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中国联通移动通信业务价格战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0 17:31
【摘要】: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是双寡头垄断市场,在通过竞争带动行业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对企业的有效发展提出了挑战。制订并实施适当的竞争战略对处于弱势地位的中国联通而言至关重要,而价格是企业经营中直接而又重要的决策因素,价格战略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 价格战略的制订受到宏观环境、行业特征、行业环境的影响。从宏观环境的PEST分析来看:国家对信息产业的重视、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信息需求的提高为移动通信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从行业特征分析来看:我国移动通信行业具有自然垄断性、网络外部效应性、产品同质性、消费时间性以及高价格弹性等特点。从行业环境的波特五力分析来看:供应商的侃价能力在削弱,消费者的侃价能力在迅速提高,我国移动通信行业将会出现新的竞争者,互联网及无线宽带对移动通信业务的替代作用日益明显,在竞争上中国联通有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也就是行业内的领导者中国移动。 价格战略的制订同样受到四大因素的影响:在竞争态势上中国联通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在品牌价值与品牌号召力上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明显,在运营目标上中国联通更宜采用销量目标以形成规模效益,在产品生命周期上移动通信正趋于生命周期的成熟期。 结合环境因素进行SWOT分析,同时考虑影响价格策略的四大因素,可以得出结论:中国联通的价格策略应当是降价,利用良好的价格弹性,通过最直接的价格竞争推动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同时,打压竞争对手的盈利能力。中国联通需要对“效益领先、做大做强”的战略发展思路进行适度修正,采用“做大做强,确保效益”的新思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目标,推行扩张战略,通过规模效应拉动效益提升。 战略思路的实施过程是与竞争对手进行战略博弈的过程。在对中国联通降价战略进行博弈分析中可以发现,无论竞争对手采用什么样的价格策略,降价始终是中国联通的最佳选择,降价战略在博弈分析中得到了验证。博弈双方价格竞争的均衡点可能出现在边际成本上。 基于总体的战略选择,中国联通需要采用有效的措施来保障价格战略的实施: 1.采用有效的降价措施,拉动价格下调。包括:拉大与竞争对手的价格差异;分品牌进行降价;加大闲时优惠力度;细分用户市场,利用包月套餐降低资费价格;根据在网时长进行回报,加大客户群优惠力度。 2.实施重点赶超、局部赶超战略。 3.运用差异化战略提升产品价值。包括:塑造品牌形象,提高品牌价值;在增值业务上寻求突破;打造产业链,提高差异化能力。 4.关注行业技术发展,及时应对新的价格形势。 5.做好后台支撑工作,确保价格战略的有效实施。 中国联通移动通信业务的价格战略及其措施,对于中国联通以及国内垄断性行业中处于挑战者地位的企业而言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值得一提的是,在对中国联通价格战略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运用实际运营数据构建了数学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了定量的博弈分析,为价格战略的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在方法上是一次较新的探索。
【图文】:

中国联通,平均价格,走势图,营业收入


图 3-1 中国联通 2000 年至 2007 年平均价格走势图资料来源:利用中国联通年报中移动通信业务收入与通话使用量计算得出。5.3 资费结构从图 3-2 来看,中国联通的营业收入在 2003 年以前主要是由通话费和月个部分组成,增值业务收入对营业收入贡献不大。从 2004 年开始,资费生了较大的变化,通话费与月租费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比重在逐步下降,通话费收入降速很快。而在此时增值业务却异军突起,呈现出强劲的上升势止 2007 年,增值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比重已经达到了 22%,超过了的比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随着消费者的日益成熟,消费者的消费兴趣的语音业务逐渐转向了数据、内容等增值业务,我国的移动通信业务正在一场关于应用的创新变革。

中国联通,营业收入,增值业务,通话费


图 3-1 中国联通 2000 年至 2007 年平均价格走势图资料来源:利用中国联通年报中移动通信业务收入与通话使用量计算得出。5.3 资费结构从图 3-2 来看,中国联通的营业收入在 2003 年以前主要是由通话费和月租个部分组成,增值业务收入对营业收入贡献不大。从 2004 年开始,资费结生了较大的变化,通话费与月租费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比重在逐步下降,,尤通话费收入降速很快。而在此时增值业务却异军突起,呈现出强劲的上升势止 2007 年,增值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比重已经达到了 22%,超过了月的比重。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随着消费者的日益成熟,消费者的消费兴趣从的语音业务逐渐转向了数据、内容等增值业务,我国的移动通信业务正在经一场关于应用的创新变革。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6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宁宁;;联通3G难局[J];长三角;2010年09期

