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共享的软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
本文选题:技术创新能力 + 知识共享 ; 参考:《北京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引导和扶持下,我国软件产业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困扰软件产业多年的产品结构低端化、企业规模不大、产业竞争力不强等矛盾依然突出,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如何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成为摆在我国软件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国际上关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研究现状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构成、提升机理是研究的热点,研究的视角是多维的。其中知识共享视角的研究还是近期的事情,相关研究比较零散,对知识共享促进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机理、路径揭示还很不够。且基于软件企业的研究中,很少与软件企业自身的特征联系起来,对软件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参考作用不强。为此,本文将研究的问题定位在基于知识共享的软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并根据研究现状中的不足之处,将这一问题分解为以下4个方面:(1)软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构成维度。(2)基于知识共享的软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机理。(3)知识共享的组织行为因素维度,以及其与软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关系。(4)基于知识共享的软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在研究逻辑上,通过文献回顾评述和相关理论基础的梳理,以及对位于广州的两家较大型软件企业技术创新、知识共享实践活动的案例研究,提出了软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构成维度,建立了软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机理框架。以此为基础并结合对知识共享组织行为因素的界定,,对软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机理框架进行了拓展,构建了软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知识共享关系的理论模型,提出了相应的假设。通过对广东区域内158家软件企业的问卷调查,对所提出的理论假设进行了统计验证分析。最后,应用验证分析结果探讨了我国软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对策措施。 通过分析论证,本文主要获得了以下的结论: 1、从能力要素的视角,基于软件企业技术创新过程,软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构成包括企业的市场需求把握能力、技术把握能力、软件开发能力和软件产品交付能力4个维度。 2、从知识的视角,软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体现为企业组织知识。企业中的知识和企业组织知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软件企业中的知识是存储在企业中个体、团队和企业组织3种知识主体中的知识,而企业组织知识是企业的行动理论,是企业的共同信念。软件企业组织知识的发展可以通过企业中个体成员的知识发展,以及企业知识共享来实现。换句话说,软件企业可以通过发展个体成员知识和知识共享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个体成员知识发展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基础,企业知识共享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途径。 3、从组织行为的视角,软件企业知识共享产生于个体、团队和企业组织3个层面。首先,知识共享是个体之间的一种沟通过程,主要是软件开发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其次,知识共享是一种有组织的群体活动,是团队成员与整个团队的沟通。最后,知识共享还是企业组织的一种活动安排,是个体成员、团队与企业组织之间的一种沟通过程。对应这3个层面的4个知识共享组织行为因素:个体成员知识共享态度、团队领导知识共享领导力、企业知识共享设施以及企业知识共享制度,通过个体成员知识水平或者企业知识共享氛围的传导正向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由此形成了提升软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7条路径。 4、按照提升软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7条路径,基于知识共享的软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策略包括以下3个方面:一是明确企业组织知识发展的重点。基于当前软件技术创新的分布特征,应该更加关注市场需求、产品交付相关知识,以及开发过程的改进性技术和软件过程知识。二是重视发展个体成员知识。根据企业所在细分产业,重点发展个体成员的领域知识和技能;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为企业员工创造良好的学习和交流环境。三是营造有利于知识共享的氛围。建立企业员工对知识共享的认同态度,使知识共享的正向信念成为员工的主导认识;配置具有知识共享领导力的软件开发团队领导,推动知识共享活动的开展;建立健全企业知识共享的规章制度,注重做好约束型的相关制度安排。 这些研究成果的得出,不仅丰富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理论,同时也为软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构建活动提供了方法和路径,对促进软件产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Abstract]:With the guidance and support of state - related industrial policy , China ' s software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since 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 , but it is still outstanding in the research of software enterprises .
Based on th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basis , and the case study on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knowledge sharing practice of two larger software enterprises located in Guangzhou ,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tructure dimension of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software enterprise and establishes the mechanism framework of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the software enterprise . 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of 158 software enterprises in the Guangdong region , the paper gives a statistical verification analysis of the proposed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 Finally ,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software enterprises in China are discussed .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demonstration , this paper mainly obtain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
1 .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apability factor , based on the process of software enterprise ' 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 the software enterprise ' 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is composed of four dimensions : the ability to grasp the market demand of the enterprise , the ability to grasp the technology , the ability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the delivery ability of the software product .
