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机制、关系结构与社群网络知识协作
发布时间:2021-10-31 10:13
以知识为纽带形成的社群已成为知识传播和创造的重要载体。利用计算实验方法,研究了知识社交机制、社群关系结构和社群知识协作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知识社交机制决定社群关系结构,进而影响社群知识协作。随机知识社交机制最利于社群知识存量和社群学习能力提高,流行知识社交机制最利于社群创新能力提高;社群关系分布的均匀性与社群知识存量、社群学习能力正相关,与社群创新能力负相关;在社群内部,个体关系广度与个体知识存量、个体学习能力正相关,与个体创新能力负相关。
【文章来源】:管理学报. 2020,17(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知识社交关系分布 ?
命题3 社群关系分布的均匀性(冥律性)与社群知识存量、社群学习能力正(负)相关,与社群创新能力负(正)相关。命题3说明,社群关系所呈现的均匀分布特征虽然有利于社群知识存量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但却抑制了社群创新能力的提高。原因在于两个方面:①在关系分布较均匀的社群中,社群内部关系资源差距较小,因而社群个体的“外部知识”学习机会差距较小。随着时间的演进,关系分布均匀的社群更容易满足知识势差条件,从而社群内部“外部知识”学习机会更多,这有利于社群学习能力的提高。相反,在关系呈冥律分布的社群中,社群内部“外部知识”学习机会较少,这有利于社群创新能力的提高。②“外部知识”学习对社群知识存量的增加占主导作用,从而社群关系分布的均匀性与知识存量正相关。
在随机、互补、流行3种知识社群网络中,当社群知识存量、社群学习能力以及社群创新能力的共同演化达到稳态时,个体关系广度与个体知识存量、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关系见图6。由图6可得如下命题:命题4 在随机、互补、流行3种社群网络中,个体关系广度与个体知识存量、个体学习能力正相关,与个体创新能力负相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企业创新活动的社会网络同群效应[J]. 冯戈坚,王建琼. 管理学报. 2019(12)
[2]知识分布、衰减程度与产业集群创新模式的内在机制研究[J]. 张应青,范如国,罗明. 中国管理科学. 2018(12)
[3]研发国际化、跨国知识网络与研发单元创新绩效——基于华为PCT专利(2002-2013年)的面板数据分析[J]. 胡欣悦,汤勇力,王国庆,孙飞,曹兴洋.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8(12)
[4]产学研合作网络对学研机构科研团队学术绩效的影响路径研究[J]. 张艺,龙明莲,朱桂龙. 管理学报. 2018(10)
[5]团队异质性、外部社会资本对团队成员创新绩效影响的跨层次研究[J]. 侯楠,杨皎平,戴万亮. 管理学报. 2016(02)
[6]小世界创新网络动态演化及其效应研究[J]. 张古鹏. 管理科学学报. 2015(06)
[7]微博社区成员参与动机实证研究[J]. 胡磊,高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5)
[8]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与知识整合交互影响模型及仿真分析[J]. 蔡猷花,陈国宏,刘虹,蔡彬清. 中国管理科学. 2013(S2)
[9]企业网络位置、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一个交互效应模型[J]. 钱锡红,杨永福,徐万里. 管理世界. 2010(05)
本文编号:3467944
【文章来源】:管理学报. 2020,17(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知识社交关系分布 ?
命题3 社群关系分布的均匀性(冥律性)与社群知识存量、社群学习能力正(负)相关,与社群创新能力负(正)相关。命题3说明,社群关系所呈现的均匀分布特征虽然有利于社群知识存量和学习能力的提高,但却抑制了社群创新能力的提高。原因在于两个方面:①在关系分布较均匀的社群中,社群内部关系资源差距较小,因而社群个体的“外部知识”学习机会差距较小。随着时间的演进,关系分布均匀的社群更容易满足知识势差条件,从而社群内部“外部知识”学习机会更多,这有利于社群学习能力的提高。相反,在关系呈冥律分布的社群中,社群内部“外部知识”学习机会较少,这有利于社群创新能力的提高。②“外部知识”学习对社群知识存量的增加占主导作用,从而社群关系分布的均匀性与知识存量正相关。
在随机、互补、流行3种知识社群网络中,当社群知识存量、社群学习能力以及社群创新能力的共同演化达到稳态时,个体关系广度与个体知识存量、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关系见图6。由图6可得如下命题:命题4 在随机、互补、流行3种社群网络中,个体关系广度与个体知识存量、个体学习能力正相关,与个体创新能力负相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企业创新活动的社会网络同群效应[J]. 冯戈坚,王建琼. 管理学报. 2019(12)
[2]知识分布、衰减程度与产业集群创新模式的内在机制研究[J]. 张应青,范如国,罗明. 中国管理科学. 2018(12)
[3]研发国际化、跨国知识网络与研发单元创新绩效——基于华为PCT专利(2002-2013年)的面板数据分析[J]. 胡欣悦,汤勇力,王国庆,孙飞,曹兴洋.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2018(12)
[4]产学研合作网络对学研机构科研团队学术绩效的影响路径研究[J]. 张艺,龙明莲,朱桂龙. 管理学报. 2018(10)
[5]团队异质性、外部社会资本对团队成员创新绩效影响的跨层次研究[J]. 侯楠,杨皎平,戴万亮. 管理学报. 2016(02)
[6]小世界创新网络动态演化及其效应研究[J]. 张古鹏. 管理科学学报. 2015(06)
[7]微博社区成员参与动机实证研究[J]. 胡磊,高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5)
[8]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与知识整合交互影响模型及仿真分析[J]. 蔡猷花,陈国宏,刘虹,蔡彬清. 中国管理科学. 2013(S2)
[9]企业网络位置、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一个交互效应模型[J]. 钱锡红,杨永福,徐万里. 管理世界. 2010(05)
本文编号:3467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3467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