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非洲农业合作战略研究
本文选题:中非合作 切入点:农业合作 出处:《国际经济合作》2014年12期
【摘要】:中非农业合作是中非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中非农业合作,不但能缓解非洲粮食危机、巩固我国粮食安全,而且对中国深化对外开放、拓展外部经济空间、维护稳定的外部发展环境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非洲国家的政治生态发生了重大变化,对非洲农业合作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自然风险加剧、农业基础设施及专门人才严重缺乏等消极因素有所增加。有鉴于此,要认真总结我国对非农业合作的经验和教训,加强战略谋划,创新合作模式,处理好短期和长期利益关系、政府行为和企业主体的关系、农业援助与农业合作的关系,改革管理机制,创建服务平台,营造中非农业合作的良好外部环境,实现中非农业合作互利共赢。
[Abstract]: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Africa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Developing China-Africa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can not only alleviate the food crisis in Africa and consolidate China's food security, but also deepen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ld and expand external economic space. Maintaining a stable externa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is also of strategic significance. In recent years, major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political ecology of African countries,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for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in Africa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fierce, and natural risks have intensified. Negative factors, such as the serious lack of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and specialized personnel, have increased. In view of this, we must conscientiously sum up our experience and lessons in non-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strengthen strategic planning, innovate cooperation models, and properly handl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interest relat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behavior and the main body of enterpri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ricultural aid and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the reform of management mechanism, the establishment of service platform, the creation of a good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 and the realization of mutually beneficial and win-win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frica.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323;F34;F1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徐鸣;;基于“资本三要素”视角的中非农业合作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0年09期
2 吕少飒;;中国对非洲农业投资及其评价[J];国际经济合作;2013年02期
3 黄梅波;郑燕霞;;全球生产网络与中国对非洲的投资[J];国际经济合作;2013年10期
4 王为农;;我国农业“走出去”的战略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2年06期
5 李嘉莉;对加强中非农业合作的若干思考[J];世界农业;2005年05期
6 唐晓阳;;中国对非洲农业援助形式的演变及其效果[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05期
7 孙东升;刘合光;周爱莲;;中非农产品贸易的结构与特征[J];中国农村经济;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青海;;新时期中非农业技术合作回顾——以喀麦隆为例[J];北京农业;2011年03期
2 刘晓燕;;论中非农业合作[J];沧桑;2009年05期
3 曹守峰;张姣;;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特征及贸易竞争性[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2年06期
4 杨洁冰;;中国对非洲商品贸易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北方经贸;2011年02期
5 徐徐;;中非农业合作的现状及其前景[J];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11期
6 刘林青;周潞;;非洲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及与中国贸易互补性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04期
7 张海森;谢杰;;中国—非洲农产品贸易的决定因素与潜力——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3期
8 王涛;;论中非科技合作关系的发展历程及特点[J];国际展望;2011年02期
9 高金田;刘冬;;中非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基于2000~2010年中国与非洲25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2年06期
10 杨文倩;杨军;王晓兵;;中非农产品贸易国别变化时空分析[J];地理研究;2013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喻燕;中国企业海外耕地投资战略风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施勇杰;中非农业合作模式创新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9年
3 崔超;基于比较优势视角的中国农产品对韩出口贸易:潜力、障碍及战略选择[D];江南大学;2009年
4 张燕林;中国未来粮食安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程伟华;中国对非洲智力援助:理论、成效与对策[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6 高贵现;中非农业合作的模式、绩效和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宫云平;中非贸易及其模式分析和对策[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2 田梅;论冷战后中非关系的新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宏伟;试论新中国对非洲的援助[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朱小俊;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5 张晓雨;中蒙农业合作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6 刘曰峰;非洲对华农产品贸易现状及区域分异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李琳;中国对东盟水果出口的竞争力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8 吴越;从中非合作论坛看中国在非洲的角色变迁[D];浙江大学;2013年
9 姜毅言;我国农业“走出去”的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10 刘冬;中国—非洲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鸣;;论人力资本与智力资本的“虚拟资本”性质[J];当代财经;2007年08期
