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期货论文 >

市场操纵犯罪的机理与规制:法律与金融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11 04:01

  本文关键词:市场操纵犯罪的机理与规制:法律与金融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市场操纵犯罪 机理 规制 法律与金融分析 有效市场 行为金融 制度安排


【摘要】:市场操纵犯罪是资本市场犯罪中行为结构最为复杂、理论解释与实践认定最为疑难的犯罪类型。市场操纵等资本市场犯罪不仅是促生与催化资本市场欺诈与非理性繁荣、危机与阶段性崩溃的主要诱因,而且是金融市场固有风险与市场参与者认知偏见的必然产物。深度评估市场操纵犯罪法律监管制度的运作效率,有助于在全球金融一体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中国资本市场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竞争提供法治制度层面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战略建议。 本文以市场操纵犯罪行为的实质解释与相关法律规范的运作效率评估为论证基点,解构市场操纵犯罪的行为实质与制度控制原理,跨越市场与监管,覆盖金融与法律,贯穿证券法(包括期货、衍生品法律)与刑法,透析市场操纵犯罪的行为机理,反思法律制度介入这种市场操纵监管的理性路径,以市场操纵犯罪为中心,洞悉整个资本市场运作与制度反应机制,探索制度安排促进资本市场功能有效发挥的合理边界。 导论在细致的文献综述基础上揭示市场操纵犯罪国际与国内研究现状、态势、成绩、缺陷以及理论与实践创新空间,确立了核心研究方法与全文逻辑进路:运用市场操纵犯罪法律与金融分析方法,吸收有效市场理论与行为金融理论在解释金融市场行为现象上的合理内核,围绕市场操纵犯罪机理这一核心问题,从资本市场操纵者为实现利益获取或风险转嫁的特定目的所实施的操纵性策略与交易、操纵行为系统结构中各要素的内在运作方式及其在特定资本市场环境条件下的相互联系与作用等现象的法律与经济解释中,确定市场操纵犯罪的实质、类型及其核心特征,设计有针对性的市场操纵犯罪政策控制导向与法律监管原则,探索以市场操纵为代表的资本市场犯罪的系统性治理政策、执法司法规则优化路径、立法完善建议,进而对符合金融市场发展趋势的制度性应对策略进行展望。 第一章直接切入市场操纵犯罪本质问题,在综合分析全球主要资本市场金融实践及其法律框下的有关市场操纵犯罪实质问题的理论观点与实践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全新的、可供实践应用的、充分反映资本市场真实运作机制的市场操纵实质的解释:资本市场中市场操纵犯罪的实质是对证券、期货合约以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或者投资者资本配置决策进行非正当控制并从中谋取金融交易利益。市场操纵犯罪是金融商品操纵与市场资本操纵的独立进行或者联合展开。行为主体可以通过价量操纵或决策操纵中的任何一种路径对资本市场形成操纵,也可以通过叠加地使用价量操纵与决策操纵强化与提升对资本市场的非正当控制力度。操纵者利用能够向资本市场传递误导性信号的信息、交易、市场力量等,直接影响金融商品交易价格(交易量),或者控制市场投资者(投机者)参与特定的金融商品交易、金融投资等间接影响金融商品交易价格(交易量),同时从事相关金融投资并从金融商品市场价格偏离其真实供求关系或基础资产价值的价差中获取利益。市场操纵犯罪通过对资本市场基本要素的非正当控制,即金融商品或(与)市场资本的非正当控制,最终实现操纵者的经济利益。 第二章创新性地提出市场操纵犯罪机理的概念,对市场操纵犯罪实质内涵予以进一步的纵深阐释。金融商品操纵或者价量操纵的机理表现为操纵者及其一致行动人实施证券、期货等金融交易,作用于特定金融商品,控制市场交易价格、交易量的经济行为机制。市场资本操纵或者决策操纵则是以市场信息为基础的操纵机制,呈现出一种完全不同于金融商品操纵的行为机理,即通过向资本市场传递信息,作用于参与市场交易的投资者(投机者),影响其参与特定金融交易,控制投资者(投机者)持有的资本要素配置。