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移动电话新增市场需求与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4-11 03:06

  本文选题:电信运营商 + 移动电话新增市场 ; 参考:《系统工程》2013年10期


【摘要】:基于31省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口指标等统计数据,建立了影响手机用户普及率的线性回归模型,得出了影响手机用户普及率的关键因素,并以湖南的数据为基础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同时,基于三寡头静态需求模型,并根据NASH均衡的特性,构建了移动电话新增市场需求模型,基于双寡头动态博弈模型,构建了移动电话新增市场动态需求模型。本文认为,移动电话市场普及率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移动电话新增市场是充分竞争市场,目前主要表现为价格竞争。在价格竞争的前提下,若先行动者的价格水平小于或等于某一常数,先行动者将获得先发优势。但是,价格对于移动电话市场需求的作用最终将受制于移动电话的现实普及率,受制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构成情况、人口增长情况和人口流动流动情况。
[Abstract]:Based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development, population indicators and other statistical data of 31 provinces, a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influence the penetration rate of mobile phone users, and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penetration rate of mobile phone users are obtained.Based on the data of Hunan Province,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model.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the static demand model of three oligarch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ASH equilibrium, the new market demand model of mobile phone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dynamic game model of duopoly, the dynamic demand model of new market of mobile phone is constructed.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the penetration rate of mobile phone marke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new mobile phone market is a fully competitive market, the main performance of the current price competition.Under the premise of price competition, if the price level of the first agent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a constant, the first agent will obtain the first-mover advantage.However, the effect of price on the demand of mobile phone market will ultimately be restricted by the real penetration rate of mobile phone, the level of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opulation composition, population growth and population mobility.
【作者单位】: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分类号】:F6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杜娟;;移动电话普及率增速不减话音业务移动化特征凸显[J];通信世界;2006年32期

2 张明新;韦路;;移动电话在我国农村地区的扩散与使用[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6年01期

3 魏海峰;价格歧视在电信运营业中的运用[J];通信企业管理;2005年06期

4 柳卸林;吴丰祥;朱文伶;;中国移动电话扩散的驱动力及预测模型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官庆;工程设计保险的逆向选择问题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3年02期

2 项勇,陶学明;基于寻租理论的工程监理博弈行为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1期

3 杨岑;彭盈;陈玉水;;招投标中的博弈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5期

4 项勇;任宏;;建设工程项目监理过程中寻租博弈行为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6期

5 项勇;陶学明;王永强;;不对称信息下建设项目委托代理激励机制理论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2期

6 杨太华;郑庆华;;建设工程中质检站、监理机构和承包商寻租行为的博弈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5期

7 阳霞;周文峰;;代建项目双层委托代理模型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8 万可,汤卫君;头垄断厂家产品定价中的博弈论问题———兼评我国彩电行业价格大战[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9 廖楚晖,薛刚;关于税收腐败有关问题的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10 杨卫军,韦苇;化解村级债务的对策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李五四;;不同信息环境下价格功能的历史考察——兼论营销·博弈价格功能下的经济政策效应[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春;;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多元协作组织研究[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4 翁禾倩;黄源泉;李宇星;林心颖;;“绿色信贷”实施中制度缺陷的多维博弈分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5 赵礼强;郭亚军;;制造商分销渠道战略选择的博弈分析[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赵礼强;;多渠道冲突下制造商价格协调策略研究[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D卷[C];2011年

7 王焱;;浅析公开招投标中不完全信息博弈[A];责任与使命——七省市第十一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联席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8 吴晶;;投标人围标、串标的博弈论分析[A];责任与使命——七省市第十一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联席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9 胡伟清;张宗益;;贿赂的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王雷;;效率与激励视角下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收权的均衡——来自城市房屋征收个案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翔宇;公司型基金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平英;产业组织结构与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马晓丽;我国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刘家国;基于突发事件风险的供应链利益分配与行为决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杨皎平;产业集群特性要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6 刘嘉莹;第三方逆向物流系统构建及其运行优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7 徐连章;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武辉;公共政策分析视角下会计准则的政策过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丁武民;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张红峰;大学组织变革中的博弈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雄;土地使用权征用法经济学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舒;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林敏;社会医疗保险道德风险分析及其控制对策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4 叶宗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型私营企业诚信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温新刚;基于双边道德风险规避的企业高管契约设计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娜;技术创新中寡头垄断企业竞争策略选择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黄齐;量能课税原则与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完善[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园园;环境法律政策的执行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贾学兰;信息不对称下的最优保险契约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张晓庆;Fudenbery-Maskin无名氏定理与可行集的维数限制问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祝建华 ,何舟;互联网在中国的扩散现状与前景:2000年京、穗、港比较研究[J];新闻大学;200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娜;何忠江;;Web3.0:运营商的平台新机会[J];中国新通信;2011年12期

