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期货论文 >

我国建立煤炭期货市场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及具体构想

发布时间:2017-04-14 18:02

  本文关键词:我国建立煤炭期货市场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及具体构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的能源结构特点是多煤、少油、少气,煤炭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中最为主要的能源。尽管国家现在加大了对新能源清洁能源研究和推广的力度,但是能源结构的调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消费格局不会改变,煤炭作为最主要的能源,其价格的稳定是关系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问题。但煤炭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化石资源,一方面我国的储量虽大,人均占有量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分布很不均匀,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我国的基础能源也越来越依赖国际煤炭资源,因此煤炭市场价格的稳定、在煤炭价格的波动中降低我国的损失、掌握煤炭未来价格的话语权对我国经济发展、资源供给以及国家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近年来煤炭价格的波动表现出我国煤炭市场存在着较大的价格风险,下游行业如电力等的体制改革都会影响到煤炭商品的价格,同时由于供求的不可预测所带来的潜在价格风险是市场经济所固有的,买主和卖主无法抵御这些潜在风险。这些风险不利于我国煤炭市场的稳定,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期货市场的两大基本功能一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可以用来解决我国煤炭市场上存在的困境,同时通过对煤炭现货市场和我国期货市场近年来的运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建立煤炭期货市场的条件:首先煤炭资源符合商品期货标的的自然属性要求,其次我国的期货市场经过历年的发展与整顿,也具备了推出煤炭期货的现实条件,所以在我国推出煤炭期货,建立煤炭期货市场是可行的。 建立煤炭期货市场,开展煤炭期货交易可以为煤炭市场参与者提供一个反映人们预期的明确、合理的近期、中期和远期价格。煤炭市场的参与者可以根据对煤炭价格趋势的判断,运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锁定自己的风险。另外,煤炭市场的供需双方可以根据价格趋势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市场行为,提高投资决策效率,同时在我国发展建立煤炭期货市场,也进一步增强了我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话语权。我国目前还没有煤炭期货交易,但是随着近年来我国市场开放程度的逐步加大,国内国际市场的不断融合,国内企业参与煤炭期货交易的需求将更加迫切。所以在我国有必要开展煤炭期货交易。 煤炭期货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是长期的、具有高度复杂性的系统工程,本为在分析了我国建立煤炭期货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之后,再来对我国煤炭期货制度的经济机理、产生基础、合约设计、企业套期保值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全面研究,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煤炭期货合约,同时验证了我国期货市场在发挥基本功能方面的有效性,力求从理论上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高效率的煤炭交易制度。先是通过国内外相关实证文献分析,借鉴国外煤炭现货价格指数和美国期货交易所的煤炭期货市场发展经验,结合国内煤炭质量、资源分布和现货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设计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煤炭期货合约。再者文章对我国期货市场上现有期货合约的价格发现功能、套期保值功能的实证分析,将结论用于模拟或指导煤炭的价格发现功能与套期保值功能。本文的最后深入分析我国推出煤炭期货现存的障碍,以及应对的方法。煤炭的下游产品焦煤期货合约已上市交易几年,但郑州期货交易所推出动力煤期货合约未被中国证监会批准,争取通过对两者的研究对比,对我国今后的煤炭期货市场应该怎样建立,建立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有哪些等问题做出建议。 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到期货市场在我国煤炭市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可以为政府对煤炭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的监管和宏观调控以及有关部门的政策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为企业或个人更好地利用煤炭期货市场来制定和调整经营策略,规避经营风险提供参考。同时本研究将分别研究我国煤炭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具体情况,得出构建煤炭期货市场的必要性,和我国期货市场已经初步具备基本功能,建立煤炭期货市场也是可行的,为我国煤炭期货品种的推出提供理论指导和具体构想。
