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T与中国经济增长:资本深化、技术外溢及其贡献
本文选题:ICT + 经济增长 ; 参考:《财经问题研究》2017年10期
【摘要】:目前,信息通信技术已被视为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和"互联网+"的支柱性产业,有望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主要体现在资本深化效应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两方面。本文将系统构建涉及信息通信技术资本的经济增长相关核算数据,同时,利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建立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模型,并将其扩展为合乎中国国情的分析框架,以此测算信息通信技术资本深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和信息通信技术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结论表明,1987—2010年信息通信技术资本投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并不大,而信息通信技术的技术外溢效应对经济增长贡献极大。可见,对中国这样技术后发的国家而言,"推广信息通信技术"比"发展信息通信技术产业本身"更有效。
[Abstract]:At presen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regarded as a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y and a pillar industry to promote the "third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Internet", which is expected to become a new engine of economic growth in the future. The driving effec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on economic growth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wo aspects: capital deepening effect and raising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In this paper, the relevant accounting data of economic growth related to ICT capital are systematically construc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theoretical model of the contribution of ICT to economic growth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new economic growth theory. It is expanded to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in accordanc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to measure the contribution of ICT capital deepening to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ICT to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ICT capital investment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 is not great from 1987 to 2010, and the technological spillover effect of ICT contributes greatly to economic growth. Therefore, for countries such as China, "promoting ICT" is more effective than "developing ICT industry itself".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稀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国家战略研究——基于工业化中后期产业转型升级的视角”(ZDA05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我国绿色发展的产业支撑问题研究”(17CGL002)
【分类号】:F124;F6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今年世界经济增长可望高于去年[J];国土经济;2000年01期
2 ;经济增长竞争力排名[J];开放导报;2000年10期
3 ;中央对今年经济增长持谨慎态度[J];政策与管理;2000年01期
4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将达4.75%[J];中外鞋业;2000年09期
5 王小娟;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质量[J];上海统计;2001年10期
6 ;中国入世推动全球经济增长[J];水利水电工程设计;2001年04期
7 ;世行预测入世前中国经济增长7.3%[J];冶金信息导刊;2001年02期
8 ;今年经济增长可能“前高后低”[J];中国建材;2001年09期
9 ;经济增长须从四处着力[J];经济师;2002年04期
10 李江泓;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J];政工研究动态;200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玉平;;论需求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王京安;;区域信息能力及其经济增长含义[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史向东;;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在我国的特殊性[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4 姜树蔚;;中国经济增长的现实条件与趋势[A];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C];1996年
5 王建;;要防止经济增长下滑[A];当前形势与改革座谈会内容汇编[C];2011年
6 张颖;汪昌来;;论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A];’2001天津信息技术、电子、仪器仪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诸大建;孟维华;徐萍;;1980—2005年中国经济增长对福利的贡献[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8 龙翠红;;收入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中国的实证分析[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9 李鸿飞;于进才;孟繁一;;试析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10 孟维华;;中国经济增长是否促进福利增加?[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亚红 刘贵俊;岷县:项目建设拉动经济增长[N];定西日报;2008年
2 ;2002年世界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竞争力排名[N];中国信息报;2002年
3 中宏形势跟踪课题组 杨大侃;未来净出口走势对经济增长有影响[N];上海证券报;2010年
4 中宏形势跟踪课题组;经济增长总体依旧呈回落态势[N];上海证券报;2011年
5 中宏形势跟踪课题组;外需疲弱是经济增长面临的一大风险[N];上海证券报;2012年
6 郑讴 编译;三要点促欧盟经济增长[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中航工业贵州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余霄;是供给而不是需求决定经济增长[N];中国航空报;2013年
8 文显堂;确立经济增长新思维[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9 记者 吕丽华;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促进经济增长[N];朝阳日报;2014年
10 记者 谭勇 实习生 潘迪;上半年我省经济增长百分之八点八[N];河南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瑞萍;西部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2 肖锋;文化软投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甘南(Tsambaa Gantulga);蒙古国劳动力与经济增长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4 余尊宝;可持续经济福利视角下的真实经济增长评价与实证[D];重庆大学;2015年
5 李传超;全球化分工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超越路径[D];山东大学;2016年
6 乌仁格日乐;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D];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
7 KAPTCHOUANG NGUEPDJOP REVE TARDIVEL(孟翔);教育对低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的影响[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8 孙硕;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D];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
9 丁琳;中国贸易开放水平测度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
10 拜德;[D];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旭;我国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刘继美;陕西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黄毅祥;经济增长、政府干预对上市公司业绩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4 王元泉;生产性服务业与经济增长[D];辽宁大学;2015年
5 霍静静;俄罗斯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6 董青;山东省经济增长因素分析[D];辽宁大学;2015年
7 刘畅;我国西部地区高速公路建设投资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8 刘敬;山东省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9 韦朕韬;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海南大学;2015年
10 王海舟;辽宁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493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1849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