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视角下的虚拟社会管理
本文选题:网络文化 + 虚拟社会 ; 参考:《理论与改革》2013年02期
【摘要】:信息时代的人类社会,已经嬗变为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并存的二重化社会结构,随之而来的是网络文化影响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然而网络中的多种文化冲突、网络文化安全、社会转型过程中新型文化范式的缺失、虚拟社会公民的多种意识觉醒以及新型虚拟社会组织形态的出现,导致网络文化环境下的虚拟社会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因此从网络文化的视角出发,更能揭示虚拟社会管理中的实质性问题所在。需要以坚持网络文化自觉、加强主流文化建设、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培育良好的社会心态、打造服务型网络媒体为途径,建立起科学的管理模型,从而促进虚拟社会得以健康稳定、和谐有序地发展。
[Abstract]:The human societ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has evolved into a dual social structure in which the real society and the virtual society coexist, followed by the further promo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network culture. However, there are many cultural conflicts in the network, the security of network culture, the lack of new cultural paradigm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awakening of various consciousness of the citizens of virtual society and the appearance of new virtual social organization. The virtual society management under the network culture environment is facing many challenges. Therefo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twork culture, it can reveal the substantive problems in virtual society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management model by adhering to the self-consciousness of network culture,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mainstream culture,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stering a good social mentality, and creating a service-oriented network media.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virtual society to be healthy and stable, harmonious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中共河南省直机关党校;
【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网络文化视阈下的网络谣言成因与治理研究”(项目批准号:2012BZZ005)的阶段性成果,项目负责人:陶鹏
【分类号】:D63;F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康化;;社会转型背景下政府文化管理的创新[J];河北学刊;2006年04期
2 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上)[J];红旗文稿;2010年15期
3 曹劲松;;网络问政与社会管理实践创新[J];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4 谢金林;;网络舆论社会管理新课题——培育良好的网络社会心态[J];中国青年研究;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新平;粟进英;;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战略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2 周莉;浅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郭锐敏;;全球化背景下美国民主输出的特点及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叶甲生;;略论中国网络版权立法的现状及完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5 李斌;;第三网络社会与新“差序格局”[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张秀燕;;基于3DS MAX的网络虚拟建筑场景漫游实现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7期
7 张能为;;文化、语词与文明:伽达默尔的文化理解与现代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方志英,卢祥;发挥网络优势 开展英语听力技能训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贺飞,陈世永;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建——从文化传统看中国的现代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丁忠利;高校人事工作数字化管理的探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秦国柱;;论移动数字时代广东社会管理的挑战与契机[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3 王永盛;;传统出版业应如何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挑战[A];科学评价促发展 品质服务谋共赢——第九届(2011)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周斌;;网络民主背景下电子政务建设路径探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赵伶俐;;审美认知:美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联姻[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刘体斌;;三网融合双向进入最优策略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海波;;IPTV应用综述[A];2007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技术论文集2(下)[C];2007年
8 朱军;;国家繁荣的标志:多元化下的价值统一——转型时期政府塑造社会认同感的职能研究[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9 黎秀蓉;;制度是博弈的结果:国家理论[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10 钱子文;;我们到底要什么?——危机视角下的中国现代化[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5 隋伟;东亚金融合作法律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10 赵良英;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构建[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王霞;青少年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闫雪梅;民族文化视阈下广西精神及其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陈鹤松;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建设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王莉;数码摄影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8 胡骏军;法治背景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田斌;儒家文化与中国国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郑闯;镜像与他者:《印度时报》涉华报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天意;张妙龄;;透视“网络恶搞”[J];红旗文稿;2006年14期
2 王俊秀;;中国社会心态:问题与建议[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行”系列专题③ 石家庄社会管理创新试点的“1+3+6”[J];领导决策信息;2011年11期
2 陈发鸿;;信息化与社会管理科学化[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06期
3 吕文静;;加强对虚拟社会的管理 让网络更好地服务人民[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4 康贻建;;电子政务助力社会管理创新[J];中国证券期货;2011年07期
5 孙士生;;政府微博:沟通民意创新社会管理的直通车[J];新闻窗;2011年04期
6 任凯鹏;;网络问政应成为人大民意直通车[J];天津人大;2009年08期
7 伍敏;杨莉;;创新虚拟社会综合管控机制[J];湘潮(下半月);2010年10期
8 ;长沙市委书记陈润儿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强化三种理念[J];中国统一战线;2011年08期
9 郑恒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优化: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的路径与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1年10期
10 葛延风;;加强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杭州(我们);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洁;;提高我党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应坚持的基本原则[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刘洋;王国勇;;国外社会管理理论与实践及其启示研究[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周红梅;李军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领导干部必须关注的几个热点问题[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韩勇;齐先朴;;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社会管理创新模式研究——以广西为例[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何华东;李远;;基于互联网的社会管理实践创新——以江西省丰城市网络问政为例[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戴向阳;;领导干部如何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提升社会管理创新能力[A];提高领导创新社会管理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齐冬梅;;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突破口[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魏向前;;制度创新:寻求社会管理的治理之路[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蒋朝建;李朝志;;政府在履行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10 褚学丽;;社会管理中政府责任体系的构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谢雪琳;学界把脉社会管理:落脚仍在保障民生[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2 龚维斌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教授、主任;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中的十大关系[N];东莞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邓小波;刚柔相济 服务为本[N];中国妇女报;2011年
4 姜玉林 中共西湖区委书记;大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N];南昌日报;2011年
5 阎保光 自治区党委维稳办副主任、自治区党委政法委副巡视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确保社会和谐稳定[N];广西法治日报;2011年
6 肇庆市委维稳办维稳督导专员 刘晓旭;创新虚拟社会管理 提高网络事件应对能力[N];西江日报;2011年
7 王月桂(作者单位:庄浪县委);要加强社会管理[N];甘肃日报;2001年
8 记者 惠富强;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N];天水日报;2005年
9 田应奎;实现高效的社会管理[N];学习时报;2003年
10 蔡志强;新中国60年社会管理的经验与启示[N];学习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一;影响社会稳定的物价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姚华平;国家与社会互动:我国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的路径选择[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洪涛;新兴产业发展中政府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周慧文;面向公众的政府网站的评估与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蔡丽新;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与政治文明建设[D];苏州大学;2006年
7 崔雪峰;当代中国政府权威论[D];吉林大学;2010年
8 徐强;电子政务流程再造绩效评估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9 邵薪运;善治式政府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淼锋;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及对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2 张旭;我国虚拟社会管理路径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3 孟丽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的社会管理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4 高轩;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政府社会管理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经远;国家治理变革视阈下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宏;转型期基层政府社会矛盾调处机制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7 李硕;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发挥状况与完善措施[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勇;关于中国式社会管理基本架构的探讨[D];黑龙江大学;2012年
9 欧阳乐乐;当代中国社会管理理念和机制创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10 陶勤;县级市社会管理创新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7923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1792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