从金融商品操纵与市场资本操纵两条独立具备市场操纵实质属性的脉络出发,市场操纵犯罪行为可以被具体解释为直接影响金融商品价格的作用性交易行为与直接引发投资者(投机者)做出资本配置决策的引导性信息行为。操纵性交易行为与操纵性信息行为在资本市场犯罪实践中通常为操纵者及其一致行动人所交替、混合使用。操纵性交易行为导致金融商品市场价格波动与交易量变动,价量信号本身就可以作为市场信息引导投资者(投机者)所持有的资本介入或者撤离特定金融商品的交易;操纵性信息行为生产并向资本市场传导有能力影响金融商品市场价格的信息内容,市场参与者根据信息所指向的交易标的与交易方向做出资本配置决策,基于资本快速流动的金融交易会制造或者助推金融商品的市场价格变动及其未来趋势。在市场操纵犯罪的实质探索与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本章进一步对市场操纵犯罪进行系统性的类型化解构:市场操纵犯罪手段分别为价量操纵与决策操纵,其核心行为分别表现为交易型操纵与信息型操纵,前者主要包括虚假交易(洗售、相对委托)与实质交易(连续交易),后者主要包括信息误导(编造并传播虚假信息)与利益冲突(抢帽子交易)。深度分析市场操纵犯罪的基本类型以及各种行为模式在经济上的运作机理与刑事违法性实质,据此延展性地建构市场操纵犯罪的核心法律要素,有利于为控制市场操纵犯罪的法律实践提供程序上证据方向定位与实体上构成要素配置的政策引导。 第三章在市场操纵犯罪实质、机理、类型等契合金融原理与资本市场运行机制的犯罪行为分析基础之上,提出了市场操纵犯罪法律监管的基本政策以及针对交易型与信息型操纵本质特征的监管策略:资本市场刑法制度应当以保护市场与信息效率为导向,容忍资本市场的固有风险与投机行为,重点监控市场信息风险。资本市场交易技术、策略、资本等方面的竞争程度不断深化、竞争态势愈发激烈,既淘汰了大部分的洗售、相对委托等孤立使用传统模式的市场操纵行为,又决定了交易型市场操纵犯罪会形成相对较强的自我遏制性。交易型市场操纵犯罪法律监管应当适度节省制度成本,从而集中优势资源聚焦于规制严重损害资本市场信息效率的跨市场价格关联操纵犯罪。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等全新的信息技术与信息互动媒体推动了市场信息传递效率的实质性提升,也导致了虚假市场信息传递成本更低、市场影响更大的现实后果,反市场操纵法律监管应当将节省的部分反交易型操纵制度资源,优化配置于资本市场虚假信息行为的预防、监测与惩治。利益冲突是抢帽子交易操纵犯罪的违法性本质,应当通过信息披露规则的完善,限制利益冲突对资本市场参与者的损害。本文提出的市场操纵犯罪监管政策的创新价值在于:明确承认通过法律制度结构性地介入市场操纵犯罪控制实际上很难遏制资本市场中的系统性风险。孤立地使用法律监管措施并将损害投资者权益的责任全部归咎于市场操纵等资本市场犯罪行为,不仅存在惩治重点偏颇与浪费制度资源的问题,而且会阻碍正常资本市场竞争、模糊资本资源配置缺乏效率的核心症结。监管政策必须认识到市场操纵犯罪在行为结构上的复杂性。交易型操纵与信息型操纵以及这两种操纵类型下的不同操纵模式,都具有截然不同的操作手法,并且不同的市场操纵行为模式均通过差异化的经济机制实现对金融商品或(与)市场资本的非正当控制。在政策层面充分把握市场操纵犯罪系统化与精细化的行为类型架构,有助于深化认识视角并设计更具针对性的反市场操纵犯罪法律实践规则。 第四章在市场操纵犯罪实质、行为机理、法律实践技术性难题发现及其基本应对政策的深度阐释与总体论证的基础之上,结合资本市场中市场操纵犯罪案件司法实践问题,逐一对虚假交易操纵、实质交易操纵、利益冲突操纵、虚假信息操纵等行为模式在法律适用上的复杂、疑难、实践问题展开分析,为实务部门提供洗售、相对委托、连续交易、抢帽子交易、蛊惑交易等各种市场操纵犯罪行为实践认定的规则建议。本章立足于中国资本市场犯罪法律制度,以市场操纵犯罪规范解释为核心,对资本市场犯罪法律控制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做出符合罪刑法定原则、资本市场效率保障需求的法律解释,系统化地建构合理的市场操纵犯罪法律实践控制规则,为反市场操纵犯罪法律实践困境的切实解决,提供法律与金融原理、资本市场机制之间互为契合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标准。 