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制度保障研究
【图文】:
化进程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历史时期所必然要采取的工业化模式。它不仅具有理论上、趋势上的必然性,,也具有技术上、现实上的可行性。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互动融合关系见图2一l。新新型信息化化化化化化化化化新型工业化化互 互 互相协作护护 护互 互 互为支撑撑 撑经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展 图2一1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互动融合关系②参见II.中达.信息化与丁业化融合的理论与道路选择【M】.电了工业出版社‘2009.1参见青军.中国信息化,J工业化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策略研究.博十学位论文.华中科技人学,2008:42
004-2008年工业增长值及其增长速度资料来源:2009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424;F4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文;;服装行业“两化”融合即将评估[J];纺织服装周刊;2011年13期
2 ;石化行业两化融合动力不足[J];软件;2010年09期
3 王翔;;两化融合提升行业整体竞争能力 纺织工业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潜力无穷[J];江苏纺织;2011年05期
4 朱如华;;继续深入两化融合 推动悦达纺织价值创新[J];江苏纺织;2011年05期
5 金江军;;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的六大方向[J];信息化建设;2011年07期
6 赵黎明;荣增华;王伟;;推进两化融合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1年07期
7 赵敏;;“两化融合”的思考与实践[J];航天制造技术;2011年04期
8 盛毅;;“两化”互动让空间布局更优[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11年08期
9 ;资讯[J];纺织服装周刊;2011年13期
10 ;关于召开内燃机工业两化深度融合研讨会的通知[J];内燃机与配件;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振华;;“两化”融合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A];融合与创新——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第29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南;林齐宁;;“两化”背景下电信业的服务创新[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凤;;两化融合背景下传统产业发展研究[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利苹;;成本核算与两化融合[A];2011年河北省冶金信息化自动化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韩越;;关于沈阳老工业基地推进“两化”融合的思考[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毛树春;韩迎春;王国平;李亚兵;王香河;范正义;李小新;;棉花“两无两化”栽培技术研究新进展[A];中国棉花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7 杨鹏;;以低碳产业和低碳城市为主线实现“两化”转型发展[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8 郑大永;;加快推进“两化”融合的举措[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转方式调结构 深化“两化”融合 扎实推进信息技术向更高层次的应用[A];创新·融合·发展——创新型煤炭企业发展与信息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孔刚;谭力文;张生太;;产业发展视角下中国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内涵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蕾;必须让农民分享工业化成果[N];农民日报;2004年
2 记者 丁莉娅 通讯员 尹立祥;安徽财政抓“两基”促“两化”[N];中国财经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范玉蕾;我市“两化”融合脚步加快[N];石家庄日报;2010年
4 记者 刘瑞;昆明吹响“两化融合”号角[N];昆明日报;2010年
5 天雨;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各省区签约 部省合作为“两化”融合提速[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洪黎明;“两化融合”是转方式的关键举措[N];人民邮电;2010年
7 本报记者 张华甲;杨学山:两化融合工作逐步走向成熟规范[N];中国工业报;2010年
8 金小鹿;杨学山肯定今年两化融合进展显著[N];中国计算机报;2010年
9 本报实习记者 张奕;两化融合在探索中前行[N];计算机世界;2010年
10 记者 洪黎明;把两化融合编入“十二五”规划[N];人民邮电;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正;中国工业化历史经验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亚男;两化融合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王建功;中国工业化的咽喉之道[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吕晓萍;我国以工促农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云喜;中国农村经济转型条件下的农民就地城市化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王顺祥;中国征地制度变迁:驱动因素与制度供给[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7 程少博;以高技术为支撑的农工一体化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殷际文;中国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9 燕泰翔;中国工农关系演进与农业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10 杜丽霞;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地方政府职能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制度保障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王梦薇;辽宁省两化融合的困难及对策分析[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3 孙建华;推进辽宁省两化融合的体制机制创新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4 胡冰;企业两化融合指标体系设计与评价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杨悦;革命与工业化[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袁袁;县域“两化融合”规划理论框架分析及实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7 吴静;区域“两化融合”绩效评估理论与实证分析[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8 乔冉;两化融合下IT企业产品战略分析[D];安徽大学;2012年
9 罗世雄;广东省企业“两化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10 许心;我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发展战略研究[D];西安邮电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603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603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