之后,我国也出台了很多的监管政策,从资本充足率这个指标上为我国的银行进行风险监控。次级债是一种被监管机构认可的补充资本金方式,但是很多事实表明,次级债的发行有悖于市场合理定价,所以本文试图对其进行合理定价,对提升我国银行风控体系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在探讨次级债发行方式和发行定价的理论基础上,对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的具体方案进行研究,收集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的过程中存在着怎样的疑点,分析这些疑点并努力为其提供解决方案。整理中外学者关于次级债的定价理论,,并把利用期权定价模型,将银行的数据应用其中,尝试分析次级债券的发行定价问题。模型试图给出适用于一般清偿规则的次级债定价方法,给出信用利差的分析和实例研究。对商业银行的次级债的发行定价分析表明,中国商业银行的次级债可能存在着发行价格普遍被高估、利率水平偏低的现象,金融机构对次级债的相互持有是商业银行次级债利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全文的思路如下: (1)商业银行次级债的相关介绍 (2)B-S模型的理论介绍 (3)对次级债进行定价的B-S模型构建和案例研究 (4)商业银行次级债定价偏低的原因分析和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商业银行次级债存在着定价偏低的现象,并且用期权定价模型可以较为合理的计算这一问题 (2)定价偏低的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之间互相持有次级债,并且由政府做隐性担保,未来应该加快商业银行次级债的市场化改革
【关键词】:次级债 发行定价 Black-Scholes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832.2;F832.51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9
  • 1.1 次级债的定义11-12
  • 1.2 次级债的特点12
  • 1.3 美国的次级债危机12-14
  • 1.4 次级债的国内现状14-16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意义16-17
  • 1.6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7-18
  • 1.7 本文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思路18-19
  • 第2章 参考文献19-23
  • 2.1 国外研究现状19-20
  • 2.2 国内研究现状20-22
  • 2.3 本章小结22-23
  • 第3章 商业银行次级债定价理论介绍23-29
  • 3.1 现有次级债券定价体系分析23-24
  • 3.1.1 现有次级债券定价——利率定价方式23
  • 3.1.2 次级债定价还需考虑的因素23-24
  • 3.1.3 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当前市场状况分析24
  • 3.2 Black-Scholes 模型的简介24-25
  • 3.3 Black-Scholes 模型假设与公式25-26
  • 3.4 Black-Scholes 模型的应用实例26
  • 3.5 Black-Scholes 模型的发展26-28
  • 3.6 本章小结28-29
  • 第4章 以 Black-Scholes 模型为商业银行次级债定价29-42
  • 4.1 Black-Scholes 模型为次级债定价的理论基础29-30
  • 4.2 次级债的会计核算30-31
  • 4.3 适用于不同优先级次级债的 Black-Scholes 模型构建31-37
  • 4.3.1 模型构建31-35
  • 4.3.2 参数的确定35-37
  • 4.4 次级债的定价37-40
  • 4.4.1 工商银行次级债的定价37-38
  • 4.4.2 兴业银行次级债的定价38-39
  • 4.4.3 由理论价值转换为票面利率39-40
  • 4.5 对 Black-Scholes 模型的实证检验40-41
  • 4.5.1 工商银行次级债的历史趋势分析40
  • 4.5.2 兴业银行次级债的历史趋势分析40-41
  • 4.6 本章小结41-42
  • 第5章 次级债定价偏低的原因分析以及对策42-50
  • 5.1 次级债定价偏低的原因分析42-44
  • 5.2 次级债的市场发展建议44-49
  • 5.2.1 监管政策的适度调整44
  • 5.2.2 推动金融创新改革,丰富金融产品类型44-45
  • 5.2.3 分散商业银行次级债券的投资者团体,引入其他机构投资者45-48
  • 5.2.4 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约束各级市场48-49
  • 5.3 本章小结49-50
  • 结论50-51
  • 参考文献51-53
  • 附录53-61
  • 致谢61-6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小枫;论商业银行次级债“互持”的合理性[J];福建金融;2005年08期

2 刘红;用实物期权模型对商业银行次级债定价[J];南方金融;2005年05期

3 郑鸣,陈捷琼;国有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券补充资本金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02年10期

4 张明;;透视美国次级债危机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07年05期

5 时晓虹;王婧;;国际经验对我国商业银行发行次级债的启示[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年06期

6 孙立坚;彭述涛;;从“次级债风波”看现代金融风险的本质[J];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10期

7 许友传;杨骏;;中国银行次级债发行时的“风险定价”与市场约束臆想[J];金融研究;2012年05期

8 王丹丹;耿华;;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定价模型[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巴曙松,王文强;次级债市场发展与中国商业银行资本金结构调整[J];新金融;2005年01期

10 许文辉;中国银行业次级债:发行定价与供求形势[J];证券市场导报;2004年12期



本文编号:10802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10802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3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