第五章基于市场操纵犯罪机理解析、法律监管政策定位、司法规则系统化建构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展望了以反市场操纵为中心的资本市场犯罪法律规制原则、监管理念与技术、市场效率保障性制度安排的远期规划:在遏制金融市场资产泡沫的理念指引下,将审慎介入、规范协调、风险控制等原则作为市场操纵犯罪法律规制的发展方向。以资本市场犯罪立法技术优化与司法解释结构完善为规范保障,加强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市场、金融商品发行市场的反市场操纵犯罪法律监管。在程序化交易日益盛行的市场背景下,准确区分正当的高频交易策略与以高频交易为基础的市场操纵犯罪之间的界限。在执法与司法层面,明确将资本市场中的契约风险与流动性风险排除在违法犯罪法律责任追究范围之外,,准确评估资本市场中道德风险,公正认定市场操纵犯罪行为。对于综合涵盖民事纠纷、行政违法、刑事犯罪等多种可能性的资本市场信用风险,杜绝以实际经济损失决定法律责任,应当将严重违反信息披露规则的信用风险情形作为市场操纵违法犯罪予以处罚。在立法完善层面,协调不同层次法律规范的优势,准确界定证券、期货、金融衍生工具法律法规和刑法规定之间的边界。重视金融工具发行环节欺诈定价、在证券发行过程中连续炒作上市公司股票等市场操纵违法犯罪问题。继续深化证券市场反操纵监管机制的同时,针对期货市场交易环节中操纵行为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法律适用规则,提升反期货市场操纵违法犯罪法律监管的技术。形成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违规行为反应机制,总结以证券等金融工具为基础资产的衍生品交易中的违规类型,先行在证券法等行政性法律法规中建立衍生品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在积累衍生品市场反操纵行政监管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衍生品市场中市场操纵犯罪行为的认定标准,将衍生品交易中的操纵行为纳入资本市场刑法规制范围,保护衍生品交易对冲、分散风险的市场功能。 结论对本文的核心观点与方法论价值进行总结与归纳,不仅从市场操纵犯罪切入发散性地探索法律设计与制度安排最大限度地提升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空间,而且在方法论层面对如何强化金融犯罪与金融监管研究的纵深性等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改革方案。
【关键词】:市场操纵犯罪 机理 规制 法律与金融分析 有效市场 行为金融 制度安排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14
【目录】:
  • 摘要4-9
  • Abstract9-19
  • 导论19-49
  • 一、文献综述19-27
  • 二、问题意识27-29
  • 三、概念统筹29-33
  • 四、研究方法33-46
  • 五、逻辑进路46-49
  • 第一章 市场操纵犯罪的实质解构49-80
  • 第一节 价量操纵49-54
  • 一、规范基础与理论诠释49-50
  • 二、交易量操纵对价格操纵的颠覆50-51
  • 三、交易量操纵的法律与经济解释困境51-54
  • 第二节 价格操纵54-60
  • 一、立法实例与重要解读54-57
  • 二、部分市场操纵行为与价格要素的非直接关联性57-58
  • 三、价格机制扭曲中的非价格行为因素58-60
  • 第三节 市场欺诈60-69
  • 一、判例沿革与法律依据61-63
  • 二、市场操纵犯罪的欺诈性因素与传统欺诈分析框架的局限性63-64
  • 三、作为责任基础与行为运作机制解释的市场欺诈理论64-66
