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我国互联网业务自然垄断的度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5 07:40

  本文关键词:我国互联网业务自然垄断的度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互联网业务 自然垄断 成本次可加性 超对数成本模型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指出要开放电信等自然垄断行业,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可竞争性业务。由于基础电信业存在自然垄断属性,并不是所有业务具有可竞争性。同时由于技术进步和需求扩张,导致自然垄断属性弱化,部分业务成为可竞争性业务。因此需要对基础电信业务的自然垄断属性进行判断,研究其可竞争性和可开放性。过去由于基础电信的投资、技术、需求和网络特性等被认为是自然垄断产业,人们普遍认为其不宜进行过度竞争,致使资源浪费。但是,限制竞争却造成了电信资费总体偏高,服务质量偏低,电信运营商未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基础电信业务应否开放以及如何开放成为了重要社会的课题。随着技术不断升级换代、社会需求日益扩大,互联网业务的自然垄断属性不断减弱,其改革呼声日益高涨。国内外学者从开放的理论基础、开放后的绩效改善以及垄断的条件改变等多方面开展论证,其大多认为:电信业开放能促进竞争,提高经济效率。但众多理论缺乏自然垄断的科学的判断标准,而成本次可加性较好地解释自然垄断,指出其判断的充分必要条件。目前国内对自然垄断的判断,多数基于定性分析,较少有定量分析。对基础电信业务的自然垄断属性量化判断十分少,因此利用次可加性理论进行定量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三大电信运营商2008-2014半年度数据,运用似不相关回归方法,估计两要素、两产品的超对数成本函数。根据回归后的成本函数,在有效合理的区间进行次可加性检验,研究我国互联网业务的次可加性的强度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我国互联网业务不具有次可加性,自然垄断属性不断减弱,所以不能以自然垄断为借口进行垄断经营,打破垄断引进竞争将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根据实证分析所得结论,本文最终提出了改进我国基础电信业务的相关建议,包括实行网运分离,运营商逐步退出网络建设。开放民营资本、外国资本进入,加强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几个方面。
【关键词】:互联网业务 自然垄断 成本次可加性 超对数成本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9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3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9-10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0-11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11-12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12-13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3-20
  • 2.1 电信行业开放文献综述13-14
  • 2.2 自然垄断理论文献综述14-17
  • 2.2.1 自然垄断起源14-15
  • 2.2.2 规模经济与自然垄断15-16
  • 2.2.3 次可加性与自然垄断16-17
  • 2.3 自然垄断度量文献综述17-19
  • 2.3.1 成本函数理论发展17-18
  • 2.3.2 成本次可加性实证研究18-19
  • 2.4 文献评述19-20
  • 第三章 互联网业务的发展与现状20-26
  • 3.1 互联网业务的界定20-21
  • 3.2 互联网业务的发展21-23
  • 3.3 互联网业务的技术与需求变化23-25
  • 3.4 本章小结25-26
  • 第四章 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26-37
  • 4.1 理论框架26-28
  • 4.1.1 基于成本次可加自然垄断的特征分析26-27
  • 4.1.2 技术进步、需求扩张对自然垄断影响的理论分析27-28
  • 4.2 研究方法28-36
  • 4.2.1 成本次可加性度量28-31
  • 4.2.2 超对数成本函数31-34
  • 4.2.3 似不相关回归(SUR回归)34-36
  • 4.3 本章小结36-37
  • 第五章 计量结果与讨论37-46
  • 5.1 互联网业务的数据与变量37-39
  • 5.2 互联网业务成本函数估计39-41
  • 5.3 互联网业务成本次可加性检验41-44
  • 5.4 本章小结44-46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46-49
  • 6.1 结论46
  • 6.2 政策建议46-48
  • 6.3 创新之处48
  • 6.4 研究展望48-49
  • 参考文献49-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3-54
  • 附件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娜;;试论自然垄断企业的规制[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9年01期

2 李蔚俊;;自然垄断的规制看法[J];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15期

3 吕南;自然垄断及其对策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2年03期

4 王廷惠;自然垄断边界变化与政府管制的调整[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11期

5 孙晋,涂汉文;自然垄断的规制改革与反垄断法适用除外的科学构建[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王廷惠;产业技术进步、需求扩展与自然垄断边界变化——兼论政府管制调整[J];学术月刊;2003年03期

7 晏宗新;自然垄断管制理论、方案与实践的述评[J];产业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8 陈甬军;晏宗新;;论中国自然垄断行业的改革方向——解决自然垄断方式的一般模型及对中国的适用研究[J];产业经济评论;2003年01期

9 于良春;论自然垄断与自然垄断产业的政府规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2期

10 张雪昆;谈对自然垄断的必要约束[J];商业时代;2005年3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廷惠;;市场过程内生的垄断:市场权势和自然垄断[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杨春瑰;;气象信息产品的经济学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气象经济论坛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车圣保;效率视角下的自然垄断规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颖捷;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组织优化研究——以供水、管道燃气、铁路运输、电力和电信产业组织为例[D];暨南大学;2001年

3 李峰;自然垄断中的规制与有效竞争[D];复旦大学;2005年

4 王永刚;自然垄断理论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徐婧;自然垄断产业市场结构分拆重构演进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6 史小龙;我国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改革中的利益集团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王广起;公用事业市场运营与政府规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华阳;对自然垄断性业务“进入管制”的再思考[D];山东大学;2005年

2 赵昕;弱自然垄断法律问题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3 庞文添;我国互联网业务自然垄断的度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4 袁超;论自然垄断的法律规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狄强;我国自然垄断行业规制改革中利益集团的博弈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6 沈慧;自然垄断价格的法律规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7 郭景春;自然垄断的法律规制[D];四川大学;2006年

8 奥利加;俄罗斯自然垄断价格变动及其影响[D];辽宁大学;2011年

9 丁启军;自然垄断产业规制中行政垄断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宋艳芳;自然垄断行业准入规制时机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6237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6237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a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