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需要“智慧物流”
本文关键词: 城镇化 智慧物流 物流产业 物流园 辩证 出处:《中国流通经济》201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智慧物流"是一种高水平的物流形态,是将互联网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应用于物流业,实现物流的自动化、可视化、可控化、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创新形态,是事关物流领域战略发展的大事。物流业对城镇化具有很大贡献,但城镇化需要的不是粗放、落后的"大"物流,而是现代化、高水平的"智慧物流",只有如此才能支持和促进城镇化,城镇化必须重视智慧物流的发展。为更好地推动物流产业发展,必须致力于消除物流基础设施、物流技术、物流装备、物流管理等方面的制约,改变物流产业落后的状态,抓住信息化契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下大力气打造"智慧物流"。为更好地实践"智慧物流",应当以物流园区为抓手,以城镇间的物流系统、城镇中的快递服务与运行系统、城镇内集中的仓库群和车站等物流节点等为切入点,进行系统思考和全面规划。应当辩证地看待打造"智慧物流"问题,首先,"智慧物流"是一个动态概念与确定模式的辩证;其次,"智慧物流"不仅仅是技术问题,它还是一个系统、综合的概念;其三,"智慧物流"需要具有带头、带动作用的物流行业,但更需要的是普世的"智慧物流";其四,"智慧物流"既是一项发展战略,又是现实的操作。
[Abstract]:"Smart Logistics" is a kind of high-level logistics form, which applies the Internet, new generati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odern management to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o realize the automation, visualization, controllability, intelligence and information of logistics. The innovation form of network is a major event related to the strategic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field. Logistics industry has a great contribution to urbanization, but what urbanization needs is not extensive, backward "big" logistics, but modernization.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high level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support and promote urbanization. Urbanization 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logistics.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it must devote itself to eliminating logistics infrastructure. Logistics technology, logistics equipment,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constraints, change the backward state of logistics industry, seize the opportun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ing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build "intelligent logistics". In order to better practice "intelligent logistics", we should take logistics park as the starting point, take the logistics system between cities and towns, express delivery service and operation system in cities and towns. The centralized warehouse group and station and other logistics nodes in the town are the starting point for systematic thinking and overall planning. The problem of building "intelligent logistics" should be viewed dialectically. First of all. "Intelligent Logistics" is a dialectical between dynamic concept and definite mode. Secondly, "intelligent logistics" is not only a technical problem, but also a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concept. Third, "intelligent logistics" needs the leading and driving role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but what is more necessary is the universal "intelligent logistics"; Fourth, "intelligent logistics" is not only a development strategy, but also a realistic operation.
【作者单位】: 北京物资学院;
【分类号】:F259.2;F49
【正文快照】: 一、城镇化必须重视物流的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城镇化做为我国长期发展的战略任务提出来,这是一个新的战略发展思路。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我们要适应这个趋势,多方面调整和发展社会经济与相关产业,这其中当然也包括物流业。为此,这个问题成为了现代物流领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琳;;丰树:花落太湖明珠[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9年03期
2 林瑛;;南昌市白水湖物流园区的形成和发展研究[J];企业经济;2007年12期
3 彭永芳;刘文艳;;河北省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年02期
4 刘龙政;;中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与政府行为[J];中国经济问题;2007年03期
5 孟为;王博;;空港物流:规范化运输的典范[J];商用汽车新闻;2007年09期
6 熊浩;鄢慧丽;;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初探[J];物流技术;2007年02期
7 乐音鸣;;宁波保税物流园区对产业的促进作用[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6年03期
8 黄浩杰;南京市现代物流发展战略的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4年01期
9 张玲,骆温平;产业聚群优势与物流园区建设[J];集装箱化;2004年12期
10 王大明;物流产业的发展与上海西北综合物流园区的建设[J];中国储运;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春艳;郭斌;戴宏;;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物流园区发展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唐山—万和国际钢铁物流园区[A];2011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资料汇编[C];2011年
3 ;第4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中心)交流研讨会暨第12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纪要[A];第5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中心)交流研讨会暨第14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代表手册[C];2007年
4 房殿军;;德国物流园区的规划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实践[A];第三次全国城市物流园区(基地、中心)交流研讨会暨第十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代表手册[C];2005年
5 ;第四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中心)交流研讨会暨第十二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纪要[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物联参阅(2006年)[C];2006年
6 房殿军;;德国物流园区的规划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实践[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物联参阅1号—13号(2005年)[C];2005年
7 张家寿;;以物流园区建设推进防城港市现代物流业发展[A];北部湾国际商贸物流发展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商贸物流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吕凤龙;;基于物流园区运营的物流公共信息化平台模式介绍[A];2011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资料汇编[C];2011年
9 ;少花钱,适养人,增利润,物流园区信息化建设新思路[A];2011全国物流园区工作年会资料汇编[C];2011年
10 贺登才;;全国城市物流园区交流研讨会暨第六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纪要[A];第七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代表手册[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晚报记者 黄晶;我市着力打造物流产业园区[N];孝感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吴钦景;盖守岭:把济南打造成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N];联合日报;2011年
3 西本新干线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虞钢 整理 杨世新 王萍;钢铁物流园区潜在的发展机遇[N];现代物流报;2009年
4 市商务局副局长 市产业集聚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刘雪峰;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推进物流产业发展[N];张家口日报;2010年
5 龙马潭区课题组;建设“川滇黔渝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N];泸州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蔡鹏飞;内蒙古红山物流园区高点突破的战略抉择[N];赤峰日报;2008年
7 记者 陈晓莉;金属物流园区需要大型化[N];中国冶金报;2008年
8 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黄克谦;加快青海物流园区建设 推动青海物流业快速发展[N];青海日报;2008年
9 贺云鹏;齐市将出台物流园区发展规划[N];黑龙江经济报;2009年
10 记者 张亚斌;高起点高水平建设物流园区[N];南充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鸿;中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的正式制度因素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2 楚岩枫;我国物流产业系统演化机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刘永红;我国城镇化中的制度变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4 梁世翔;基于ITS的物流园区协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余烈锋;物流园区主动协调规划模型及其在香港的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吴爱东;中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7 陈利丹;二十一世纪广西城镇化论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8 韩勇;物流园区系统规划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9 赵春淦;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10 李力;物流信息平台构建与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磊;吉林省中南部物流园区建设项目选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张瑜;论我国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发展[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3 杨丽莉;基于产业集群的物流园区产业布局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王鸿;可持续生态物流园区构建研究[D];济南大学;2010年
5 于超;基于协同理论的物流园区内部资源分配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军;延吉物流园区选址与规模确定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邢力丹;低碳物流园区的功能规划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付洁;腹地物流园区贸易复杂网络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贾贞;内河港物流园区规划方法与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10 孙久博;临港物流园区战略功能定位下的业务选择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429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1442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