2 ;13年,中国联通成就未来[J];黄金时代;2007年10期

3 ;中国联通“后苹果时代”:发展自有操作系统[J];硅谷;2011年16期

4 刘雨;;中国联通征战“后苹果时代”[J];IT经理世界;2011年13期

5 ;中国联通沃门户受到好评[J];通讯世界;2011年07期

6 ;中国联通行业应用巡展浙江站启动[J];信息化建设;2011年08期

7 赵光磊;;联通HSPA+承载方式年内将有定论[J];通信世界;2011年21期

8 ;上海贝尔携手中国联通推动3G网络发展[J];电信网技术;2011年08期

9 罗梁;;“中国联通春蕾小学”落成典礼[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1年03期

10 ;“沃行天下”中国联通行业应用巡展陕西站正式启动[J];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2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晓明;;向NGN演进过渡的成功实践——中国联通数据、固定、互联网网络建设历程回顾[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杨力凡;;中国联通G&G双模移动通信系统技术介绍[A];2005年度“中国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颁奖大会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5年

3 侯士彦;;序言[A];通信电源新技术论坛2011通信电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沈文粹;;中国联通“村村通”VSAT系统介绍[A];卫星通信新业务新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杨少峰;;关于建立中国联通人才队伍的几点思考[A];中国通信发展与经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孟力;王月;于守洵;潘涠涛;;基于分形理论的通信市场用户发展数量预测[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宝奇;;卫星通信是突发灾害时快捷、有效的通信保障手段——卫星通信在中国联通“汶川”抗震救灾中应用介绍[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8防灾减灾论坛专题报告[C];2008年

8 李静;;中国联通面向IMS的网络融合演进的探讨[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9 李宝奇;;卫星通信是突发灾害时快捷、有效的通信保障手段——卫星通信在中国联通“汶川”抗震救灾中应用介绍[A];中国科协2008防灾减灾论坛特邀报告、专题报告文集[C];2008年

10 陈启河;王国欢;;中国电信开展移动通信业务策略研究[A];2005'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霞;联通、SK电讯战略合作联通股价小涨作收[N];中国电子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陈中小路;中国联通正式结盟韩国SK电讯[N];上海证券报;2006年

3 应尤佳;中国联通上半年盈利平稳增长[N];上海证券报;2007年

4 通讯员 张俊清 记者 陈太生;中国联通山西公司 狠抓业务发展力拓新局面 岁末掀起重点产品大会战[N];人民邮电;2008年

5 ;中国联通第一季度业务稳定发展[N];人民邮电;2008年

6 本报记者  顾莹;中国联通:与改革同行[N];通信产业报;2006年

7 赫澄;推CDMA重营销 中国联通忙转型[N];中国国门时报;2006年

8 记者周吉虹;中国联通面临两大风险[N];工人日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马燕;中国联通中期净利下滑9.4% 3G终端亏损激增623%逾30亿[N];证券日报;2011年

10 ;中国联通:资本腾挪[N];中国经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桂宏新;通信行业移动业务市场机制及效率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2 王斌;基于动态关系的电信企业资源与核心能力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刘志强;电信个人客户价值度量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4 张成波;我国电信市场竞争模式与资源配置效率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5 温丹辉;电信业的过度竞争、串谋与资源共享[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6 张立华;我国通信运营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7 蒋红娟;中国电信业的市场化改革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8 吴艳文;基于制度和技术的产业组织协同演化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9 李荣华;我国电信市场后进入者的有效竞争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杨灵;中国电信市场重组中的竞争与垄断[D];辽宁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明;中国联通移动通信业务市场营销策略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2 万同海;中国联通移动通信业务价格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3 田建民;移动通信产品的分销渠道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4 舒畅;中国联通3G时代竞争战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5 赵烁;中国联通3G增值业务战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殷洁;移动通信行业技术进步战略研究——中国联通CDMA业务实证分析[D];四川大学;2004年

7 宋宁;从品牌和服务角度分析中国联通的竞争力[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8 任睿;提升中国联通客户价值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9 刘勇;中国联通营销策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10 朱勇栋;中国联通股份公司财务分析与评价[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225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26225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7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