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试析我国互联网内容管理体制及其改进

发布时间:2022-01-20 05:18
  互联网发展是一个互动性逐渐增强的过程,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聚合功效和平台功效使之愈来愈成为民主试验平台。除了色情、暴力等不良内容之外,少数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特性发起公民运动影响社会和谐和政局稳定的事实也时有发生,这对政府管理构成了巨大挑战。较之传统媒体,互联网在准入门槛和传播范围两方面方面都有极大的差异,而我国在对互联网管理也存在着多头管理、法律体系不健全、行业自律力量薄弱等问题,其内在原因在于管理部门对新媒体的管理惰性、民意疏导机制不畅、管理方式一刀切等。通过借鉴与我国同属儒家文化圈且均为政府主导型管理方式的新加坡管理模式以及互联网肇始之国美国的多方协调式管理模式分析,发现两国在管理上均体现出法制健全清晰、社会自律力量强大等特点。由此,文章认为我国在互联网的管理方式上应当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并借鉴邻国经验,在法制、管理思维、行业自律等方面做出改进,从而促进我国互联网管理的合理化、合法性,并进而改善我国的舆论环境。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互联网发展概况
    二、互联网管理概念辨析
    三、问题的缘起
第一章 我国互联网内容管理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一、互联网内容管理的理论基础
    二、互联网内容管理的现实依据
第二章 我国互联网内容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一、互联网内容管理难点
    二、我国互联网内容管理现状
    三、我国互联网内容管理所面临的困境
第三章 新加坡及美国的互联网管理体系研究
    一、新加坡互联网管理案例研究
    二、美国互联网管理案例研究
    三、小结
第四章 我国互联网内容管理体制的改进
    一、建立统一的互联网管理部门
    二、建立健全动态的互联网管理法律体系
    三、提高互联网行业协会社会地位,引入多方协调管理机制
    四、管理思维与时俱进,管理方式变堵为疏
    五、关于"网络实名制"的探讨
第五章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言论自由、媒介技术与宪法抗辩——美国言论自由技术管制的历史演变[J]. 时飞.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2]利益衡平视角下网络管制原则的法理分析[J]. 许晓娟,彭志刚.  科技与法律. 2009(04)
[3]论我国互联网管制的政策主体与能力提升问题[J]. 乌静,白淑英.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09(04)
[4]网络监管的基本原则[J]. 乔新生.  理论视野. 2009(08)
[5]“洋绿坝”是怎样筑成的[J]. 陆高峰.  青年记者. 2009(21)
[6]政府应该如何监管网络[J]. 刘宏.  新闻与写作. 2009(03)
[7]美国言论自由的限度[J]. 程洁.  环球法律评论. 2009(01)
[8]美国互联网管制的三个标准[J]. 王靖华.  当代传播. 2008(03)
[9]我国互联网内容管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 任丙强,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课题组.  信息网络安全. 2007(10)
[10]网络管制政策与网络治理[J]. 邹东升,车邱彦.  求索. 2007(07)

博士论文
[1]关于中国互联网内容管制理论研究[D]. 刘兵.北京邮电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我国网络管制法律问题研究[D]. 米园园.山西财经大学 2010
[2]聚焦于内容管制的互联网综合治理[D]. 李滢.苏州大学 2007
[3]网络媒体的发展与管制[D]. 钱伟刚.浙江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98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3598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0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