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对中国地区间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分析
本文关键词:FDI对中国地区间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分析 出处:《统计与决策》2014年2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现有关于FDI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大都是从总量视角展开,无法反映FDI在各地区分布的异质性如何作用于经济增长。文章利用1978~2008年中国东、中和西部地区的数据样本,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试图证明FDI分布的空间差异是引起地区收入不平等中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除了西部地区,FDI对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有持续积极的促进作用;FDI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它在各地区间分布不均,尤其是在西部地区,流入的FDI仅占总量的很小份额。因此,引起地区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是FDI的空间非均衡分布。
[Abstract]: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FDI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regional income inequality . In addition to the western region , FDI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regional income inequality .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分类号】:F832.6;F124.7
【正文快照】: 0引言在地区收入差距相关研究中,测度收入差距的指标主要有库兹涅茨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基尼系数、泰尔指数等。一些学者通过计算中国各地区的基尼系数来测度收入不平等的程度,结果表明,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差距是导致引起收入不平等的原因(Tsui,1996;Yao和Zh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林毅夫,刘明兴;中国的经济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J];世界经济;200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刚;贾威;潘浩敏;;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琚晓星;刘岳平;钟世川;;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收敛性研究综述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3期
3 周端明;刘军明;;二元性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进:理论模型与计量检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洪功翔;丁媛;;安徽国有企业发展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李抗;;我国城乡二元经济中的人力资本投资差异研究[J];北方经济;2009年12期
6 张连城;韩蓓;;北京地区与全国总体经济增长阶段性特点的比较分析[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孙植华;翟有龙;;浅析四川省区域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黄念兵;孙超英;;四川省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陈飞翔;黎开颜;刘佳;;“Lock-in Effect” to Be Blamed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Imbalances[J];China Economist;2008年03期
10 张昊光,姜秀兰;必须防止外资拉大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J];财经科学;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薇;周浩;;中国省际间收入动态研究:1978-2002——基于反事实条件收入模型[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彭国华;;我国地区经济的俱乐部收敛性[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李政;何彬;;国有企业部门规模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的经验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4 张菲;赵凯;;二元经济视角下陕西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A];陕西省改革发展研究会2009优秀论文集[C];2010年
5 蓝海林;杨京京;;从企业战略的“制度基础观”看中国市场分割——文献综述和未来研究方向[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陈斐;孙向伟;;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变化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郭剑雄;;公平教育、竞争市场与收入增长的城乡分享[A];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经济分会场论文集[C];2012年
8 童光荣;傅征;;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4卷)[C];2003年
9 许召元;李善同;;区域间劳动力迁移对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的影响[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8卷)[C];2007年
10 刘修岩;殷醒民;;空间外部性与地区工资差异: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8卷第1期[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菁;农村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4 顾磊;国际产品内贸易的模式、效应与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7 丁重;政府干预与中国创造性破坏缺乏:理论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张义凤;我国贫富差距问题探析[D];山东大学;2011年
9 刘瑞明;国有企业如何拖累了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的经验证据[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李铁瑛;中国企业横向整合管理模式选择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悦;中国外向型经济增长方式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何长华;江西居民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许雪剑;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收敛性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5 文红武;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及调控启示[D];南昌大学;2010年
6 康艳芳;基于多元统计的湖北省企业数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赵峰;空间计量理论在中国区域经济趋同测度中的应用[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刘子一;中国现阶段地区间收入分配持续不平等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王晓亮;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10 冯利斐;中国省会城市经济增长的收敛性[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蔡f ,都阳;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经济研究;2000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蕴岭;东亚地区经济的形势与特点[J];世界经济;2002年03期
2 顾瑛;理性认识产业群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11期
3 王润理;以数字化成长推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J];宏观经济研究;2002年11期
4 马勇;浅议边疆地区经济发展模式选择[J];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02期
5 梁香青;魏浩;;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与战略构想[J];中国软科学;2005年06期
6 刘淑梅;因地制宜发展地区经济刍议——兼论协调发展地区经济与实现全面小康[J];交通科技与经济;2005年01期
7 本刊省区战略观察员;;山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正式启动[J];领导决策信息;2006年45期
8 福田光宪;司韦;;大湄公河地区发展的前景与问题[J];南洋资料译丛;2008年03期
9 李强;魏巍;;安徽省地区经济竞争力评价研究[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范庆平;;浅谈边远落后地区科学技术的目标和政策[J];科学·经济·社会;198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正中;;在自由贸易格局下,欠发展地区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广西提升竞争力的主要途径[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2 马启忠;王德龙;;布依族地区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的反思[A];布依学研究——贵州省布依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8年
3 梁明惠;;布依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原因[A];布依学研究(之二)——贵州省布依学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4 杨再昌;罗应华;;布依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因素及其对策[A];布依学研究(之八)——贵州省布依学会布依文化与旅游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文东伟;冼国明;;对外开放、动态外部性与地区产业增长[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袁正中;;在自由贸易格局下欠发展地区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广西提升竞争力的主要途径[A];2004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C];2005年
7 ;第二十五章 地区经济发展与金融运行的关联性[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卷)[C];2000年
8 艾南山;;从横断山谈康藏地区的发展(详细摘要)[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9 敖荣军;;劳动力区际流动与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研究综述[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5年
10 侯绍庄;;布依族地区经济发展刍议[A];布依学研究(之六)——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二届第二次年会暨第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在贯彻“1322”发展思路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N];山南报(汉);2008年
2 记者 孙开远 实习记者 何胜科;地委 人大地区工委 行署 政协 向全地区各族各界致以节日的问候[N];日喀则报;2009年
3 通讯员 王建运;要为地区企业上市创造条件[N];联合时报;2002年
4 记者 王小静;地区人大工委2011年第三次会议召开[N];吐鲁番日报(汉);2011年
5 刘煜辉;中国金融生态剖析[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6 本报记者 朱晓 书生 刘福生 通讯员 曾志鹏 赵鹏 孙建新;地区党政领导慰问节日在岗干部职工[N];阿克苏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滕明松 陈婷;重大活动档案须在15日内移交[N];阿克苏日报;2007年
8 沈府农;加大西南岗地区扶贫开发力度[N];新华日报;2007年
9 郑泽香;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形势分析[N];中国信息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李民 通讯员 王志强;科技创新为地区经济发展提速[N];阿克苏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秋芬;地区GDP核算及数据衔接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2 罗丽;西北过渡地区城乡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3 唐震;劳动力再配置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4 茹玉骢;合约实施效率与中国地区产业比较优势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臧术美;欧盟地区政策改革与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马晶梅;FDI与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邹峻;欧盟地区政策研究:制度安排与政策工具[D];复旦大学;2007年
8 龚晓;社会主义经济理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9 王佳;中国地区碳不平等:测度及影响因素[D];重庆大学;2012年
10 刘颖;空间经济视角下地区非均衡发展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桂贤;清末民初察哈尔地区的物质生活[D];内蒙古大学;2007年
2 赖庆昆;我国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卓建;我国地区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4 高倩;地区发展过程中的“俱乐部收敛”现象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5 严峻;转型时期我国地区经济增长差距的变化趋势与成因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6 王朴;科技进步与地区经济发展[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张贺祺;呼包鄂地区经济发展中的技术效率分析[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3年
8 杨婧;苏州市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陈一娇;对外开放对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的影响[D];南京大学;2011年
10 马一鸣;大连市地区经济格局变动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846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384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