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信息产业战略
本文选题:京津冀 切入点:河北省 出处:《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5期
【摘要】:对信息产业的内容和范围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对全国和京津冀区域信息产业的发展规模、劳动力和产业结构情况进行分析,并将信息产业作为投入要素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从而计算信息产业对三次产业的贡献度,从而提出适合未来河北省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
[Abstract]:The content and scope of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are defined. On this basis, the development scale, labor force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of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in the whole country and in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re analyzed.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is introduced into the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as an input element to calculate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to the third industry, and the strategy suitabl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in Hebei Province is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河北省社科基金《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河北省信息产业战略研究》(HB14TQ024)
【分类号】:F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马俊炯;;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合作路径研究[J];调研世界;2015年02期
2 赖志花;王必锋;;河北省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度测量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1年11期
3 袁勤俭;国内外信息产业研究述评[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延伟;新兴产业动态战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华良;河北省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志强;康春鹏;;中国经济增长来源实证研究——基于对细分的信息产业、资本投入、劳动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3年02期
2 彭岭;;我国信息产业当前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年07期
3 王玢,吴春旭;美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战略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科技产业;2005年04期
4 王惠;崔杰;王树乔;;江苏省信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4年09期
5 赵伟光;;“京津冀”区域经济关联与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5年04期
6 徐示波;仲伟俊;黄超;;后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及其挑战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20期
7 陈小磊;郑建明;;基于C-D模型的信息产业细分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分析[J];情报科学;2009年09期
8 张翠敏;沈爱霞;;发达国家科技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与策略研究及借鉴[J];商场现代化;2006年19期
9 陈小磊;郑建明;;基于菲德模型的信息产业细分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9年14期
10 刘平;黄卫春;;信息产业构成及其结构变动趋势[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屈超;信息产业核算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杨文宇;信息利益论[D];复旦大学;2010年
3 董爱军;信息产业链创新的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柯玲;信息化测度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王凌芳;企业信息资源利用与竞争力提升的相关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6 邓永翔;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江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军;人民币升值背景下我国电子制造业的调整与振兴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琼;中部地区现代信息服务业绩效评价及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赵丽;河北省信息产业发展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4 陶思远;辽宁省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水平评估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刘洁;浅析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D];山西大学;2011年
6 陈晓波;安徽移动宽带P-BOSS系统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7 孙华良;河北省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8 张望;中国新型消费类信息产业营销渠道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侯集体;信息技术产业与美国新经济[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蒋霞美;我国信息产业链的结构及其优化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美华;罗守贵;;基于潜力模型的上海都市圈城市等级划分[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2 黄鲁成;;关于北京发展研发产业的思考[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3 杨志宁,杨宏斌,龙应贵;应对WTO: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初探[J];商业研究;2002年03期
4 时间,雷鸣;竞争战略在新兴产业中的运用[J];商业研究;2002年15期
5 马云泽;刘春辉;;京津冀产业结构优化:基于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05期
6 张仲礼;;2002上海提升综合竞争力关键年[J];中国城市经济;2002年01期
7 张会恒;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J];财贸研究;2004年06期
8 解宝贵;王岩虹;;论企业动态战略能力的构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年04期
9 张仁开;;上海发展R&D产业的战略思考[J];城市;2006年03期
10 马书红;周伟;王元庆;;基于潜力模型和经济势理论的卫星城发展研究[J];城市问题;2008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怡;中国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赵红光;R&D产业形成与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3 李树人;资源型城市新兴产业规模化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胡光灿;我国保健酒行业技术路线图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姜皓;长江三角洲信息产业集群现象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3 刘爱丽;黑龙江省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4 王丹丹;我国R&D产业成长机理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明;;中国信息产业大发展需要新思路[J];电子设计技术;2000年03期
2 陈向军;发展我国信息产业市场的策略探讨[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1年02期
3 阎建国;我国信息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学研究;2001年01期
4 ;信息产业部确定今年手机调控目标[J];通讯世界;2001年04期
5 ;陕西信息产业在调整中良性发展[J];中国数据通讯;2001年02期
6 ;我国信息产业市场规模预计10年翻两番[J];中国数据通信;2001年05期
7 张桂刚;论我国的信息产业政策[J];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8 ;中国信息产业总规模排名世界第三[J];无线电工程;2001年09期
9 谭祖谊;发展信息产业 促进西部开发[J];现代企业;2001年05期
10 李萍;自主创新与中国信息产业[J];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莹;;浅议发展锦州信息产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吴基传;;面向21世纪的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3 李军;;知识经济与知识信息产业布局[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4 杨明庆;;安阳市信息产业现状及“十五”期间发展思路[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唐晓华;马晓萍;杨小青;;知识经济与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6 张华荣;;发展信息产业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7 孙志恒;张宁波;张_g;赵建刚;;山东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战略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8 张淑芳;袁安存;;美国主要信息产业的发展回顾[A];大连海事大学校庆暨中国高等航海教育90周年论文集(船舶通信与导航分册)[C];1999年
9 张锦周;;试论知识经济与信息产业的发展[A];文献·信息·网络——福建省社科信息学会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0年
10 刘霜桂;;信息产业与我们的社会责任[A];文献·信息·网络——福建省社科信息学会十周年纪念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创联万网国际信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张向宁;实现因特网价值[N];计算机世界;2000年
2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姜媛;信息产业不仅要做大而且要做强[N];深圳特区报;2005年
3 郑萱 杨渊 耿联;加强政策扶持 发展信息产业[N];新华日报;2002年
4 张晖 史红军;云南信息产业怎样跃上新台阶[N];云南日报;2003年
5 高浩荣;韩国跻身十大信息产业国[N];浙江日报;2000年
6 记者 张朝辉;把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推向深入[N];保定日报;2006年
7 记者 徐飞鹏;市政府与国信办信息产业部签署信息化建设合作协议[N];北京日报;2006年
8 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司司长 陈伟;务实推进信息化 促进信息产业科技创新[N];中国电子报;2006年
9 信息产业部;关于加快推进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指导意见[N];中国电子报;2006年
10 暴福锁;本报评出2006年信息产业十件大事[N];中国电子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欣;信息产业发展机理及测度理论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屈超;信息产业核算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安;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4 谢强;提升成都信息产业竞争力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5 冷昕;“金砖五国”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6 黎苑楚;信息产业演进规律与发展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董新建;山东省信息产业竞争力评价及信息化推广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8 柯玲;信息化测度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9 张显龙;基于模糊多属性决策的信息产业动员能力评价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10 王雷;上海信息产业中的FDI技术转移效应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爱丽;黑龙江省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2 孙华良;河北省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3 王鹏飞;信息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D];山东大学;2006年
4 许华芳;论信息产业发展中政府的作用[D];同济大学;2006年
5 郭辉;日美信息产业发展的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6 焦秀玲;江苏省信息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策略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8年
7 吴倩倩;日本信息产业发展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8 蒋李娜;中印信息产业政策及绩效比较[D];海南大学;2013年
9 姬曼姝;论内蒙古信息产业发展现状的测度[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郭云丽;辽宁省信息产业测度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78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1678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