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智能管道的转型之路
本文选题:智能管道 + 转型 ; 参考:《电信科学》2013年07期
【摘要】:介绍了中国电信提出智能管道战略转型的背景,解读了智能管道的目标和内涵,分析了智能管道的技术实现,描绘了智能管道的未来蓝图,指出了智能管道转型成功的关键。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of intelligent pipeline proposed by China Telecom, interprets the goal and connotation of intelligent pipeline, analyzes the technical realization of intelligent pipeline, describes the future blueprint of intelligent pipeline, and points out the key to the success of intelligent pipeline transform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研究院;
【分类号】:F6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乐平:中国电信要“去电信化”[J];中国教育网络;2009年07期
2 韦乐平;;全球电信业转型的回顾和去电信化的思考[J];电信科学;2010年01期
3 陶章华;;中国电信转型的初步成果概述与两个关键问题探讨[J];广东通信技术;2006年01期
4 李虹;;浅谈中国电信转型对培训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科技信息;2006年S5期
5 秦娟;黄秀清;;中国电信转型之路[J];科技资讯;2007年11期
6 ;电信和互联网[J];互联网周刊;2010年03期
7 刘东;;电信运营商与下一代互联网&IPv6[J];互联网天地;2004年09期
8 刘兴亮;;博客专栏[J];电子商务;2008年10期
9 张鑫;袁改娟;;实现互联网产品与客户维系体系在营销中的交叉支撑[J];通信企业管理;2011年08期
10 ;市场动态[J];中国新通信;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温健;李鹤;;中国电信实施全业务经营的几个关键性问题[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蕾;刘辰;杨正球;;技术进步环境下的信息通信业可持续发展研究[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冼峻;刘益群;谢华娟;钟英浩;;乘企业转型之风 扬商机挖掘之帆——网维中心“商机挖掘”工作模式探讨[A];广东省通信学会2006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7年
4 王媛;刘海益;;创建客户网络维护新体制[A];海南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C];2006年
5 秦娟;黄秀清;;中国电信转型之路[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董宁;;宽带内容应用实现运营商和用户的双赢——助力电信运营商转型[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洪;;倡导企业转型文化,提升转型执行力[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雷震洲;;对电信业转型的思考[A];通信发展战略与业务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n\;;固网运营商转型切莫“拔苗助长”——谈传统业务、成长性业务与战略性业务之间的关系[A];通信发展战略与业务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丁振寰;;商业模式的变迁与电信运营商的转型[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晓峰;中国电信转型谋增长[N];经济日报;2005年
2 记者 冉永平;中国电信以转型谋求新增长[N];人民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申明;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N];科技日报;2005年
4 记者 张勇;中国电信拉开转型大幕[N];工人日报;2005年
5 伍建文;电信转型面对的压力与机遇[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6 国际金融报记者 王婷婷;腾迅未雨绸缪求转型[N];国际金融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陆悦;中国电信运营商转型迫在眉睫[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8 本报记者 高骥远;中电信新政撬动消费支点 互联网手机激发3G潜力[N];通信信息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李传涛 吴磊;肖金学:播种互联网基因[N];通信产业报;2011年
10 记者 佟醒;中国电信在长沙启动下一代互联网现场试验[N];人民邮电;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耀寰;通信技术演进中的市场模式变革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2 郑素侠;互联网使用与内地大学生的社会资本[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朱国东;关于网络舆论演进的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4 郑奇宝;中国电信行业规制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张成波;我国电信市场竞争模式与资源配置效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蒋红娟;中国电信业的市场化改革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7 邹文英;论电信产业的有效竞争[D];厦门大学;2006年
8 杨剑;信息技术空间:权力、网络经济特征与财富分配[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9 刘志强;电信个人客户价值度量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10 余宁;网络环境下客户关系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喜英;中国电信“综合传媒”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潘炳林;通信运营商信息服务发展分析[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3 祁建军;中国电信商务模式转型的思考[D];厦门大学;2009年
4 齐红彪;电信企业转型中的组织再造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5 张宁;关于中国电信战略转型的内部审计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6 张景山;中国电信业务转型发展策略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陈晓航;中国电信IDC业务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欧伟强;中国电信战略转型的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9 刘峰;中国电信信息化业务发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10 段秋利;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商业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980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1898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