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移动信息时代的中国城市地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3 07:00

  本文选题:移动信息技术 + 城市地理学 ; 参考:《科学》2013年01期


【摘要】:正伴随着中国城市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深入,在由工业化城市迈向信息城市和智慧城市的过程中,城市地理学也需要面对新的发展特点和需求,开展新的研究内容。从1940年代的第一台笨重的"埃尼阿克"(ENIAC)计算机到IBM个人计算机,再到便携式笔记本电脑,以及当前正在快速流行的掌上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变化过程,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以移动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移动信息时代。如果将老的信息技术(收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of Chinese cities, urban geography also needs to face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and needs of development and carry out new research contents in the process of moving from industrialized city to information city and intelligent city. From the first clunky Eniac computer in the 1940s to the IBM personal computer, to the portable laptop, and to the current rapid popularity of the palmtop tablet, the smartphone, We are entering a new era of mobile information supported by mobil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f the ol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分类号】:F299.2;F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汪明峰,宁越敏;互联网与中国信息网络城市的崛起[J];地理学报;2004年03期

2 刘卫东,甄峰;信息化对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影响研究[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夏骥;;国际品牌在华布局的区位选择——以北京和上海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2 李连璞;付修勇;;从“时空缩减”视角看环城游憩带发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6年02期

3 汪明峰;宁越敏;;城市的网络优势——中国互联网骨干网络结构与节点可达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6年02期

4 宋长青,冷疏影;当代地理学特征、发展趋势及中国地理学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06期

5 孙中伟;路紫;;我国“人文地理学以信息为对象的研究”:15年发展回顾[J];地球科学进展;2006年09期

6 汪明峰;技术、产业和地方:互联网的经济地理学[J];人文地理;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程葳;;网络管理与构建和谐城市社会的关系[A];第二届城市科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王斌;;传媒与城市创意产业的协同发展[A];全民科学素质与社会发展——第五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石崧;从劳动空间分工到大都市区空间组织[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汪明峰;网络空间的生产与消费[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阎魁;城市规划与人的主体论[D];同济大学;2006年

4 史卫东;省制以来统县政区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波;城乡融合区空间演进机理与调控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蔡良娃;信息化空间观念与信息化城市的空间发展趋势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范军勇;技术极区理论与中国的实践[D];同济大学;2006年

8 方维慰;区域信息化的空间差异与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9 刘磊;上海城市圈层结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正永;城市区域整合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吕迅;信息时代企业区位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3 雷爱华;信息技术与企业空间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秀伟;东北地区城镇系统空间极化定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付瑶;哈尔滨都市圈空间组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然;论地理网络空间的融合特征[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武子宁;石家庄市在京津冀信息城市网络体系中的价值定位与作用转换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梁丹;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宜兴市城乡空间组织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9 李荣;信息化条件下的城市扩张与空间政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夏骥;品牌视角中的区域竞争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姚士谋,朱英明,陈振光;信息环境下城市群区的发展[J];城市规划;2001年08期

2 王德,朱玮,黄万枢;南京东路消费行为的空间特征分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01期

3 宁越敏,严重敏;我国中心城市的不平衡发展及空间扩散的研究[J];地理学报;1993年02期

4 金凤君;我国航空客流网络发展及其地域系统研究[J];地理研究;2001年01期

5 甄峰,顾朝林;信息时代空间结构研究新进展[J];地理研究;2002年02期

6 刘卫东;论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及其潜在空间影响[J];地理研究;2002年03期

7 阎小培;信息网络对企业空间组织的影响[J];经济地理;1996年03期

8 李九全,王兴中;中国内陆大城市场所的社会空间结构模式研究——以西安为例[J];人文地理;1997年03期

9 刘红,真虹;信息技术发展对城市交通客流量替代作用的定量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C.D.哈里斯,李青;半个世纪来城市和城市地理学的发展[J];城市问题;2000年05期

2 C.D.哈里斯;张文奎;;美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J];地理科学进展;1983年03期

3 段杰;知识经济时代的城市发展趋势[J];嘉应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4 李青;管视西方城市经济学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流变[J];城市问题;2001年04期

5 阎小培;近年来我国城市地理学主要研究领域的新进展[J];地理学报;1994年06期

6 陈桥驿;陈雄;;论当前地理学四大热点[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7 朱士光;;探析环境变迁、文化传承与城市发展之关系,推动古都名城研究的深入发展[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8 江曼琦;;西方城市系统研究的历史与新进展[J];学习与实践;2007年02期

9 顾朝林;;城市群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研究;2011年05期

10 崔功豪;;九十年代的中国城市和城市地理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199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翟青;甄峰;;信息革命及其在城市地理学的应用[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王开泳;陈田;;城市生活空间与大众生活——城市地理学研究领域的新思考[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汪明峰;;互联网与城市地理学:中国案例与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韩忠;;一本更加贴近时代的佳作——评《城市地理学(第二版)》[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徐晓霞;;中原城市群城市生态系统评价[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薛凤旋;;中国城市文明与西方城市文明的比较[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冯章献;王士君;;东北地区城市职能分类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曹广忠;刘涛;;中国省区城镇化的核心驱动力演变与过程模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宁越敏;谢守红;;城市化和郊区化:转型期中国大都市空间变化的双重引擎[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10 徐红宇;陈忠暖;;中国城市职能分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管哲晖 吕志强 夏水夫;城市地理学家称山东半岛将是中国下一个珠三角[N];证券日报;2004年

2 孟锴;一本以GIS方法见长的城市地理学教科书[N];中华读书报;2011年

3 刘玉录;“大首都圈”概念已经清晰[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4 技要;什么是RBD[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5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李坤民 蔚然;中国城市群需填补“圈层”空白吗[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6 陈国利 艾丹青;浙江工商大学:开设城市管理专业[N];中华建筑报;2007年

7 陈功;城市再造:国与家之间的战略[N];中国经营报;2004年

8 葛云;成都巴适之辩[N];中国房地产报;2008年

9 ;商务奥运日成新宠[N];财经时报;2004年

10 胡必亮;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之路[N];中国财经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彦光;分形城市系统的空间复杂性研究[D];北京大学;2004年

2 王双玲;日本大都市圈的产业转移与地域演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朱光明;长春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曹传新;大都市区形成演化机理与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战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春玲;青岛近代市政建设研究(1898-1949)[D];吉林大学;2010年

7 邢铭;大都市区同城化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丽丽;环渤海地区港口城市体系结构与区域拉动效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永生;城市功能定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唐伟;新疆城市体系结构优化研究[D];新疆大学;2008年

4 闻洁;武汉城市圈城市中心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国志;长春市城市化空间发展格局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杜鹃;基于UGIS的中国沿海三大组团式城市群财富聚集的缓冲空间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7 樊家龙;煤炭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仲元;基于GIS的中原城市群空间结构与布局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9 谷艳;鄂尔多斯市城镇体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10 付树林;大城市边缘区小城镇成长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90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1790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32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