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我国城乡信息化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分析

发布时间:2018-10-12 13:45
【摘要】:利用效率、公平、效率公平协调度模型,测算了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城乡信息化发展的效率、公平以及效率公平协调度。基于测算结果,将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城乡信息化发展水平,按照效率、公平、效率公平协调度等三项指标的高低,划分成高、较高、中等、较低、低等五种类型。效率公平协调度的分类结果显示,我国城乡信息化协调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且这种空间差异在2007~2010年间保持高度稳定。从"效率—公平"组合的二维分类结果看,不同地区城乡信息化协调发展水平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原因,我们可以据此制定不同的城乡信息化促进政策。
[Abstract]:By using the coordination model of efficiency, fairness,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the paper calculates the efficiency, fairness and coordin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in 31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in China.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urban and rural informatization in 31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autonomous regions) is divided into five types: high, medium, low and low according to the level of efficiency, fairness and coordination of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The results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efficiency, fairness and coordination show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spatial difference in the level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informatization in China, and this spatial difference remains highly stable in 2007 and 2010.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wo-dimensional classific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there are different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 in the level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informatization in different regions, so we can formulate different policies for promoting information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作者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软科学计划重大项目“以信息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重大问题研究”(2011GXS1D003)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F49;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忠潮;董智勇;金萍;;基于系统聚类分析的陕西县域经济差异研究[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2 李昌峰;武清华;张落成;;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经济地理;2011年02期

3 田霖;;我国城乡金融排斥二元性的空间差异与演变趋势(1978-2009)[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03期

4 黄家骅;;我国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空间架构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钱俊生;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差异──一个应该重视的研究课题[J];哲学研究;1999年09期

6 黎一畅;周寅康;;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的主成分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邹浩;;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空间差异及原因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年03期

8 史修松;赵曙东;吴福象;;中国区域创新效率及其空间差异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3期

9 于淑波;成建伟;;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研究[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10 苏兆国;史本山;;交易数量折扣定价对产品空间差异选择的影响[J];生产力研究;2009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荣;;关于农村小城镇建设的几点思考[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2 熊鹰;;考虑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定量评价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杨建敏;马晓萱;;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问题的探讨——从空间的角度进行透视[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周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5 姚伟钧;;咸宁与武汉城市圈协调发展的战略思考[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7年

6 王伦强;;论川渝城市群体系中的四川省城市化战略[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林彰平;阎小培;;我国城市发展空间差异定量分析方法及应用[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8 李振东;李颖慧;;中原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模式探析[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丁青;刘东;;创新思维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中的价值[A];2011北京两届联席会议高峰论坛文集[C];2011年

10 邱寿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生态效率研究[A];节能减排论坛——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专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枝宏;我市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协调发展[N];大连日报;2006年

2 宋畅;天津将建设成为生态型国际港口城市[N];国际商报;2006年

3 杨思情;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N];桂林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建设规划 推进矿区和农村一体化协调发展[N];淮南日报;2006年

5 谢文哲;注重协调发展 提升城市形象[N];经济日报;2007年

6 王玉琢 王鹏飞;海勃湾区协调发展:彰显文明风采[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7 张瑛邋洪琦;宁夏激情打造全新“无水港”[N];宁夏日报;2008年

8 李韶辉;西部大开发 唱响协调发展主旋律[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9 赵红 滕宁;沁河岸畔党旗红[N];临汾日报;2006年

10 解丽娜邋卢海;全面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健康协调发展[N];青海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璇涛;基于协调发展的区域特色经济与区域经济布局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章志刚;现代物流与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刘加顺;都市圈的形成机理及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吴超;城市区域协调发展研究[D];中山大学;2005年

5 侯学英;中国可持续城市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6 李萍;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7 秦宏;沿海地区农户分化之演变及其与非农化、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8 高敏;服务业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9 李国柱;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计量分析[D];辽宁大学;2007年

10 杨波;房地产业的城市政府管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甲羽;河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评价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2 欧小媛;现阶段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3 樊贵莲;我国现阶段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障制度协调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4 孙淮中;苏锡常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闫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地方政府职能重塑[D];西北大学;2002年

6 赵映慧;辽西走廊地带城市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筱琳;额济纳绿洲复合系统可持续定量评估[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岚;新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9 张馨;大连城市化与人居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利清;乌海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663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2663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d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