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MM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力评估模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CMM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力评估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今,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海量数据迅猛增长,企业信息化日趋成熟,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为了发挥规模效应,实现进一步减少成本,提高运营效率的目的,企业集团相继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提高企业的整体价值。然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使企业传统的内部流程管理、组织人员结构、IT技术环境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均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集团无法评估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能力水平,从而很难采取适当、高效的改进措施。从BPR角度出发,企业有必要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能力进行评估,以优化与改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内部流程、提升企业效率以及改善服务质量,并为选择外包服务提供一定的建议,从而形成良好的共享服务生态群落。本文基于财务共享服务,建立质量、灵活性、成本及安全四大评估维度,引入CMM模型,划分五个成熟度等级,并描述每个等级的特征及关键过程域;建立人员管理、流程管理、IT技术及运营管理4个一级评估指标,在此基础上,又细分为16个二级评估指标,52个三级评估指标,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利用可拓层次分析法(E-AHP)确定评估指标权重,模糊综合评估将定性的指标转变成定量的指标,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力评估模型——FSSC-CMM模型,以评估企业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处于哪一个成熟度等级,明确该阶段有何优、劣势,从而提出相应改进意见和发展方向,以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改进与优化,并为企业选择外包服务提供建议。本文最后以Z企业为例,应用FSSC-CMM模型对Z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能力评估,确定成熟度等级,发现不足,强力改进,以跃升更高级别,促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力的提高与持续优化。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 可拓层次分析法 成熟度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4
- 第1章 绪论14-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4-15
- 1.1.1 研究背景14-15
- 1.1.2 研究意义15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15-17
- 1.2.1 研究思路15-16
- 1.2.2 研究方法16-17
- 1.3 本文创新点17
- 1.4 论文的基本框架17-19
-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19-30
- 2.1 财务共享服务研究动态19-22
- 2.1.1 国外研究动态19-20
- 2.1.2 国内研究动态20-22
- 2.2 国内外能力评估模型研究22-26
- 2.2.1 COBIT模型22
- 2.2.2 ITIL模型22-23
- 2.2.3 CMM模型23-25
- 2.2.4 COBIT、ITIL、CMM模型比较与总结25-26
- 2.3 财务共享服务及其能力评估26-29
- 2.3.1 财务共享服务概述26-28
- 2.3.2 财务共享服务能力评估的必要性分析28-29
- 2.4 小结29-30
- 第3章 基于CMM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力评估模型的具体构建30-57
- 3.1 CMM模型对评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力的适用性30-31
- 3.2 FSSC-CMM模型的评估维度矩阵31-32
- 3.3 FSSC-CMM模型的评估指标设置及取值标准32-42
- 3.3.1 人员管理的评估指标及取值标准32-35
- 3.3.2 流程管理的评估指标及取值标准35-37
- 3.3.3 IT技术的评估指标及取值标准37-40
- 3.3.4 运营管理的评估指标及取值标准40-42
- 3.4 FSSC-CMM模型的评估指标体系42-44
- 3.5 FSSC-CMM模型的成熟度等级44-48
- 3.5.1 初始级44
- 3.5.2 可重复级及关键过程域44-45
- 3.5.3 已定义级及关键过程域45-46
- 3.5.4 已管理级及关键过程域46-47
- 3.5.5 优化级及关键过程域47-48
- 3.6 FSSC-CMM模型的评估方法48-56
- 3.6.1 评估方法概述48
- 3.6.2 评估方法的实施步骤48-49
- 3.6.3 可拓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估指标权重49-56
- 3.7 小结56-57
- 第4章 基于CMM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力评估模型的具体应用57-71
- 4.1 Z企业基本情况57
- 4.2 Z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力评估具体过程57-65
- 4.3 Z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力评估结果分析65-68
- 4.3.1 人员管理层面分析65
- 4.3.2 流程管理层面分析65-66
- 4.3.3 IT技术层面分析66-67
- 4.3.4 运营管理层面分析67-68
- 4.4 Z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议及发展方向68-70
- 4.4.1 加强人员管理,培养知识型人才68
- 4.4.2 优化流程管理,,提高持续改善能力68-69
- 4.4.3 打造IT技术平台,完善财务信息系统69
- 4.4.4 完善运营管理机制,加强内部控制建设69-70
- 4.5 小结70-71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71-72
- 5.1 结论71
- 5.2 展望71-72
- 附录72-79
- 附录1 指标权重调查表72-77
- 附录2 指标评估调查问卷77-79
- 参考文献79-82
- 致谢82-8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83-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薇;余瑞祥;杨力行;;我国软件企业实施CMM的难点及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3年07期
2 崔传儒,纪永效;软件企业如何实施CMM[J];黑龙江通信技术;2003年03期
3 吴菲菲,韩福荣;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信号传递机制分析[J];中国质量;2003年04期
4 王侠,高胜哲,于辛晓;论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5 王迪;;CMM在我国软件企业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16期
6 吴文琦;;软件企业的“内修”与“外练”——浅谈软件企业推进学习型组织与CMM认证的互动[J];数码世界;2004年04期
7 付东云;;谈CMM实践[J];文教资料;2006年30期
8 李青;产品型企业CMM需求开发实施中的问题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4年S1期
9 蔡冠深;我国软件企业应积极推行和通过CMM评估[J];中国科技产业;2005年02期
10 魏江 ,杜静;浅析中国软件企业实施CMM[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溪;官小波;程承旗;;GIS工程过程中CMM和CMMI适用性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温剑锋;李舒扬;;CMM中过程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A];铁道部信息技术中心成立30周年暨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工程全面竣工投产TMIS工程建设论文专辑(二)[C];2005年
3 赵璐华;;浅析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A];2011年全国电子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小鹏博士;CMM是软件企业发展的一味良药[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2 宋玉慧 越连富;辽宁省首批软件企业通过CMM“集体”评估[N];中国电子报;2005年
3 电脑虎;软件市场的通行证——CMM[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李全伟;联想软件冲刺CMM[N];计算机世界;2001年
5 刘道安;天津医大联姻CMM成立研发中心[N];中国医药报;2009年
6 张莹;深圳CMM认证市场含量约10亿元[N];深圳商报;2004年
7 齐国涛;CMM为软件企业健体[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8 万维;中国软件离CMM认证还有多远[N];中国经营报;2001年
9 顾卫民;急功近利影响软件外包 CMM认证急需走出误区[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10 早早;国家鼓励软件企业开展CMM评估认证[N];中国机电日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黄凌凡;军用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二级评估的项目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胡颖梅;能力成熟度模型CMM在小型软件企业中的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3 杨华煜;CMM在我国中小型软件企业中应用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4 李洋;大量程CMM测量机控制系统的软硬件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张东阳;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探讨与应用[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6 黄瀚儒;基于CMM的企业ERP项目可行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张亚军;基于CMM的国内软件企业软件过程改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8 潘文锋;富士康科技集团CMM经营模式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9 关芬娜;基于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CMM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力评估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30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mjj/433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