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经济增长之路:从“工业化”到“四化”同步发展

发布时间:2018-03-04 04:10

  本文选题:经济增长 切入点:工业化 出处:《学术交流》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一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本国会选择不同的工业化之路。本文梳理了经济增长过程中在不同阶段本国的不同工业化道路的选择。文中对现有的理论和实证文献进行了综述,系统地回顾了经济增长过程中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以及信息化融入的必要性。通过现有文献的回顾,我们也可以更加深刻地掌握党中央在不同的时期提出的政策,呈现出从"工业化"到"四化"同步发展的一条经济增长之路。
[Abstract]:In different stages of 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ountry will choose different ways of industrialization. This paper combs the choice of different ways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different stages of economic growth. In this paper, the existing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literature is summarized. The necessity of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rowth is systematically reviewed. Through the review of existing documents, we can also have a deeper grasp of the policies put forward by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at different times. Present from "industrialization" to "four modernizations" to develop simultaneously a road of economic growth.
【作者单位】: 哈尔滨商业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四化’同步推进东北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联动效应研究”(13YJA790028)
【分类号】: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周申;漆鑫;;经济开放、劳动市场与二元经济结构转化[J];财经科学;2009年11期

2 程霖;毕艳峰;;近代中国传统农业转型问题的探索——基于农业机械化的视角[J];财经研究;2009年08期

3 曹俊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国际经验与中国模式[J];经济问题探索;2008年03期

4 任保平;论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年05期

5 高帆;论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趋向[J];经济研究;2005年09期

6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张平;刘霞辉;;城市化、财政扩张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1年11期

7 徐朝阳;;工业化与后工业化:“倒U型”产业结构变迁[J];世界经济;2010年12期

8 梅方权;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的战略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1年12期

9 郭克莎;中国工业化的进程、问题与出路[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Analysis on Behaviour Differentiation and Motive of Rural Households in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ization[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11期

2 周本立,吴劲松;突破城乡二元结构 促进安徽经济协调发展──当前我省经济发展阶段及“十五”面临的主要任务[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3 毛广雄;;淮安市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基本判断及推进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4 胡继华;;我国农村服务体系创新机制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5 姜天龙;;工业化进程中农户行为分化与动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6 郭范顺;;铁岭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5期

7 周长富;张为付;王菁;;现代生产者服务业的基础条件及其体系构建[J];商业研究;2011年04期

8 任保平;惠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机制[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5期

9 靳春平;廖涛;;西部大开发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四川为例[J];财经科学;2006年06期

10 任保平;梁炜;;西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态势、模式和路径选择[J];财经科学;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赛依丁;;运用《资本论》理论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潘家华;伞锋;;论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结构转型[A];首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董志凯;;新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历史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春成;张均涛;李崇光;;武汉市蔬菜流通体系的调查与思考[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过文俊;;中国的工业化与民间资本的新使命[A];"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王朝贵;;西部地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问题探讨[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喜才;秦向阳;;农村信息化的经济学分析[A];信息经济学与电子商务:第十三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高帆;;中国各省区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同步性:1978-2005年[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9 高帆;;结构转化、资本深化与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以上海为例的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10 李春成;李崇光;;农产品营销渠道绩效评价与比较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霞;中国农村经纪业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黄文正;人力资本积累、动态比较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冯振东;西部地区城乡市场一体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张金胜;中国政府财政科技投入适度规模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何磊;中国乡村—城镇转型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6 刘文超;我国城乡经济关系的历史变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张应禄;中国城乡经济差距与一体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8 刘梅英;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农村体育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牛似虎;收入分配、市场规模与工业化[D];辽宁大学;2011年

