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本文关键词: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 出处:《中国科技论坛》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区域创新体系构建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协调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本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区域创新体系中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及其演变进行了描述,指出了目前两者关系的新特点,并提出了两者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各自定位和作用。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we must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the local government. In this paper, since the new China establish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in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nd its evolution are described, points out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t present, and puts forward the function of their location in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作者单位】: 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F127;F123.14
【正文快照】: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创新体系的多样性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活力所在,区域创新能力是构筑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进程中,如何协调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如不特别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曹文雅;王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的演进及其原因[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文红玉;邢德永;;经济体制变迁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央与地方关系[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文雅;王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的演进及其原因[J];保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陆益龙;1949年后的中国户籍制度:结构与变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徐寿波;;建国60年中国“技术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蔡云辉;;论限制开发区的经济突破发展[J];长白学刊;2011年01期
5 郑亚平;聂锐;;从城市化质量认识省域经济发展差距[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章尺木;李明;;地方保护与合作:基于产业结构趋同的经济学[J];财经科学;2007年03期
7 张军涛;刘建国;;辽宁区域发展差异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8期
8 彭国川;重庆市区域经济发展动态分析[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9 安树伟;母爱英;;省级“行政区边缘经济”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5年06期
10 郑亚平;;我国省域城市化质量水平的测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龙;;中国经济区域化发展的行政协调[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和谐社会与治理机制”政府管理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2 赵伟;张秀生;;政府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A];县域经济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研究——2007中国科协年会专题论坛暨第四届湖北科技论坛分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朱丽萌;陈雁云;;基于省级行政区域城市群构建的思考——以江西为例[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郇;徐现祥;;政策评估:行政区域一体化的经济绩效分析[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规划实施)[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彦强;基于行政权力分析的中国地方政府合作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慧勇;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小妹;我国省部产学研平台建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宫丽艳;天津市塘沽区域教育政策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翁媛媛;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宗树兴;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立法和实施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8 陶艳梅;新中国初期三十年农业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刘毅;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评价及其路径演进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郑小玲;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与改革模式研究(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润;现行户籍制度及“附加值”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军;湖南邵东县域经济产业升级问题探析[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3 陈希;区域经济合作法律制度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4 陈远;论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惠海霞;区域增长极与周边地区的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任希卓;政府行为对区域经济影响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周亮亮;20世纪50年代青海牧区经济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8 王炳;新型煤炭资源型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白婷;湖南省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志飞;新疆在与中亚国家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战略定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德宁;沈玉芳;;区域创新系统理论研究综述[J];理论参考;2005年09期
2 吴贵生;区域创新体系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发展[J];重庆商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中国地方法制建设》课题组;;关于我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历史考察[J];当代法学;1988年04期
4 文红玉;邢德永;;经济体制变迁与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央与地方关系[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6期
5 刘承礼;;理解当代中国的中央与地方关系[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5期
6 魏守华;吴贵生;;我国省区科技空间分布特征、成因及其政策含义[J];管理世界;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武文生 ,陶江辉;培育区域创新体系,激发首都经济活力[J];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49期
2 张继红;把握三个关系 力促“三大行动”[J];科技潮;2004年12期
3 蒋辉,杨宗锦;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实现民族地区全面小康[J];市场论坛;2005年01期
4 汪斌;侯茂章;;杭州区域创新体系与产业集群发展的关联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J];天津商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易成栋,何雄,刘一春;区域创新体系中的人力资本[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赖于民;;建设云南区域创新体系的若干思考[J];云南情报工作;2003年00期
7 ;杭州市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框架与发展对策[J];杭州科技;2004年04期
8 吕国昌;浙江:要全力打造一流的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副省长茅临生谈科技工作[J];今日科技;2005年02期
9 陈月艳;;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构成要素互动关系研究[J];经济论坛;2008年19期
10 颜莉;张军;;区域创新体系的影响因子分析模型实证研究——以武汉为例[J];经济问题;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戚汝庆;;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山东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2 陈柳钦;;以产业集群引导区域创新体系向纵深发展[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大型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张良强;郑雨苹;周颖;;区域创新体系对产业集群发展的适应性评价研究[A];第12届中国科协年会第31分会场海峡两岸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杨省贵;顾新;;区域创新体系间创新要素流动研究[A];《科技进步与对策》学术年会(2011)“军民融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生延超;;技术联盟与区域创新体系的融生研究[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李发明;;论甘孜州中藏药业资源开发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问题和对策——为建设民族团结、全面进步模范藏区州提供决策依据[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陈柳钦;;以产业集群引导区域创新体系向纵深发展[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陈柳钦;;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体系相关问题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李岱松;黎朝晖;;京津冀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10 刘鹤;;高新区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杜跃平;加快构建西安区域创新体系[N];西安日报;2003年
2 ;深化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 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体系 助推经济转型升级[N];浙江日报;2009年
3 ;区域创新体系 助推西安经济飞速发展[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年
4 记者刘志强通讯员陈积;贵州:建设强大科技区域创新体系[N];科技日报;2002年
5 杨健;常熟新型区域创新体系推动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6 市科技局副局长 张兆明;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为“四区一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N];东营日报;2008年
7 记者王建新;构筑首都区域创新体系[N];人民日报;2002年
8 ;嘉兴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浙江省区域创新体系副中心建设的决议[N];嘉兴日报;2009年
9 孙贤迅;福建初步建成区域创新体系 科技综合实力不断提升[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10 南宁市社会科学院 李东升;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N];南宁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继明;省级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与资源配置优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2 田红娜;中国资源型城市(地区)创新体系营建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3 江蕾;基于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4 张伟;区域创新体系中产学研合作行为与微观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5 姜东明;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创新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胡凯;区域创新体系中企业主体地位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7 莫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8 周学政;区域体系下的共性技术创新网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9 任义君;黑龙江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10 陆晓芳;吉林省主导产业技术发展预见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文峰;区域创新体系的微观实现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项铄雅;区域创新体系中政府作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3 华欢欢;江苏省区域创新体系系统动态仿真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4 刘清平;长沙市区域创新体系优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丙周;西安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翟亮;基于价值链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及运营模式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7 刘检;结构导向型区域创新体系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8 曲志超;区域创新体系中研究型大学的作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9 程杰;典型城市区域创新体系运行评价及阶段识别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10 黄莉;基于提高区域创新体系效率的江西科技入园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826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382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