2 .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knowledge ,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software enterprises is embodied as the knowledge of enterprise organization . The knowledge of enterprise organization is two different concepts . The knowledge in software enterprises is the common belief of enterprises .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organization knowledge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the knowledg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members in the enterprise and enterprise knowledge sharing . In other words , software enterprises can improve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by developing individual member knowledge and knowledge sharing . In other words , the knowledge development of individual members is the basis of the promo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enterprises .
3 .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the knowledge sharing of software enterprises is generated in three aspects of individual , team and enterprise organization . First , knowledge sharing is a communication process between individuals , mainly between members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team . Secondly , knowledge sharing is a kind of communication process among team members and the whole team .
4 . According to the seven path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software enterprises , the improvement strateg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software enterprises based on knowledge sharing includes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 First , it is the focus of knowledg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organization .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software , it is necessary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market demand , the knowledge of product delivery , as well as the improving technology and software process knowledge of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
Make full use of modern network technology to create a good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 for the employees of the enterprise . The third is to create an atmosphere conducive to the sharing of knowledge .
To configure the leadership of the software development team with knowledge sharing leadership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knowledge sharing activities ;
Establish and improve the rules and regulations of enterprise knowledge sharing ,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relevant system arrangement of constraint type .
The conclusion of these research results not only enriches the theor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enterprises , but also provides methods and path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software enterprises , and has realistic meaning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industry .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73.1;F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威;;基于过程的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2008年04期
2 陈文晖;对提高我国软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思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年06期
3 张首魁;党兴华;;网络环境下基于过程的技术创新能力构面及其三角模糊评价[J];软科学;2007年05期
4 林小燕;吴新博;;软件企业知识整合模式浅析[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年03期
5 李晓亚;;对构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几点体会[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7年02期
6 戴永红;印度软件企业出口存在的问题[J];南亚研究季刊;2005年02期
7 山红梅;;软件企业成长的自主创新战略研究[J];企业经济;2007年02期
8 王晓耘;梁玲夫;;软件企业知识整合实证研究[J];经济论坛;2007年04期
9 刘晓敏;周琳;;提升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0年14期
10 詹湘东;丁军强;;基于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管理应用模式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发展自主软件品牌[A];齐鲁技术市场发展论坛文集[C];2006年
2 吴杰;崔维军;;基于熵权法的中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Ⅱ)[C];2008年
3 刘中文;姜小冉;张序萍;;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4 李福苟;;坚持技术创新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5 张炳光;;第3章 企业核心竞争力:制度(体制)创新能力[A];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管理创新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朱天翔;;浅论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关键[A];湖北省地质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7 庄瑞明;;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8 项佩泽;何韶敏;;企业技术创新思路和方法的探析[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刘钒;;技术创新促进中部崛起的对策研究——以企业研发中心为突破口[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10 项佩泽;何韶敏;;企业技术创新思路和方法的探析[A];第四届十三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论坛暨2008海南机械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朝气蓬勃的安徽软件企业[N];中国电子报;2003年
2 刘积仁;软件企业不能忽视文化建设[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3 杜毅英;长城软件亮相软博会[N];中国税务报;2007年
4 李建平 余东明;天堂硅谷的崛起传奇[N];法制日报;2006年
5 段郴群;IT业仍适合年轻人创业[N];广州日报;2006年
6 记者 王爽;景新海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英才”[N];济南日报;2006年
7 林刚邋通讯员 陈锐;“双软认定”推动青岛软件产业快速发展[N];青岛日报;2007年
8 谭昊;中国软件真实焦虑:人才难得[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9 深圳商报记者 陈姝;借助转包进入欧美市场[N];深圳商报;2007年
10 唐士军;45家软件企业“掘金”昆山[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元龄;基于知识共享的软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2 张妍;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机会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3 杨钊;软件企业知识管理方法和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彭苏勉;基于价值网的软件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5 刘剑飞;农业技术创新过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李娜;基于资源观的技术创新能力与企业价值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7 张利飞;软件企业R&D人力资本投资风险预警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8 张运生;软件企业治理评价及其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9 蔡源;软件企业知识管理能力与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易文明;基于多智能体的企业协作行为建模与仿真[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小艺;软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大连大学;2009年
2 李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3 王瑞;南昌市软件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郑丽娜;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知识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张勇;我国软件企业产品营销策略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苏先娜;基于创新协同的江苏省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周笑;产品型软件企业的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8 王卫华;企业文化创新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D];汕头大学;2006年
9 黄秋艳;企业研发费用与技术创新能力的相关性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10 李萌;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模糊综合评价实证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46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1946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