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企业经济论文 >

高管薪酬激励、公司治理与利益输送 ——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发布时间:2021-11-18 18:23
  一、研究背景在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特点一直存在,股权集中虽有助于公司的经营决策效率,但是也容易导致利益输送行为发生,而这也就决定了第二类“代理”问题,即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利益矛盾成为主要的治理问题。近年来,大股东利益输送的现象时有发生,从早期的科龙电器的“借鸡生蛋”式的大股东掏空到最近的贤成矿业重组事件,大股东利益输送的方式层出不穷,如关联交易、资金占用、关联担保等等;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上市公司股东资金占用的数额最高达25亿。1利益输送行为不仅对中小股东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产生损害,更会扰乱正常的资本市场秩序,不利于经济发展。如何约束股东行为,减少利益输送行为已成为当务之急。2015年,证监会、发展改革委、央行、财政部等20多个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对违法失信上市公司相关责任主体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从外部监督机制做出积极的探索。但是,利益输送行为本身是由一系列公司内部治理缺陷造成,从根源上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一劳永逸。本文主要从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出发,从管理层、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等方面对利益输送行为展开研究,公司单个治理机制的...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贡献与不足
2.文献综述
    2.1 高管薪酬激励与利益输送研究评述
        2.1.1 薪酬激励与利益输送研究现状
        2.1.2 股权激励与利益输送研究现状
        2.1.3 研究简评及启示
    2.2 公司治理研究述评
        2.2.1 公司治理与代理冲突研究现状
        2.2.2 公司治理与利益输送研究现状
        2.2.3 研究简评及启示
    2.3 本章小结
3.理论分析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3.1.1 高管薪酬激励
        3.1.2 公司治理
        3.1.3 利益输送
    3.2 理论基础
        3.2.1 人力资本理论
        3.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3.2.3 委托代理理论
        3.2.4 控制权私有收益理论
        3.2.5 股权制衡理论
    3.3 高管薪酬激励对利益输送的影响机理
    3.4 公司治理结构对利益输送的影响机理
    3.5 高管薪酬激励、公司治理结构对利益输送的影响机理
    3.6 本章小结
4.研究设计
    4.1 研究假设
        4.1.1 高管薪酬激励与利益输送
        4.1.2 公司治理结构与利益输送
        4.1.3 高管薪酬激励、公司治理结构与利益输送
    4.2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4.3 变量定义
        4.3.1 被解释变量
        4.3.2 解释变量
        4.3.3 控制变量
    4.4 模型设计
5.实证分析
    5.1 描述性统计
        5.1.1 全变量描述性统计
        5.1.2 利益输送描述性统计
        5.1.3 高管薪酬激励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分析
    5.3 多元回归分析
        5.3.1 高管薪酬激励与利益输送实证结果分析
        5.3.2 进一步分析
        5.3.3 公司治理与利益输送实证结果分析
        5.3.4 高管薪酬激励、公司治理与利益输送实证结果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5.4.1 内生性问题
        5.4.2 变量度量方式变更
    5.5 本章小结
6.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惩处机制
        6.2.2 激励机制
        6.2.3 股权结构
        6.2.4 独立董事
        6.2.5 领导结构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管薪酬激励、第二类代理成本与企业绩效[J]. 章迪诚,严由亮.  会计之友. 2017(17)
[2]竞争战略、高管薪酬激励与公司业绩——基于三种薪酬激励视角下的经验研究[J]. 柴才,黄世忠,叶钦华.  会计研究. 2017(06)
[3]控股股东涉入与高管股权激励:“监督”还是“合谋”?[J]. 陈文强.  经济管理. 2017(01)
[4]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测度[J]. 宋玉臣,李连伟.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7(03)
[5]股权激励、公司治理与企业业绩——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 赵华伟.  宏观经济研究. 2016(12)
[6]经理人异质性与大股东掏空抑制[J]. 刘少波,马超.  经济研究. 2016(04)
[7]谁是更积极的监督者:非控股股东董事还是独立董事?[J]. 祝继高,叶康涛,陆正飞.  经济研究. 2015(09)
[8]独立董事抑制控股股东“掏空”作用探析——来自董事会投票的证据[J]. 张云.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5(08)
[9]掏空、合谋与股权制衡——基于博弈的分析视角[J]. 罗昆.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15(04)
[10]股权结构、高管激励与上市公司治理效率——基于异质性随机边界模型的研究[J]. 吕新军.  管理评论. 2015(06)



本文编号:35033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35033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d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