【关键词】:煤炭资源 期货市场的功能 煤炭期货 动力煤期货合约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724.5;F426.2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2
  • 1 导论12-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5
  • 1.1.1 研究的背景12-13
  • 1.1.2 研究的意义13-15
  • 1.2 研究方法15-16
  • 1.3 可能创新及不足16-18
  • 2 相关理论及文献概述18-29
  • 2.1 商品期货市场的历史沿革18-19
  • 2.2 商品期货市场的功能19-22
  • 2.2.1 价格发现功能19-21
  • 2.2.2 套期保值功能21-22
  • 2.3 建立商品期货市场的条件22-25
  • 2.3.1 成为商品期货标的的条件22-24
  • 2.3.2 商品期货市场建立的条件24-25
  • 2.4 相关文献综述25-29
  • 3 我国煤炭市场环境分析29-34
  • 3.1 国内煤炭市场概况29-31
  • 3.1.1 煤炭是中国中长期最重要的能源29-30
  • 3.1.2 中国煤炭人均占有量低30-31
  • 3.1.3 煤炭资源分布不平衡31
  • 3.2 煤炭需求量大幅度上升对国民经济系统运行产生的影响31-34
  • 4 建立我国煤炭期货市场的必要性34-39
  • 4.1 发挥期货市场的基本功能34-35
  • 4.2 发挥期货市场其他功能35-36
  • 4.2.1 广义风险管理功能,利于企业规避风险35-36
  • 4.2.2 减少宏观经济波动功能,促进资源优化配置36
  • 4.3 煤炭期货品种的推出对国际煤炭市场的影响36-39
  • 5 我国建立煤炭期货市场的可行性分析39-48
  • 5.1 我国具备建立煤炭期货市场的基本条件39-41
  • 5.1.1 煤炭作为商品期货的可行性39-40
  • 5.1.2 建立煤炭期货交易所的可行性40-41
  • 5.2 建立煤炭期货市场的能源环境障碍41-43
  • 5.3 我国建立煤炭期货市场需解决的问题43-44
  • 5.3.1 煤炭期货品种的选择43
  • 5.3.2 标准化期货合约的设计43-44
  • 5.3.3 运输问题44
  • 5.4 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功能的实证研究44-48
  • 6 我国建立煤炭期货市场的具体构想48-57
  • 6.1 期货合约设计原则48-49
  • 6.1.1 期货合约标的的选择48
  • 6.1.2 期货合约降低交割成本48-49
  • 6.2 期货合约的指标设计49-50
  • 6.2.1 储存及交割仓库的设置49
  • 6.2.2 交割质量标准的确定49
  • 6.2.3 交割地点的选择49-50
  • 6.2.4 涨跌停板及保证金比例的设置50
  • 6.2.5 合约的交割月份设计50
  • 6.2.6 最小变动价位50
  • 6.3 期货合约设计的具体指标50-53
  • 6.3.1 最小交易单位的确定50-51
  • 6.3.2 交割单位的确定51
  • 6.3.3 套期保值用户的需求规模51-52
  • 6.3.4 最小变动单位52
  • 6.3.5 涨跌停板幅度52-53
  • 6.4 动力煤期货合约格式53-54
  • 6.5 SWOT方法分析现在的发展形势下推出我国动力煤期货的发展潜力54-57
  • 6.5.1 我国推出动力煤期货合约的优势与劣势55
  • 6.5.2 我国推出动力煤期货合约的机遇和威胁55-57
  • 7 我国建立煤炭现货期货市场和谐发展的政策建议57-64
  • 7.1 控制煤炭的产量与消费量的增长57-58
  • 7.2 减少煤炭的运输量58-60
  • 7.3 促进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和完善60-64
  • 7.3.1 宏观环境的改善措施61-62
  • 7.3.2 商品期货市场方面的改善措施62-64
  • 参考文献64-66
  • 致谢66-67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致山;煤炭商品的期货特性分析[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2 张俊伟;;构建以期货市场为主导的煤炭市场体系[J];中国发展观察;2008年02期

3 刘芳;展学平;;论我国建立煤炭期货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市场论坛;2005年12期

4 李慧茹;;中国棉花期货和现货市场的价格关系研究[J];经济经纬;2006年05期

5 林伯强;魏巍贤;李丕东;;中国长期煤炭需求:影响与政策选择[J];经济研究;2007年02期

6 张麟,陈金堂;论建立煤炭期货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J];煤炭经济研究;2000年07期

7 顾正霞;;我国建立煤炭期货市场的制度经济学解释[J];煤炭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8 冯海昱;李杰生;韩莘莘;赵维森;;火电企业参与煤炭期货交易的利弊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9 安亚林;王元月;车翼;;关于煤炭期货品种的初步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6年11期

10 张同功;雷仲敏;王元月;;我国煤炭期货品种的现实选择[J];中国能源;2007年01期


  本文关键词:我国建立煤炭期货市场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及具体构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65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3065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8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