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内蒙古电信3G营销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6 05:08

  本文选题:内蒙古电信 + 3G ; 参考:《内蒙古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2008年10月,我国几大电信运营商重组,在此之前,在电信市场占有率上中国移动公司具有领先优势,其推出产品的市场占有量远远超过了另外几家电信运营商产品销售数量的总和,因而拥有了巨大的超额利润空间,经济效益达到其他电信运营上三至四倍,营业收入超过其他运营商三倍以上。另一方面,中国移动占领了大部分的高端用户市场。实际上,根据市场反应的数据,中国移动已经形成电信行业的市场垄断。由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几家企业具有国家政策扶持,名义上形成多寡头的竞争局面,但实际上为中国移动主导的定价经营。为改变电信市场不合理的市场占有格局,中国国务院通过相关政策,进行对企业的重组和经营业务的规范化规定,改变目前的电信市场格局,避免垄断情况的发生。 基于对论文研究背景的分析,作者在本文研究中提出一下研究核心:通过分析论文的研究背景,确定研究方案;分析3G技术发展情况以及中国用户的终端使用情况等,从运营商、终端生产商和用户三个角度对3G产品的需求情况进行分析;利用SW0T模式分析中国电信集团分公司——内蒙古电信公司的企业发展情况,最终分析确定其营销策略与运营思路。
[Abstract]:In October 2008, several major telecom operators in China were reorganized. Before that, China Mobile had a leading advantage in the market share of telecommunications. Its market share of its products far exceeds the total number of products sold by several other telecom operators, so it has a huge margin of excess profits, and its economic benefits are three to four times those of other telecom operations. Operating income is more than three times that of other operators. China Mobile, on the other hand, dominates most of the high-end subscriber market. In fact, according to market response data, China Mobile has formed a market monopoly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Because of China Mobile, China Unicom, China Telecom and other enterprises with state policy support, nominally forming a multi-oligarch competitive situation, but in fact for China Mobile led the pricing operation. In order to change the unreasonable market possession pattern of telecommunication market, the State Council of China adopts relevant policies to regulate the reorganiz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the operation of business, to chang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lecommunication market and to avoid the occurrence of monopo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the thesi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research core in this paper: through analyzing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the paper, the author determines the research plan,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f 3G technology and the end-use of Chinese users, and so on. The demand for 3G products is analyzed from three angles: operator, terminal producer and user. The enterprise development of Inner Mongolia Telecom Company, a branch of China Telecom Group, is analyzed by using SW0T mode. The final analysis determines its marketing strategy and operational thinking.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626;F2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灵犀;内蒙古社会发展主题:观念、民生、城镇化[J];理论研究;2002年03期

2 ;内蒙古开发战略实施思路[J];西部论丛;2002年01期

3 李万才,张燕梅;内蒙古: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为何越拉越大?[J];北方经济;2002年07期

4 米炜,张智邦;加快内蒙古信息化发展进程的思考[J];北方经济;2003年06期

5 马林 ,平建恒;内蒙古绿色产业发展的战略构想[J];生态经济;2003年01期

6 胡敏谦;牢固树科学发展观 推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快速发展[J];内蒙古统计;2004年01期

7 李友东,格日勒图;内蒙古推进企业信息化研究[J];前沿;2004年02期

8 张晶;内蒙古经济已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期[J];北方经济;2004年04期

9 安士玲 ,杨臣华;2004年内蒙古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势头[J];北方经济;2004年06期

10 张丽珉;内蒙古:民间投资阔步走来[J];内蒙古统计;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亦邻真;;内蒙古古代史中的若干问题[A];蒙古史研究(第十辑)[C];2010年

2 崔向新;成格尔;陈国清;王雨生;;内蒙古县域经济差异与协调发展分析[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2年

3 何明江;;孙中山的改革开放思想与内蒙古的繁荣发展进步[A];“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乌兰察夫;;“内蒙古现象”的文化动因——兼谈草原文化的当代价值[A];中国·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布和朝鲁;;转型发展才能富民优先——基于内蒙古发展的分析[A];中国经济分析与展望(2011-2012)[C];2012年

6 敖敦其木格;;依托草原文化资源 发展特色文化产业[A];论草原文化(第八辑)[C];2011年

7 荣志仁;;内蒙古生态建设必须以草业为主[A];草业与西部大开发——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草原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8 刘雯;;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内蒙古自治区[A];科学发展观与民族地区建设实践研究[C];2008年

9 朱晓俊;毕力格;赵秀清;;依托首都经济圈,建设内蒙古临港产业园区[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朱学义;;内蒙古煤炭企业财务发展战略研究[A];2010内蒙古煤炭工业科学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亮;内蒙古:科学发展促腾飞[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2 储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内蒙古[N];科技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冷德熙;谈内蒙古软实力[N];科技日报;2007年

4 记者 胡左;内蒙古 规划科技发展蓝图着力构建创新载体[N];科技日报;2007年

5 《科技日报》《内蒙古日报》联合报道组记者 胡左邋周秀芳 李玉成 张琦;塞上印象:有志者共舞中介大平台[N];科技日报;2007年

6 陈光林;繁荣发展草原文化 建设文化内蒙古[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7 刘晓冬;储波杨晶会见“港澳媒体内蒙古行”采访团[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8 牛志强;2008内蒙古主题:又好又快[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9 本报记者 贺建业;资源大省内蒙古欲向资本强省挺进[N];上海证券报;2008年

10 齐林梅 张煜;内蒙古打起“美食”王牌[N];中国食品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颖;内蒙古资源型产业转型与升级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任军;内蒙古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王美翠;生态位视角下内蒙古产业转型升级的人力资本支撑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4 赵敏;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内蒙古金融史研究(1947-1952)[D];内蒙古大学;2006年

5 卢君;内蒙古企业文化研究——区域文化与组织文化的互动关系[D];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

6 韩笑妍;内蒙古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对接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刘青瑜;近代以来天主教传教士在内蒙古的社会活动及其影响(1865-1950)[D];内蒙古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天平;内蒙古蒙药产业现状与现代化发展策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2 胡陈军;内蒙古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3 斯日古楞;内蒙古发展绿色产业的优劣势分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4 娜日娜;内蒙古羊绒业发展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钊;内蒙古优势特色行业选择、分析及评价研究[D];内蒙古财经学院;2011年

6 牛伟芝;内蒙古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及影响因素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4年

7 姜明威;自然资源利用对内蒙古资源—经济—环境系统影响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8 李轶琼;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9 毕力根格日勒;2003年以来内蒙古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刘玉彪;构建内蒙古优势特色产业可行性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8046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18046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0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