2 刘青海;;新时期中非投资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喀麦隆为例[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6期
3 陈宝明;赵阳华;;中非制造业投资合作的前景与战略[J];对外经贸实务;2010年10期
4 恭为农;中非农业合作的历史透视[J];调研世界;2001年07期
5 项莹;蔡芳芳;;扩大对非洲直接投资的策略选择[J];国际经济合作;2006年07期
6 黄梅波;范修礼;;中非经贸关系:现状、问题与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10期
7 韩燕;;发展互利共赢的中非农业合作[J];国际经济合作;2011年05期
8 黄梅波;任培强;;中国对非投资的现状和战略选择[J];国际经济合作;2012年02期
9 李星;周骁毅;;中国对非洲制造业投资:问题与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12年07期
10 周建军,王强;新形势下对非洲农业援助的探讨[J];国际经济合作;1997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孙屹;[N];经济日报;2007年
2 李嘉莉 杨目;[N];农民日报;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萌硕,刘耀森;浅论我国的农业支持与保护[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徐睿;浅谈农业如何增强现代意识[J];山西统计;2001年09期
3 邱家赞;调整农村经济结构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J];福建农业;2001年07期
4 郑书占;;面对入世 我国农业该怎么办[J];农村.农业.农民;2001年01期
5 王景奎;;关于哈尔滨农业应对入世的思考[J];学理论;2002年04期
6 黎家远;中美农业差异及反思[J];四川财政;2002年11期
7 文正经;迎接入世对四川农业的挑战[J];四川农业科技;2002年03期
8 杨俊杰,韩波;中国农业呼唤创新[J];科学管理研究;2002年06期
9 周淑景;多功能农业与我国农业发展方向[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陈柳钦;推进农村城镇化必须以农业的纵深发展为前提[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成杰;;农业国际化竞争与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A];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孟祥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法库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的调查[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3 汪浩;史明瑛;朱德开;;对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的思考——以合肥市为例[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李笑光;;改革开放三十年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成就回顾[A];投资建设三十年回顾——投资专业论文集(4)[C];2008年
5 陈华玉;;对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中国农业投融资状况研究[A];多学科在现代农业建设中交叉运用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7 王厚安;尹选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增加农民收入[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8 孙莉;张玉坤;;都市农业——在城市层面实践“永续农业”思想[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高超;周凯;陈国琴;;夯实农业基础设施 促进山区生态建设[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10 陈宪忠;;承接产业转移 农业大有作为[A];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广西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登学;“十五”:民乐农业长足发展[N];张掖日报;2006年
2 谢凌;以整体农业的大视界发展现代肥料业[N];大众科技报;2007年
3 记者/梁俊娜;农业基础设施项目获2.53亿资金支持[N];铁岭日报;2009年
4 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 张红宇;开放条件下我国农业的目标与路径[N];农民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何琳娣;农业:建设享誉国内外的绿色基地[N];吉林日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董学彦 高长岭 张海涛;“强筋健骨”夯实农业基础[N];河南日报;2012年
7 首席记者 郭春华;把农业作为永不贬值的“黄金”来经营[N];盘锦日报;2012年
8 特约通讯员 崔松良;垣曲兴建一批农业基础设施工程[N];运城日报;2012年
9 通讯员 矣胜荣 ;农业稳市创辉煌[N];玉溪日报;2012年
10 记者 付永文;高卫东听取全市农业农村工作汇报[N];吕梁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我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2 费振国;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融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3 刘天军;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管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4 杜君楠;西部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财政投融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5 王亚静;中国契约农业交易行为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6 史蒙;老挝农业发展战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7 肖超苏;中国农业集聚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8 覃巍;农民收入论[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9 陶红军;湖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10 邵春杰;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均分地权和规模化经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淼;中国西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运作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陈立中;农业基础设施投资与经营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3 张宵慰;农业基础设施民间资本投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4 左景行;浙江省施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肖瑜;恩施州农业信息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6 赵俊;保障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的财政政策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7 卜银伟;四川农业信息化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高军;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发展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9 陈健芬;温州市农业投入产出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冉彬彬;统筹城乡发展中的农业与旅游业融合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6728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672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