10 安森东;区域性农业信息化建设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永章;湖北农技110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与实现[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高波;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高军;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4 庞岱军;泰安市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5 孙芸;安徽省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综合评价与对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秀英;新公共服务理论视角下的农村信息化建设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张灿明;湖南省农村信息服务创新与保障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张明;辽宁省农业推广信息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9 付海涛;黑龙江省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与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10 孙亮;我国服务业演进的阶段性特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国祥;近代思想家对机器生产与就业关系的认识[J];财经研究;1999年04期

2 张双长;李稻葵;;“二次房改”的财政基础分析——基于土地财政与房地产价格关系的视角[J];财政研究;2010年07期

3 叶世昌;中国发展经济学的形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范剑勇,朱国林;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5 蒋省三;刘守英;李青;;土地制度改革与国民经济成长[J];管理世界;2007年09期

6 高帆,秦占欣;二元经济反差:一个新兴古典经济学的解释[J];经济科学;2003年01期

7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课题组;汪德华;;中国财政收入规模:演变与展望[J];经济学动态;2011年03期

8 任保平;新型工业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创新[J];经济学家;2003年03期

9 陈晓光;龚六堂;;经济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5年02期

10 陈体标;;经济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立新 ,孙勇;应重视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访著名经济学家王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4年03期

2 ;卢锋:经济增长过快不划算[J];上海经济;2011年10期

3 王晓华;;河南省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06年22期

4 张建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和展望[J];经济纵横;2009年03期

5 叶敬忠;;发展、另一种发展与发展之外[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龚晓红;庞新军;;土地要素、土地资本化与经济增长——基于重庆统筹城乡视角的实证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1年02期

7 刘晓霞;;被征地农民问题对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8 汪同三;张涛;;关于当前几个经济热点问题的思考[J];学习月刊;2011年07期

9 王元京;翟应龙;;试论经济增长中工农业结构转换的若干问题[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10 董本云 ,李海峰 ,许春燕;吉林省产业结构转变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卓成霞;;金融危机下保就业与保经济增长的博弈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2 李鸿飞;于进才;孟繁一;;试析中国经济增长的环境成本[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3 刘渝琳;白艳兰;;金融深化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王维国;杨晓华;;我国国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兼论国债负担对国债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赵作权;;美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动态过程[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刘天祥;;专业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A];湖南省县域经济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文;;改革对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A];2002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现代化建设中的体制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唐滔;;重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黄桂田;;市场形态的重大转变及经济增长面对的新问题[A];理论·改革·发展[C];1998年

10 张建民;刘振娥;;流通业对湖北省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祖六/演讲;环境、能源与经济增长[N];经济观察报;2005年

2 张雷;在应对挑战中捕捉发展机遇 千方百计促进经济增长[N];九江日报;2008年

3 两会报道组 董少鹏;山东将继续发挥消费第一引擎优势[N];证券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李立川;“一化三基”:湖南实现科学跨越的战略决策[N];湖南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李柏芳 实习生 王佩莉 肖翠 旷小华;蓄势起飞正当时[N];衡阳日报;2009年

6 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时报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调研组 袁赛男 泊宁;“三个同步”引领柳州科学发展[N];学习时报;2010年

7 记者 刘复;坚定信心 迎难而上 扎实工作 推动我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N];南宁日报;2008年

8 记者 贺勇;巴彦淖尔一季度经济增长16.5%[N];人民日报;2009年

9 本报评论员;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N];人民日报;2008年

10 王庆之;经济增长与通胀上升并不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琳;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黄菁;环境污染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及影响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3 王然;市场化进程、企业家职能配置与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11年

4 曾祥炎;基于宏观产权制度分析框架的中国经济增长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5 刘畅;中国益贫式增长中的经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6 方化雷;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1年

7 李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8 李未无;汇率与经济增长[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9 李峰;金融发展、金融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郭为;中国的金融抑制与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波;基于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2 于晓黎;青岛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田田;标准对湖南省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洪韬;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国际比较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5 候志德;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丁昌昆;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张亚军;天津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2010年

8 郭刚军;辽宁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9 鲁涛;国有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王洪艳;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640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5640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b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