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发展对中国政府沟通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3-17 21:59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媒体正在我国迅速发展,并且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政治生活。新媒体的飞速发展,革命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效率,也为政府沟通形式的不断创新提供了可能。在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中,官僚制(科层制)使信息的传递非常缓慢和困难,已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传统媒体的信息传递又受到种种限制、存在各种问题,都不利于政府和公众的沟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及其出现的新特点如内容的公开性、速度的快捷性、主体的交互性与数字化多媒体传播给政府沟通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传统的政府沟通方式必须加以改变。互联网状态下的新型政府沟通极大地缩短了政府和公众之间的沟通距离,使得政府的形象更具亲和力,为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沟通提供了方便。本文通过对互联网这一政府沟通新途径的最新现状分析、新型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特征比较、以及互联网在政府沟通中的优势分析,进一步阐释互联网在政府沟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华南虎事件、网络公共舆论、以及两会期间公民的网络参政,说明网络媒体可以促进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可以充分发挥对政府行为的舆论监督功能并促进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这些都是网络媒体...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政府沟通基本特点分析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互联网:推进政府沟通的新途径
第一节 互联网的发展状况分析
一、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二、2008 年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
第二节 新型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特征比较
一、新型媒体的界定
二、数字化:新型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划界
三、传统媒体的特征与不足
四、新型媒体的特征及相比传统媒体的优势
第三节 传统媒体背景下政府沟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沟通主体存在问题
二、政府沟通通道存在问题
三、信息不对称问题
第四节 互联网在政府沟通中具有优势
一、互联网确立了公众在政府沟通中的话语权
二、互联网极大地拓展了政府沟通的通道
三、互联网给“阳光政府”建设提供了有效平台
四、互联网促进了政府沟通的互动性
第三章 互联网在政府沟通中的功能分析
第一节 互联网有助于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一、“华南虎”事件回放
二、“华南虎”事件推动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第二节 互联网有利于发挥舆论的监督功能
一、互联网成为公众舆情的集散地
二、互联网逐渐成为民意的反映渠道
三、网络舆情促使政府与民众沟通并“采取行动”
第三节 互联网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平台
一、互联网增强了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
二、互联网为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
三、互联网推动了政府与公民的直接互动
第四节 互联网进一步推进了政务公开建设
一、政府信息公开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前提
二、互联网为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提供条件
三、互联网能够促进政府提高“服务”质量
第四章 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在政府沟通中的作用
第一节 治理“数字鸿沟”,增加沟通的广泛性
一、树立危机意识和机遇意识
二、进一步加快信息化步伐
三、加大教育及创新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四、更多地借鉴国际经验
第二节 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的有效监管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管理协调
二、成立专门机构,防范和打击互联网犯罪
三、研发应用新技术,为网络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四、重视和支持行业自律,促进各项业务规范落实
第三节 进一步拓展对网络媒体的监管途径
一、发挥传统媒体在“品牌优势”上对网络的引领作用
二、进一步加强对网络传播的法制规范和有效行政管理
三、充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强化对互联网的科学管理
四、强化社会道德建设建构良好的互联网外部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和谐社会构建中公民的网络参政[J]. 张青.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2]西方新闻媒体监督:历史、实质与趋势——以美国为例[J]. 张志海.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8(03)
[3]近十年来大陆“政治沟通”研究述论[J]. 刘成文,张英魁. 高校社科动态. 2008(02)
[4]政治魅力与大众传媒[J]. 张昆.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2)
[5]加强政府网站内容和服务建设 切实提高社会关注参与度——2007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发布会权威人士致辞[J]. 张建辉,宋文好. 电子政务. 2008(02)
[6]公共政策中的大众传媒与公共利益表达[J]. 安志放.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2008(01)
[7]当代中国政治沟通初探[J]. 李宁,李浩. 传承. 2007(07)
[8]论当代中国政治沟通现代性变迁的动力与困境[J]. 龙立军,姜子华. 求实. 2007(03)
[9]论媒体对政治参与的影响[J]. 陈小莉.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03)
[10]论网络环境下政策制定与公民参与[J]. 韩兆柱,王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6(03)
本文编号:3087781
【文章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政府沟通基本特点分析
第三节 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互联网:推进政府沟通的新途径
第一节 互联网的发展状况分析
一、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
二、2008 年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
第二节 新型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特征比较
一、新型媒体的界定
二、数字化:新型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划界
三、传统媒体的特征与不足
四、新型媒体的特征及相比传统媒体的优势
第三节 传统媒体背景下政府沟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政府沟通主体存在问题
二、政府沟通通道存在问题
三、信息不对称问题
第四节 互联网在政府沟通中具有优势
一、互联网确立了公众在政府沟通中的话语权
二、互联网极大地拓展了政府沟通的通道
三、互联网给“阳光政府”建设提供了有效平台
四、互联网促进了政府沟通的互动性
第三章 互联网在政府沟通中的功能分析
第一节 互联网有助于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一、“华南虎”事件回放
二、“华南虎”事件推动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第二节 互联网有利于发挥舆论的监督功能
一、互联网成为公众舆情的集散地
二、互联网逐渐成为民意的反映渠道
三、网络舆情促使政府与民众沟通并“采取行动”
第三节 互联网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平台
一、互联网增强了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
二、互联网为公民参与政策制定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
三、互联网推动了政府与公民的直接互动
第四节 互联网进一步推进了政务公开建设
一、政府信息公开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前提
二、互联网为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提供条件
三、互联网能够促进政府提高“服务”质量
第四章 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在政府沟通中的作用
第一节 治理“数字鸿沟”,增加沟通的广泛性
一、树立危机意识和机遇意识
二、进一步加快信息化步伐
三、加大教育及创新体系的信息化建设
四、更多地借鉴国际经验
第二节 进一步加强对互联网的有效监管
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政府管理协调
二、成立专门机构,防范和打击互联网犯罪
三、研发应用新技术,为网络信息安全保驾护航
四、重视和支持行业自律,促进各项业务规范落实
第三节 进一步拓展对网络媒体的监管途径
一、发挥传统媒体在“品牌优势”上对网络的引领作用
二、进一步加强对网络传播的法制规范和有效行政管理
三、充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强化对互联网的科学管理
四、强化社会道德建设建构良好的互联网外部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和谐社会构建中公民的网络参政[J]. 张青.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2)
[2]西方新闻媒体监督:历史、实质与趋势——以美国为例[J]. 张志海.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08(03)
[3]近十年来大陆“政治沟通”研究述论[J]. 刘成文,张英魁. 高校社科动态. 2008(02)
[4]政治魅力与大众传媒[J]. 张昆.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02)
[5]加强政府网站内容和服务建设 切实提高社会关注参与度——2007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发布会权威人士致辞[J]. 张建辉,宋文好. 电子政务. 2008(02)
[6]公共政策中的大众传媒与公共利益表达[J]. 安志放.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 2008(01)
[7]当代中国政治沟通初探[J]. 李宁,李浩. 传承. 2007(07)
[8]论当代中国政治沟通现代性变迁的动力与困境[J]. 龙立军,姜子华. 求实. 2007(03)
[9]论媒体对政治参与的影响[J]. 陈小莉.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03)
[10]论网络环境下政策制定与公民参与[J]. 韩兆柱,王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6(03)
本文编号:30877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3087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