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综合评价与空间分异

发布时间:2018-03-20 11:51

  本文选题:生态文明 切入点:指标体系 出处:《华东经济管理》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中国未来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在遵循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一般原则基础上,文章从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环境文明、生态文化文明和生态制度文明五个方面,构建了中国31个省市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2013年统计数据,对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研究表明,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状况可以划分为四个类型,即全面优等型、全面偏优型、全面中游型、全面劣势型;从空间分布来看,生态文明建设程度相对较高的省份大多位于东部沿海地区,而生态文明建设程度相对较弱的省份大多位于西南部地区。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futur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China. According to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based on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this paper starts with the ecological economic civilization and ecological social civilization. In this paper,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regional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31 provinces and cities of China is constructed from five aspect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ivilization, ecological culture civilization and ecological system civilization, and the statistical data of 2013 are used.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cluster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31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of China.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31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of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types, namely, comprehensive and superior type. In term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most of the provinces with relatively high degre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re located in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Most of the provinces with relatively weak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re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广东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2052;7140205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JCZH142)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2013040015292) 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12WYM_0010;2013WYXM0032)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G14)
【分类号】:F124.5;F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成勇;;浅析生态文明建设[J];生态经济;2006年09期

2 桑杰;;中国共产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林业经济;2007年11期

3 ;关于征集生态文明主题论文的启事[J];林业经济;2007年12期

4 张国栋;周宇;;生态文明:吹响强国梦想的号角[J];绿色中国;2007年21期

5 段小莉;;生态文明规划建设的框架构想[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年06期

6 沈宝祥;;把“生态文明”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科学决策;2007年09期

7 邓海建;;“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观的最强音[J];环境经济;2007年11期

8 沙水清;;生态文明:资源环境的人本诉求[J];浦东开发;2007年12期

9 朱孔来;;对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思考[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乔桂银;;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新理念[J];资源节约与环保;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艳芹;李世雁;;自然体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浅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单晓娅;涂妍;;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研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彭光华;吴文良;刘光栋;;关于构建生态文明秩序的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张继泽;;建设生态文明是长期的战略任务[A];2009年中国未来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于庆月;;科学发展观与天津生态文明建设[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李春才;;第四种文明的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解构与实践研究[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五届年会专辑[C];2009年

7 许振成;张修玉;胡习邦;赵晓光;;生态文明新理念[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8 韩孝成;;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及其建设的战略对策[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9 吴玉树;;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10 郑雄;李媛媛;陈红路;何志云;;南宁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博士 袁海军;树立生态强区理念 领跑生态文明建设[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2 张建宇;生态文明,文明的整合与超越[N];人民日报;2007年

3 市委宣讲团成员、市委党校副教授 梁秀丽;生态文明:文明建设的新理念[N];上饶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温雅莉 苑铁军 李惠均;生态文明:是远还是近?[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5 复旦大学教授 谢遐龄;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刻不容缓[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万群;坚定不移地走建设生态文明的特色发展之路[N];贵州日报;2008年

7 林芝地区政协副主席;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N];林芝报;2008年

8 李晋国;建设生态文明 构建和谐社会[N];延边日报;2008年

9 本报特约评论员;建设生态文明关键靠行动[N];淄博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刘联邋赵婧 实习生 苏力;专家学者献计“生态文明建设”[N];珠海特区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剑;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2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3 张敏;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4 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包双叶;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生态文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刁尚东;我国特大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7 邱建辉;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与评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8 徐海红;生态劳动视域中的生态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魏晓双;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10 方毅;中国生态文明的SST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义花;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程丽;技术的生态化与生态文明建设[D];河南大学;2009年

3 仲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4 杨延松;中国共产党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宗云;中国多元参与式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6 房安文;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7 高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9年

8 陈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伦理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宋丽萍;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10 高栋;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及其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389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6389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2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