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几次重大的技术革命,即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农业革命使人类社会从游牧社会过渡到农业社会,工业革命又使人类社会实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成功跨越。现在正在进行的信息革命是人类社会历史以来最伟大的一次技术革命。它以微电子技术革命为核心,扩展成一个庞大的高新技术群,包括电脑技术、通信技术、广播电视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和数字压缩技术等。信息革命使社会和经济产生根本性的变化,信息成为一种最重要的资源,信息产业变成最大的产业部门,脑力劳动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社会经济将实现信息网络化,并最终形成了网络经济这种新的经济形态。网络经济的形成主要源于信息化不断深入过程中的两大原因:一是各种网络的组建为网络经济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这些网络主要是指现代通信网络和电子计算机网络;二是综合性信息网络的建设是网络经济形成的标志。它把上述电子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网络和各网的信息资源网络连成一体,从而使网络经济最终得以形成。以互联网为依托及网络型有关的产业的不断发展产生了经济学的一个前沿学科:网络经济学。从广泛的意义来说,网络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泛指由一系列互相连接的节点纵横交错组成的网状组织或系统。网络既可能是实体网络如电力网、铁路网、通讯网、信息网等,也可以是一种组织关系,如产品销售网、服务网等。形成网络必须具有两个条件:许多个体以及个体之间的联系。本文所指的网络是指狭义的网络。 第一章是引言部分,着重论述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对信息产品定价作一个简要的文献综述,最后阐述本文的写作思路。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网络经济学和网络信息产品。网络信息产品是伴随着信息革命、网络经济而发展的,因此首先对网络和网络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关于网络经济学的相关原理,主要讨论了网络外部性(或称网络效应)、正反馈、锁定和转移成本等相关理论。其中,正的网络外部性带来了网络企业竞争的安装基础效应、消费者预期效应和正反馈效应,网络竞争优势的确立不仅取决于目前的用户安装基础,而且还取决于消费者对未来网络优势的预期,此种效应即为消费者预期效应。正的网络外部性会引发正反馈效应。网络中广泛存在锁定,主要是因为总转移成本的存在。同时,网络信息产品具有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易垄断性、经验品、价值的不确定性等特征,这些都给传统的定价带来困难。对于传统的边际成本定价法,由于其高固定成本低边际成本使得提供信息产品的厂商具有供方规模经济;它的网络外部性等特征使它的消费者具有相互依赖而具有需方规模经济,传统的成本曲线发生变化,主要表现为平均成本始终不断下降,边际成本处于平均成本的下方,意味着规模报酬递增,因此按传统的边际成本定价存在困难。另外,对于网络信息产品市场,传统的供求曲线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供给曲线不是向右上方倾斜,而是随着产量的增加,网络产品的售价越来越低;同时需求曲线也出现变化,由于超过了给定的产品市场的临界点,引起网络外部性的不断增强,使得网络规模快速扩大,对消费者而言网络的价值在超过临界点后是不断变大的,因此需求曲线可以描述为:在未达到临界点时,消费的保留价格像传统曲线一样下降,而在达到临界点后却不断上升。因此,网络信息产品定价要转向按消费者支付意愿来确定。 第三章主要考察了差别定价的一些常用方法,分析了较严格意义上的三级价格歧视,详细论述了处于二级价格歧视的版本划分定价。对于版本划分,首先考察了不存在网络外部性的情况,从一般意义上分析版本划分对厂商的利润、社会福利和消费者剩余的影响,从模型中得出厂商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通过消费者的“自我选择”机制来对产品进行版本划分,取得完全价格歧视的结果,实行版本划分对厂商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增加利润的手段;接着考察存在网络外部性条件下的版本划分,本文按照通常分析网络经济学中问题那样构造一个在网络经济下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得出存在网络外部性时版本划分的一些结论,最后分析了版本划分实施的原则和依据。 第四章主要考察捆绑定价法,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捆绑也是一种价格歧视(范里安,泰勒尔等),论文首先分析一般意义上捆绑对厂商利润的影响,认为捆绑有可能增加厂商收益,当然主要取决于模型的条件设置;接着主要考察捆绑对于网络外部性的影响,捆绑销售带来的规模效应强化了网络信息产品的捆绑,捆绑销售使得企业能够获得比一般销售更高的规模效应,可以通过影响网络外部性从而扩大其规模效应,进而引发正反馈,实现良性循环;同时捆绑能减少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分散,锁定处于均值区域的消费者,增加消费者的总转移成本,这一点对于网络信息产品的营销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五章在第二章的理论基础上,结合第三章的版本划分和第四章的捆绑定价,引入了时期的概念,构造了一个分段的消费者效用函数,提出了两时期定价的原则,从而使文章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整体。这一章的主要结论是:在t1时期,由于尚未达到网络规模临界点,网络效应很弱,消费者无法预期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消费者根据适应性预期无法预期它是标准。因此,在这一时期,厂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使其尽快扩大网络规模,使它达到临界点,因此,这一阶段定价总原则就是低价,免费,甚至价格为负(使消费者获得某种补贴),采用的策略为免费派发低端版本,免费体验,试用,预告等,消除网络信息产品的先验性,目的就是发出一个强烈信号,使消费者预期其产品将是主流,将会产生巨大的网络外部性,是行业标准。总之,在t1时期,厂商总的定价原则是低价甚至免费,目的是不计成本的扩大网络规模,以期能快速达到临界点,增强网络效应。在t 2时期,随着网络规模突破临界点,网络效应不断增强,引发正反馈,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被吸引到网络中,形成良性循环。因此,这一阶段,除了要不断扩大网络规模外,另外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强调锁定,千方百计增加消费者的总转移成本,将其锁定到本产品系列。因此,对应的定价总原则是隐性的定较高价格,来补偿t1时期。主要形式是大力销售高端版本,不断付费升级,运用捆绑定价,将消费者效用变化分布均匀化,从而导致消费者需求曲线在效用均值处更加具有弹性,造成消费者锁定,增加消费者总的转移成本,文章最后用案例分析说明网络信息产品定价。 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1.本文所研究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随着信息革命的深入,营利性网站、收费软件、网络游戏等网络信息产品层出不穷,这些新形式产品的大力发展一方面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使人们充分享受到信息革命的高效、便捷;另一方面这些产品网络规模往往很大,影响范围广泛,需要从理论高度来探讨其发展过程中面对的实际问题。本文在阐述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某些理论作出了新的诠释,如对于版本划分的分析和考虑时间因素的两时期定价的分析,都反映了笔者的思考。 2.本文结合案例分析网络信息产品的定价,强调应着重考虑时间因素,考虑产品网络的规模和所处的阶段,从而有所侧重地采取不同的定价方法,以达到整体利润的最大化。在运用理论对案例进行的分析中,发现了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和问题,并阐明了自己的看法。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24;F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军;谷燕龙;;网络产品特性及竞争策略研究[J];商业时代;2011年20期
