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不同层次和来源教育投入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5-11 08:42

  本文选题:教育投入 + 全要素生产率 ; 参考:《浙江社会科学》2014年06期


【摘要】:本文采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分别运用增长核算法和随机前沿分析方法,考察了不同层次和不同资金来源的教育投入对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生产效率变动的影响。结果显示,中学和大学教育投入有利于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而小学教育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负效应。从资金投入来源结构来看,增加公共和家庭大学教育投入对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正效应,而增加家庭小学教育投入则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不利影响。
[Abstract]:In this paper, using the data of China's provincial panel, the growth accounting method and the 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 method a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levels and different sources of funds on the regional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chan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vestment in middle school and university education is beneficial to promote the growth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while the investment in primary education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From the source structure of capital input, increasing public and family college education investment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promoting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while increasing family primary education investment has adverse effect o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2JZD032)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09YJC880089) 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LR14G030001)的资助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浙江财经大学杰出中青年教师资助计划 地方财政金融协同创新中心的资助
【分类号】:G526.7;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玲;中国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低贡献水平的成因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8期

2 郭玉清;刘红;郭庆旺;;中国财政科教支出动态经济效应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5期

3 华萍;;不同教育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来自中国省份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5年04期

4 谢建国;;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技术溢出——一个基于中国省区面板数据的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6年03期

5 李小平;卢现祥;朱钟棣;;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和中国工业行业的生产率增长[J];经济学(季刊);2008年02期

6 金戈;;中国教育补贴率的变动趋势——基于教育个人收益率的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9年03期

7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8 李小平;朱钟棣;;国际贸易、R&D溢出和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9 于凌云;;教育投入比与地区经济增长差异[J];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10 郭庆旺;贾俊雪;;公共教育政策、经济增长与人力资本溢价[J];经济研究;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泽隆;范红霞;;农户精养淡水鱼的随机前沿模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2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3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4 李放;;国际贸易结构、人力资本与技术扩散关系的研究——基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数据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杨秀玉;;我国电信行业经济效率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郭蓉;;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北方经济;2007年18期

7 王磊;郭义民;;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8 李瑞娟;孙琳琳;;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王良举;王永培;;我国农村流通产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韩晶;;基于SFA方法的中国制造业创新效率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4 陈震;尤建新;马军杰;卢超;;技术进步对我国碳排放绩效影响动态效应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骆永民;袁春瑛;;论公共安全的维护与经济增长——基于产权保护理论的解释及空间面板数据的实证[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秉镰;余泳泽;;“技术势能”假说与FDI技术外溢分解——来自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8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9 黄蕊;朱永彬;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10 朱春奎;;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增长:基于VAR方法对中国的实证研究[A];呼吁公共预算:来自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声音——第一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崔传斌;我国烟草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9 林俊文;两岸人寿保险公司效率的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键;萝卜生产成本收益及全要素生产率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熊召军;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我国食用菌出口贸易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慧聪;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技术进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8 何新城;中国装备制造业FDI技术溢出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姚海琼;基于溢出效应的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楚晖;政府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分析法——兼论两种基本分析模型的局限性[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岳昌君,吴淑姣;人力资本的外部性与行业收入差异[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4期

3 刘民权;俞建拖;李鹏飞;;学费上涨与高等教育机会公平问题分析——基于结构性和转型性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4 汤敏;;关于扩招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5 王明进;岳昌君;;个人教育投资风险的计量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2期

6 王善迈;关于教育产业化的讨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崔玉平;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王善迈;论高等教育的学费[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9 王善迈,袁连生,刘泽云;我国公共教育财政体制改革的进展、问题及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10 李治堂;人力资本积累、研究开发与内生经济增长[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本文编号:18732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8732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6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