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转型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1 13:25

  本文选题:智慧城市 + 城市转型 ; 参考:《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7年06期


【摘要】:作为城市创新发展的新模式,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进城市治理手段、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带动城市经济发展,是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是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推动下进行的,在推进路径上注重发挥试点城市的典型示范作用。总体上看,智慧城市建设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基础领域建设薄弱、体制机制创新不足、信息资源整合困难、资金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以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转型发展,应构建统筹规范、协调有力的推进机制;加强基础领域建设,完善智慧化支撑体系;创新城市治理模式,突出民生服务应用;大力发展智慧产业,加速经济转型升级。
[Abstract]:As a new mode of urban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city is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improving the means of urban governance, improving the level of public services,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economy, and promoting a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urban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cities in China is carried out under the impetus of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nd the typical demonstration role of pilot cities is emphasized in the way of promotion. On the whole,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city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explo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weak construction of basic fields, insufficient innovation of system and mechanism, difficulty of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sufficient investment of funds, lack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and so 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urban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lligent city, we should construct the overall planning and standard, coordinate and promote the mechanism,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basic field, perfect the support system of wisdom, innovate the mode of urban governance, and highlight the application of people's livelihood service. Vigorously develop intelligent industries and accelerat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
【基金】: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基地项目“智慧城市建设与城市转型发展”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F299.2;F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城市规模[J];城市问题;2002年05期

2 ;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提升城市品位[J];协商论坛;2004年02期

3 李宝梁;;城市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城市刍议[J];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4 武夷山;;城市规模多大为好[J];科技导报;2007年13期

5 杨洋;谢凤华;;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J];内江科技;2007年09期

6 徐云;;城市足迹馆:感受世界文明的底蕴[J];公关世界;2010年11期

7 阿纳休·萨巴尔毕斯科亚;彭永清;;与城市和谐共存[J];世界环境;2011年01期

8 吴家浩;高少慧;许维栋;;我国城市规模政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09期

9 刘丽红;;提升城市宜居水平需处理好五种关系[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6期

10 李海俊;芦效峰;程大章;;智慧城市的理念探索[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闫小培;胡敏;;从区域的角度分析珠海城市竞争力及其提升对策[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曹慧;;论经营城市(节选)[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3 梁东;李瑞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城市规模问题及对策[A];2005年山东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谭林;董海浪;张健;;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与构建[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钱铭;;浅论控制城市规模与节约土地[A];中国土地科学二十年——庆祝中国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6 俞滨洋;陈烨;;论新世纪哈尔滨城市品牌的重塑[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李同德;;我国城镇化进展中的城市规模布局的探讨[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8 R塠x;王[x海;;悂向21世}\0的昆明[A];一九九九年第六届海峡两岸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吴游;;经营城市与经营土地中若干问题的思考[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胡毅;董珂;;资源稀缺背景下的城市发展策略——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扬 通讯员 张琳彦;城市规模跨向“大蚌埠时代”[N];蚌埠日报;2012年

2 梁倩;我国城市规模划定标准将改[N];中国建设报;2013年

3 记者 杨宝迪;塑造一座有灵魂的城市[N];长春日报;2013年

4 早报记者 欧昌梅;城市规模划定标准可能重设[N];东方早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王海霞;“中国应该重新考虑城市规模问题”[N];中国能源报;2013年

6 本报评论员;城市治理 既要看得到更要管得到管得好[N];西安日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王丽娟;个性城市要特色不要克隆[N];中国改革报;2004年

8 陈为邦;城市思想与城市化(上篇)[N];中国建设报;2003年

9 戴文杰;关于经营城市的几点思考[N];驻马店日报;2005年

10 王永山(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城市不能以营销来定位[N];中国改革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永亮;城市规模经济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2 李东序;城市综合承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王胜本;利益分析视角下的城市治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陈Z,

本文编号:18741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18741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3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