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信息经济论文 >

产业融合的效应、动因和难点分析——以中国推进“三网融合”为例

发布时间:2017-08-17 10:39

  本文关键词:产业融合的效应、动因和难点分析——以中国推进“三网融合”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产业融合 三网融合 融合效应 融合动因


【摘要】: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产业融合对产业发展、产业组织、产业结构的影响机制和路径,以及产业融合的动因,以此为依据分析了中国大力推进的"三网融合"的难点。研究表明,产业融合通过技术渗透促进产业内生增长,通过产业重组实现产业外部扩张;产业融合形成可竞争性市场结构和横向产业的竞争协同关系,获得复合经济效应;产业融合引导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产业并行发展,形成柔性化的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需求结构升级与产业规制放松的协同作用驱动产业融合的发生。中国推进"三网融合"的最大障碍是体制问题,融合主体博弈的焦点是利益冲突,推进"三网融合"的关键是实现产业重组。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上海金融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产业融合 三网融合 融合效应 融合动因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编号:11AZD08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高技术产业成长的超循环演化与融合拓展机制研究”(编号:71203172)的部分研究成果
【分类号】:F49;F626;G229.2
【正文快照】: 一、引言产业融合(Industrial Convergence)是现代产业发展的一种新的特征和趋势。尽管20世纪60年代Rosenberg(1963)提出了技术融合(TechnologicalConvergence)的概念,70年代Negrouponte(1978)提出了产业融合的概念,但在90年代以前,各产业的边界依然是十分清晰的,存在着不同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2期

2 徐盈之;孙剑;;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基于绩效分析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7期

3 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2年05期

4 周振华;信息化进程中的产业融合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2年06期

5 单元媛;赵玉林;;国外产业融合若干理论问题研究进展[J];经济评论;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世新;;产业融合与农业产业化的路径转换[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3期

2 曾磊;邢慧斌;;产业融合视角下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兼论其旅游功能的拓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3 郇恒飞;焦华富;曹阳;;皖江城市带城乡协调发展差异性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刘栋;万力;;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机制探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昝廷全;金雪涛;;传媒产业融合——基于系统经济学的分析[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6 陈柳钦;;产业融合效应与促进我国产业融合的措施[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7 孙永波;王道平;;产业融合及如何促进我国产业融合的发展[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曾剑秋;张静;;三网融合产业链演变与业务模式创新[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9 詹新寰;孙忠利;王先亮;;产业融合机制下体育产业发展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10 唐志良;刘建江;;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晓兰;;产业融合与旅游产业转型——草原旅游发展路径的创新选择[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刘海莺;张华新;;区域公共品:辽宁中部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新视角[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3 陈群元;喻定权;;城市群的协调机理与协调模型[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4 陈宪;黄建锋;;分工、互动与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5 胡金星;;产业融合产生的内在机制研究——基于自组织理论视角[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6 张凤;;两化融合背景下传统产业发展研究[A];两化融合与物联网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邹文英;;“三网融合”对电信改革的影响初探[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侯建荣;陈洁;黄丹;;基于合作博弈的都市圈经济系统协同机制研究[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侯建荣;周颖;顾锋;;都市圈城市经济系统的协同机理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风;;论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融合[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房林;网络产业互联互通的接入定价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单元媛;高技术产业融合成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尚慧丽;服务业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孙康慧;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创新体系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锐;基于网络融合的手机电视价值链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田静;教育与乡村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永胜;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8 夏伟怀;铁路物流资源整合优化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王亚男;两化融合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沈剑;我国三网融合上下游产业有效竞争关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晓黎;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许华斌;江西省产业结构高度化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郭倩倩;产业结构转型中的江苏省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李红;基于非径向DEA方法的江苏FEEEP协调性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浦承嵩;基于FEEEP的我国适度人口问题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玉成;天津港与滨海新区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廖传波;深圳市港城协调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李洋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模式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9 孙娜;五常市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彭磊义;浙江省区域经济与饭店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健;信息产业融合与产业结构升级[J];产业经济研究;2003年02期

2 唐要家;竞争、所有权与中国工业经济效率[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3 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2期

4 胡汉辉,邢华;产业融合理论以及对我国发展信息产业的启示[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2期

5 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4期

6 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2年05期

7 周振华;信息化进程中的产业融合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2年06期

8 谢康;肖静华;乌家培;;中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环境、基础和道路[J];经济学动态;2009年02期

9 肖月琴;;基于市场开放下的转型时期中国工业绩效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10期

10 杨学山;;解读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J];数码世界;2008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韵洁;;三网融合的发展和机遇[J];中国传媒科技;2006年06期

2 本刊编辑部;;把握三网融合的规律[J];现代电视技术;2006年09期

3 董年初;熊艳红;;也谈三网融合[J];广播电视信息(上半月刊);2007年06期

4 ;三网融合离我们还有多远?[J];通信企业管理;2007年06期

5 张彦翔;王琦;;从三网融合到三屏合一[J];中国传媒科技;2008年12期

6 沈金成;王良元;;为三网融合铺平道路——浅析基于大部制下的三网融合政策与体制[J];中国电信业;2008年11期

7 庞文静;;三网融合还有新难题[J];IT时代周刊;2009年11期

8 罗小布;;美国式“三网融合”不适合中国![J];中国数字电视;2009年07期

9 李忠全;沈金成;王良元;;三网融合“农村包围城市”之路初探[J];江苏通信;2009年04期

10 杨海峰;;整合2010之三网融合[J];通信世界;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婧;;对我国三网融合监管机制的思考[A];融合与创新——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第29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郑大永;;对推动三网融合有实质性进展的思考[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3 姜芳;;三网融合——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网络未来之路[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曹三省;王群;许志强;;三网融合背景下的新媒体服务及其趋势分析[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五届二次理事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上篇)[C];2010年

5 陈家春;;推进三网融合的思考[A];网络融合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刘韵洁;;三网融合的发展和机遇[A];网络融合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陈凯;;三网融合的进程及其中的政府行为[A];海南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6)[C];2006年

8 章瑞军;;积极推进三网融合[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兆安;;三网融合现状与发展[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郑大永;郑宏剑;;三网融合试点中凸显问题之思考[A];四川省通信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规划所 朱金周;三网融合政策需务实推进[N];中国电子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廖鸿翔;三网融合难避利益博弈实施细则出台更显迫切[N];通信信息报;2010年

3 长远;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可望4月底确定[N];人民邮电;2010年

4 魏武挥;三网融合的博弈[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5 本报记者 余祖江;三网融合并非三网合一 差异化融合业务才是主流[N];通信信息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陈丽容;三网融合发展应少一些曲折[N];通信信息报;2010年

7 记者 张怀中 通讯员 杜文胜;长沙纳入试点几率很高[N];长沙晚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李杨 何卓 安然;国家不妨成立三网融合委员会[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9 郎朗;三网融合试点方案月底出台?[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林琳;曾剑秋:三网融合是国家意志 实现双向准入是关键[N];通信信息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严奇春;基于知识创新视角的三网融合影响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沈向军;三网融合背景下中国有线电视发展的战略选择[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3 何江;一个三网融合滞后现象的新制度经济学实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4 沈剑;我国三网融合上下游产业有效竞争关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刘体斌;服务转型与三网融合下家电企业运营管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恩霖;三网融合下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5年

2 褚庆;三网融合下个性化数字资源云服务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3 曹秋子;我国“三网融合”中垄断行为的法律规制[D];郑州大学;2015年

4 左军;重庆宽带接入市场三网融合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5 张春杰;我国“三网融合”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6 张w耱,

本文编号:6885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xxjj/6885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c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