  • 四、市场操纵与市场欺诈的关系重构66-69
  • 第四节 金融商品或(与)市场资本非正当控制69-80
  • 一、资本要素发现对解释市场操纵犯罪实质的价值69-71
  • 二、市场操纵犯罪实质内容的客观性拓展71-73
  • 三、中国资本市场犯罪法律文本与市场操纵犯罪实质的兼容性73-78
  • 四、金融商品操纵与市场资本操纵的独立运行或者叠加操作78-80
  • 第二章 市场操纵犯罪的机理与类型80-120
  • 第一节 市场操纵犯罪的机理80-89
  • 一、资本市场基本要素非正当控制的运作机制80-82
  • 二、金融商品操纵与市场资本操纵的行为机理82-85
  • 三、市场操纵犯罪行为机理内化差异的发现及其实践价值85-89
  • 第二节 以价量操纵为手段的金融商品非正当控制89-109
  • 一、虚假交易操纵89-96
  • 二、实质交易操纵96-109
  • 第三节 以决策操纵为手段的市场资本非正当控制109-120
  • 一、虚假信息操纵110-114
  • 二、利益冲突操纵114-120
  • 第三章 市场操纵犯罪的监管政策120-151
  • 第一节 市场操纵犯罪基本监管策略120-130
  • 一、保留投机空间121-123
  • 二、效率性管制123-127
  • 三、信息风险重点防控127-130
  • 第二节 交易型操纵犯罪法律监管策略130-142
  • 一、虚假价格信号防控131-134
  • 二、资本市场流动性保护134-142
  • 第三节 信息型操纵犯罪法律监管策略142-151
  • 一、云计算、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时代市场信息监管创新142-145
  • 二、传统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规则优化145-151
  • 第四章 市场操纵犯罪的规范适用151-201
  • 第一节 虚假交易操纵犯罪司法认定151-170
  • 一、洗售操纵犯罪实践判断规则152-160
  • 二、相对委托操纵犯罪实践判断规则160-170
  • 第二节 实质交易操纵犯罪司法认定170-184
  • 一、连续交易操纵犯罪构成要件疑难问题破解171-176
  • 二、连续交易操纵犯罪实践判断规则176-184
  • 第三节 利益冲突与虚假信息操纵犯罪司法认定184-201
  • 一、抢帽子交易操纵犯罪实践判断规则185-191
  • 二、蛊惑交易操纵犯罪实践判断规则191-201
  • 第五章 市场操纵犯罪法治实践的优化与前瞻201-237
  • 第一节 市场操纵犯罪规制原则的发展方向201-214
  • 一、审慎介入201-205
  • 二、规范协调205-209
  • 三、风险控制209-214
  • 第二节 市场操纵犯罪监管理念与技术的优化构想214-229
  • 一、合理控制资产泡沫与市场非理性因素215-219
  • 二、提升法律制定技术219-225
  • 三、调整司法解释结构225-229
  • 第三节 市场操纵犯罪监管与金融市场保护制度完善展望229-237
  • 一、金融衍生品市场反操纵的监管盲区填补229-230
  • 二、金融商品发行市场的同等保护230-232
  • 三、高频交易时代的反市场操纵犯罪策略232-237
  • 结论237-244
  • 一、市场操纵犯罪跨学科研究:法律与金融分析方法的价值237-239
  • 二、市场操纵犯罪法律监管制度设计:政策、原则与规则的建议239-244
  • 参考文献244-263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263-265
  • 后记265-280


本文编号:654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qihuoqq/654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b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