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利的我国ICT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实证研究
本文选题:产学研合作 + 专利 ; 参考:《中国管理科学》2013年S2期
【摘要】:本文选取ICT产业为研究背景,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以广泛用来研究合作创新的代理指标——联合专利申请为切入点,将信息计量学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相结合,定量分析我国ICT产业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特征,从而为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ICT产业的创新主体已由大学转变为企业,但产学研合作不够频繁和广泛,产学研合作空间很大。
[Abstract]:This paper selects ICT industry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 uses the patent database of the State Intellectual Property Office , and combines the information metrology with th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novation of the cooperative innovation of ICT industry in China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novation subject of ICT industry in China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the enterprise by universities .
【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103078,71103173)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1BS1002)
【分类号】:F224;F276.42;F6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丁X;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00年06期
2 张米尔,武春友;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交易费用[J];科学学研究;2001年01期
3 范金艺;佘广文;徐慧;;产学研合作中的大学科技园模式研究——基于知识创造的视角[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刘璇华;;产学研合作中组织间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7年04期
5 冯锋;王亮;;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培育机制分析——基于小世界网络模型[J];中国软科学;2008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东升;张永安;;产学研合作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2 陈国荣;邓菊丽;王成敏;雷亮;;关于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3 冯悦旋;杨波;;论西部信息产业自主创新模式的选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年09期
4 吴泓;李三运;石琳;;AHP和FCE在化工医药项目风险评价中的应用[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5 李成龙;刘智跃;;产学研合作组织耦合互动的知识创新机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6 孙俊华;汪霞;;促进技术转移和应用的政产学研合作机制研究[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年09期
7 李永周;刘江日;谢晓玲;;构建湖北区域产学研合作体系的战略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8 徐忆琳;析产学研合作中的信息不对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9 张米尔;田丹;;制度变迁背景下东北装备制造业集群的演进——以瓦房店轴承产业集群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07年04期
10 张清辉;合作创新风险研究综述[J];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陈傲;柳卸林;吕萍;;创新系统各主体间的分工与协同机制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2 张米尔;姜福红;;创立标准的结盟行为及对自主标准的作用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3 陈傲;柳卸林;吕萍;;创新系统各主体间的分工与协同机制研究[A];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1分会场海峡两岸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路春婷;张春博;丁X;;协同创新组织的动力机制[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王文亮;郭丁;肖美丹;吴静;;校企合作创新网络学习机制的要素分析[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静;区域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方国威;政府在产学研结合模式中的角色与对策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3 李小妹;我国省部产学研平台建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飞;生物医药创新网络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宋娟;基于复杂性理论的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李梅芳;产学研合作成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光杰;分布式R&D网络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李星;企业集群创新网络多主体合作创新机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9 段晶晶;基于企业合作绩效的产学研合作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10 秦玮;基于生态位理论的产学研联盟中企业动机与绩效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骞;校企合作伙伴选择的指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菲;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机制与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熊懿清;校企合作“双师型”团队建设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4 彭爱冰;浙江省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杏;研究生校企合作培养机制及策略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6 马莹莹;高校科研团队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毕颖;产学研结合模式下兵团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转移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8 丁伟;基于演化经济学视角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9 申博;广西高校艺术类专业产学研合作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杜钟珊;国防科技工业产学研联盟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米尔,武春友;科技工业园功能定位与发展模式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2 宁凌;张玉强;;产学研合作的主导模式及其比较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1期
3 曾小彬;包叶群;;试论区域创新主体及其能力体系[J];国际经贸探索;2008年06期
4 杨晓智;陈柳钦;;缄默知识、产业集群及其技木创新[J];经济管理;2007年05期
5 吴潍;陈莉平;;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结点分析及其构建[J];价值工程;2007年01期
6 穆荣平,赵兰香;产学研合作中若干问题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1998年02期
7 蒋兴华;张征;邓飞其;陈p,
本文编号:17923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1792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