2 杨东;郑双十;;新经济条件下相关市场界定的法律问题[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11年07期
3 黄纯纯;;网络产业组织理论的历史、发展和局限[J];经济研究;2011年04期
4 杜振华;;中国标准对欧美标准路径依赖的突破分析[J];中国标准导报;2006年11期
5 刘卫华;;网络外部性、双边市场与第四方物流运作探析[J];商业时代;2011年22期
6 袁文榜;;基于垂直产品差异的技术扩散分析[J];技术经济;2011年06期
7 王卉;;基于网络经济视角下的进口贸易政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1年13期
8 杨黎波;司有和;徐晓娟;;中国电信CDMA业务的终端补贴策略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1年04期
9 王嘉智;刘林涛;王敏;;商业银行产品定价问题研究[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5年10期
10 刁新军;杨德礼;佟斌;;具有不对称网络外部性和纵向差异化的产品竞争策略[J];运筹与管理;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晓军;陈宏民;;存在网络外部性下的产品出口税收政策与差异化策略分析[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杨黎波;司有和;徐晓娟;;基于网络外部性的企业IT能力匹配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潘晓军;陈宏民;;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产业的消费税与产品差异化分析[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科协第4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董雪兵;;TRIPS协议下软件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研究[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5 岳欣;忻展红;;团购市场商业模式的网络经济学分析[A];融合与创新——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第29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文守逊;黄克;;网络外部性下的企业R&D竞争与合作行为研究[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王飞航;徐迪;;具有网络外部性的产品兼容策略的博弈分析[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许多;;浅谈网络外部性下的消费者预期管理[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朱维维;田海山;王维;;基于双边市场的电子货币交易定价机制分析[A];信息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朱慧;;数字音乐的共享与分配:一个文献综述[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凯琳;给产品定价要考虑四种因素[N];中国花卉报;2005年
2 李晓亮;从供暖价格调整看公共产品定价:涨落背后是民生[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9年
3 通讯员 吴缨 记者 朱丹;新技术、品牌产品定价底气更足[N];嘉兴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刘兰香;中外资行:谁的产品定价能力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
5 梅洁;产品定价方略[N];陕西科技报;2003年
6 金 重;产品定价慎诺“三年不变”[N];中国信息报;2004年
7 戴绪霖;如何给产品定价[N];医药经济报;2005年
8 冯海宁;民生产品定价权怎能被外资垄断[N];中国商报;2009年
9 赵东生 袁云;电信产品定价初探[N];人民邮电;2009年
10 陈锐奇;锐利营销与产品定价[N];中国石油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哲;网络外部性条件下的贸易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王怀祖;网络外部性下的技术许可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幸昆仑;网络外部性下基于溢出效应的企业研发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赵世海;基于网络外部性、溢出效应的供应链纵向合作创新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杨黎波;基于网络外部性与兼容性的企业IT能力匹配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杜荣;产品定价与促销中的决策优化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7 吴昊;网络外部性市场后入者竞争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喻世华;基于网络外部性的电信市场竞争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9 王国才;基于产品差异化理论的网络产品竞争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邓国取;中国农业巨灾保险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缪谦;网络信息产品定价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于超;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企业多产品定价策略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廖君;中国移动通信市场上企业竞争策略和政府管制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4 叶伟芳;具有网络外部性的软件产品版权保护的市场策略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5 夏洪刚;网络休闲游戏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6 左静;基于网络外部性的企业纵向兼并模型与规制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林剑;软件产权保护的经济学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8 黄伟;对网络外部性的研究及其在商业策略中的应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9 熊盛国;中国网络外部性产品定价问题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10 邓玲榕;具有网络外部性的创新产品扩散策略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
本文编号:
259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