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到物联网:虚拟社会向感知社会的嬗变
本文选题:互联网 + 物联网 ; 参考:《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02期
【摘要】:互联网向物联网延伸发展,引起网络社会形态从虚拟社会向感知社会的嬗变。物联网感知社会缩短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时空距离,提高了社会生产效率。物联网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推动信息化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带来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Abstract]:The Internet of things extends to the Internet of things, which caus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network social form from virtual society to perceptual society. The Internet of things perception society shortens the time and space distance between people, people and things, and improves the social production efficiency.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application field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 promotes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traditional industry and brings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作者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
【基金】: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物联网产业发展与社会形态变革研究”(2010JDXM033) 江苏973计划项目“下一代网络前瞻技术”子课题“下一代网络产业发展及社会影响研究”
【分类号】:F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邬贺铨;;从互联网到物联网[J];办公自动化;2011年07期
2 卢涛;尤安军;;美、欧、日、韩等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战略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04期
3 曾令辉;;网络虚拟社会的形成及其本质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立国;王红斌;;网络虚拟社会的现实化管理问题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2 王臻;;虚拟社会管理:关乎中国未来的“大设计”[J];电子政务;2011年09期
3 马琳;;虚拟网络社会价值认同状况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2年12期
4 蒋广学;张勇;;校园网络文化发展、制度建设及组织管理的实践与探索——以北京大学未名BBS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年03期
5 王雄飞;章莉坚;;检察机关参与网络虚拟社会现实化管理的探讨[J];法治论坛;2012年02期
6 林丽芬;;物联网技术在安全生产与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年16期
7 崇维祥;;虚拟社会是现实社会新的存在形式——以网络冲突事件为例[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曹红萍;;物联网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构想[J];湖南中学物理;2011年08期
9 熊昌茂;;网络虚拟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研究[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张永进;;传统与超越——公安机关对虚拟社会管理研究[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宏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刘颖;人肉搜索侵权责任问题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1年
3 张林;我国虚拟社会危机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4 翦轲;网络虚拟社会下政府公信力提升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刘晓燕;物联网环境下的若干会计问题[D];集美大学;2012年
6 张春晖;基于S3C2410的物联网矿山数据采集终端的研究与设计[D];中南大学;2012年
7 彭莲;基于物联网的太阳能发电监测系统[D];广西工学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晖;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关系研究[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5期
2 钱大群;;建设智慧的地球[J];互联网周刊;2009年01期
3 高峰;唐家龙;;新兴产业发展规律及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01期
4 姚红玉,刘粤钳;论虚拟环境的社会本体性质[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年05期
5 张运松;;网络的技术意蕴、特性与网络伦理[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年02期
6 阮美勤;;虚拟社会 胜似人间[J];科学之友;1997年02期
7 张品良;;论网络虚拟和谐社会的构建[J];理论学刊;2006年02期
8 茹宁;虚拟社会伦理初探[J];理论与现代化;1999年09期
9 徐晨;虚拟社会[J];上海微型计算机;1999年Z1期
10 欧仕金;网络社会的哲学解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鲁清;;互联网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08期
2 晏玲;;物联网对电子商务商品流通的影响探析[J];商业时代;2011年17期
3 浪文;互联网时代新职位首席隐私官[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1年05期
4 欧晓涛;互联网时代企业的危机管理[J];企业文化;2004年10期
5 老杳;;中国的互联网时代来了[J];创新科技;2007年11期
6 王飞;杨琳;;互联网时代的第一次灾难[J];IT时代周刊;2009年01期
7 马岳;周冰;;基于互联网的产品传播策略[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05期
8 徐建华;程丽平;杨冬钧;;赞助过程视角下互联网对体育赞助的影响探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年08期
9 朱威廉;;互联网时代如何管理创新?[J];经理人;2011年02期
10 徐云;司春杰;;东明社区创新“虚拟社会”管理新路子[J];浦东开发;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柯欣;;物联网的智慧从何而来[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陶国根;;虚拟社会管理的困境及其治理策略[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晴晴;;虚拟社会管理现状分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金文玲;;提高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要找准切入点[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5 卢志勇;王锋;;坚持互联网依法公开管理 共建宜春和谐“虚拟社会”[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6 傅李琦;;如何加强虚拟社会的社会管理[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7 杨灿;;关于“虚拟社会”道德规范的思考[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桑洁;;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9 吴琳;;网络政治学视域下虚拟社会管理实践机制探索[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卫祥;;如何加强虚拟社会的社会管理[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肇庆市委维稳办维稳督导专员 刘晓旭;创新虚拟社会管理 提高网络事件应对能力[N];西江日报;2011年
2 通讯员 马世忠;市委宣传部部署虚拟社会管理“系统化”工程建设工作[N];格尔木日报;2011年
3 四川乐山市国资委 宋波;管理虚拟社会要虚实结合、上下联动[N];人民邮电;2011年
4 记者 王雪帆;提高虚拟社会管理水平 营造良好网络舆论氛围[N];大庆日报;2011年
5 佛山日报记者 曾庆斌;发展网络社工 助力虚拟社会管理[N];佛山日报;2011年
6 省政协委员、省农工副主委 李晓霞;构建和谐虚拟社会 加强网络监管 发展网络经济[N];民主协商报;2011年
7 记者 张居正;许海江:“虚拟社会”更需“善管”“善治”[N];云南政协报;2011年
8 通讯员 徐家鑫 马良;大理市公安局开创虚拟社会管理新格局[N];大理日报(汉);2011年
9 贾鹏雷;谁能在“虚拟社会”保护黄健翔?[N];计算机世界;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张亮;在虚拟社会里进化出文明?[N];科技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志兵;互联网生产和消费三个模式的微观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2 孔宁;物联网资源寻址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2008年
3 甘志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堆场资源配置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4 高嵘;基于物联网的猪肉溯源及价格预警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庆锋;基于风险和状态的智能维修决策优化系统及应用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6 张智;面向物联网的多层次无线感知识和识别系统[D];浙江大学;2012年
7 范剑文;虚拟社区社会分层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8 陈昊;基于移动物联网的区域协同心血管病急救模式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9 张忠;面向群体的数字签名体制及其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刘百祥;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设计优化技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笔;虚拟社会主体道德建设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鹏程;构建和谐“虚拟社会”的哲学思考[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3 董凤娟;我国虚拟社会的管理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4 曹海东;网络“虚拟社会”综合治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郑云;加强虚拟社会公共安全管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6 蔡振磊;虚拟社会网络监管体制的创新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张旭;我国虚拟社会管理路径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8 赵津乐;“双面人”:论虚拟社区中的自我呈现[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吴英;基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虚拟社会实践问题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10 焦瑞强;网络虚拟社会公共安全管理与创新[D];长春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318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1931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