2 朱波;;云计算助运营商超越管道角色[J];通信世界;2011年39期

3 李璐;;网络视频流量激增 运营商何去何从[J];通信世界;2011年39期

4 海军;;运营商云计算落地面临三大挑战[J];中国新通信;2011年08期

5 付玉鑫;;“智慧城市”——机遇与挑战并存[J];中国新通信;2011年17期

6 梁辰;;iPhone合约过半 新品将至 运营商补贴计划需调整[J];通信世界;2011年36期

7 晓编;;“大腕”运营商涉足ASP将带来软件业的“岸谷之变”[J];信息系统工程;2006年12期

8 刘国雄;龙红明;;电信运营商的“数字家庭”角色定位分析[J];现代电信科技;2007年04期

9 袁梅;;电信运营商以转型业务促收入增长抢占未来制高点[J];IT时代周刊;2007年Z2期

10 ;爱立信商业咨询:助运营商提升核心竞争力[J];通讯世界;2007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敬;;浅谈电信运营商的IPTV运营策略[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n\;;电信运营商的价值链定位与策略[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刘清;;基于合同能源管理的电信运营商节能服务探讨[A];2008年“ICT助力两型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电信运营商如何经营支付业务[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丽敏;;电信运营商应如何整合网络资源与网络应用推进社会信息化[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信息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王惠敏;;对电信运营商市场调查的探讨[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张鸿;王旭辉;;电信运营商内部营销与员工满意关系的实证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白永忠;;英国移动通信领域非对称管制制度简介[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1年

9 彭久生;梁雄健;;我国电信运营商科技创新的问题及对策[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章浩;;全业务时代电信运营商三网融合策略分析[A];中国通信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曹增光;联通:一个电信运营商品牌营销样本[N];中国经济时报;2005年

2 秦蓉 王辉;信息化——公平社会的“原动力”[N];通信产业报;2005年

3 毛涛涛;网通高层力挺电信重组论[N];北京商报;2007年

4 记者  丁峰;引进IMS架构 运营商挑战互联网压力[N];中国电子报;2006年

5 李国训;传闻满天飞的电信业[N];财经时报;2007年

6 孙t;AT&T:想要真正参股中国运营商[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胡红军;我国将统一短消息类服务接入代码[N];经济日报;2006年

8 高雪娟 ;农业战场[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9 晓镜;TMNG:中国运营商转型路上要博采众长[N];人民邮电;2007年

10 ;客户洞察与客户互动势在必行[N];人民邮电;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秋红;电信运营商间合谋行为的机理及对企业绩效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2 张君;中国电信运营商的竞争与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刘克飞;基于博弈论的电信运营商竞合关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4 孟庆红;基于顾客满意度的电信运营商竞争优势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李政;电信运营商与服务提供商的上下游纵向关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6 林志强;我国电信运营商全面风险管理(ERM)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7 张小军;基于供应链协同的电信运营商库存模型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8 田宇;中国电信企业战略转型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9 董爽;基于价值网的电信商业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10 刘舸;基于网络效应的电信运营商IM市场竞争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琳;中太数据基于中国电信运营商市场的WLAN产品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2 孙园园;IPTV建设与发展项目的可行性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3 陈乐;面向物流行业的电信运营商ICT服务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关勇;物联网行业发展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5 何仕军;广东移动公司科技创新体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周平;电信运营商网络维护外包管理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彭思Pr;我国3G电信运营商对用户锁定策略的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刘云馨;中国电信运营商融资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陈晓宇;基于知识网络的电信运营商技术创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王勇;吉林省通信公司运营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建设方案[D];吉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341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17341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b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