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化对城镇化的非线性动态影响机制研究——基于面板数据门限回归模型的经验分析
[Abstract]:Based on the panel threshold regression mode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on urbanization process by using panel data of 31 provinces in China. It is found that informatization promotes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as a whole, and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regions. At the same time,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and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have the effect of inverted U-shaped structure on urbanization. After the specific threshold value, the influence effect on urbanization gradually weakens. In the process of new urbanization, the provinces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information dividend", promote the informationization in all fields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promote industrial and population aggregation.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49;F299.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龚玉泉,袁志刚;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一致性及其形成机理[J];经济学动态;2002年10期
2 张军;资本形成、工业化与经济增长:中国的转轨特征[J];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3 姜爱林;城镇化、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关系研究[J];经济纵横;200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文昕;徐家源;;我国钢铁行业政府投资的经济效益研究——基于资本供给效应的实证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付晓梅;宗刚;;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08期
3 李鲁欣;李玉江;;基于SPSS对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与金融发展的相关性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08期
4 温立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对称性分析[J];北方经济;2008年24期
5 李睿;;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分析[J];北方经济;2009年08期
6 赵利;王振兴;;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辛振国;;经济均衡增长的必要条件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J];商业研究;2006年03期
8 夏玺柠;;我国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效应分析[J];才智;2009年34期
9 熊心悦;;奥肯定律在中国失效问题的实证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7期
10 张锋;;后增量改革时代我国资本产出比的变化分析[J];创新;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肖文海;;国有部门改革、劳动力市场障碍与自我就业:理论与经验分析[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维国;潘祺志;;价格扭曲、要素替代、相对效率与工业节能路径选择——基于我国制造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4 石建国;武力;;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庆和;;1949-2008年贵州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基于灰色生产函数模型的核算[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6 蔡向东;;基于我国失业特征及金融危机背景下促进就业路径的思考[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崔玉平;;公共教育支出的经济价值[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8 张红宇;;城乡统筹: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性、结构转换与制度创新[A];论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城乡统筹发展与政策调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余典范;;适宜技术、制度与产业绩效——基于中国制造业的实证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10 殷醒民;;30年中国工业生产力“数量革命”的经验解释[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李树培;我国的加速工业化战略与内需不足[D];南开大学;2010年
5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艳;中国服务业FDI的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7 谢沛善;中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熊鸿军;经济转型期上海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就业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10 汤向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结构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朝霞;中国货币政策的就业结构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赵萃擘;青岛市经济增长与就业相关关系的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石永浩;中国房地产泡沫实证分析[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李晓霞;财政政策的就业效应[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5 杨尚波;中部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与就业效应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朱琳;中国高增长、低就业研究分析及政策建议[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吴双;金融发展的技术进步效应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8 刘春燕;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9 陈秀智;人民币汇率、对外贸易以及就业增长[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10 刘胜男;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提升国内技术水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任啸,杨明洪;工业化和信息化同时推进:中国的现实选择[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年02期
2 张军;;增长、资本形成与技术选择:解释中国经济增长下降的长期因素[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3 谢千里,罗斯基,郑玉歆;改革以来中国工业生产率变动趋势的估计及其可靠性分析[J];经济研究;1995年12期
4 陈剑波;市场经济演进中乡镇企业的技术获得与技术选择[J];经济研究;1999年04期
5 贺菊煌;;我国资产的估算[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2年08期
6 李京文;郑友敬;杨树庄;龚飞鸿;;中国经济增长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焕波;王铮;;中国基尼系数预测及分析[J];管理评论;2007年06期
2 李晓莉;;我国的城镇化发展阶段与推进问题研究[J];中州学刊;2008年02期
3 梁爽;;城镇化要走有序健康发展之路[J];城乡建设;2008年08期
4 乔力;胡兵;;城镇化与产业的协调发展[J];魅力中国;2009年34期
5 李华;王敏;;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是城乡统筹的关键[J];中国合作经济;2011年02期
6 肖万春;;论我国城镇化成本风险的类型与预警体系建设[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朱宝树;;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的综合改革[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6年03期
8 王娟;王春艳;;城镇化过程中的征地问题探析——以淄博市张店区西部开发区为例[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段艳平;;小城镇发展与产业集群的互动性分析[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6年21期
10 侯静珠;魏广君;;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期的思考[J];小城镇建设;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盛英斌;;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逆城镇化”现象探析[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真;刘洋;;以利益共同体为取向的城镇化路径的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建康;智敏;;推进陕西城镇化健康发展——以西安市雁塔区为例[A];陕西统筹城乡发展研究[C];2011年
4 贾小玫;向波;袁凤华;;陕西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的协整分析[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颖;梁雄健;;绿色信息化评价指标和方法的研究[A];融合与创新——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第29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田光进;全泉;;基于MAS模型的城镇化时空动态模拟[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徐静;;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几点新思考[A];“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贵州省社科界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贵州省委十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座谈会观点摘编[C];2010年
8 刘烈武;宋焕斌;;以“城市矿产”开发破解矿产资源匮乏难题的探析[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9 章征涛;祁蕊;;主动还是被动——对我国城市化路径的思考和建议[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傅幸之;黄慧明;唐勇;潘珂;;南疆地区疏附县城镇化发展路径的思考[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副院长 胡必亮;重视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迁移问题[N];新华日报;2010年
2 ;管理 城镇化文明之道[N];黑龙江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何卓;“北国粮都”的城镇化之路[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4 古丽;城镇化:须注重丰富内涵[N];西藏日报(汉);2011年
5 梁宇广 聂建江;“用工荒”的根源在于城镇化问题[N];榆林日报;2011年
6 记者 李鹤 崔鹏;物价住房城镇化民生话题成热点[N];人民日报;2011年
7 杨盛海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推进新型城镇化[N];中国人口报;2011年
8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胡启良;城镇化过程中的伤筋动骨处[N];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简新华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积极稳妥推进健康城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记者 李沛;省政协推进新型城镇化调研组莅平[N];平顶山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静;三江平原垦区城镇化过程与空间组织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年
2 王雅红;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化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钟春艳;统筹城乡发展中北京郊区城镇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4 罗应光;云南特色城镇化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5 沙利杰;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王本兵;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创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蔡功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城镇发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8 王格芳;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中国城镇化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张秋利;第三产业发展对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的促进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郑涛;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兵;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用工荒”现象分析[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2 孔凡蓉;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3 巩雪;我国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吉林大学;2009年
4 左挺;我国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失地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晓霞;我国财产保险公司人力资本对技术效率影响的门限效应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6 张沐;统筹城乡的城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夏丹;传媒在传统乡村转向城镇化过程中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吕翠玲;甘肃省城镇化过程中建设用地理性目标计量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1年
9 于珊;非线性模型在我国股市与经济关联性研究中的应用[D];长春工业大学;2011年
10 刘飞翔;城镇化过程中的利益分化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255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225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