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其对雇佣劳动者的影响
本文选题:去工业化 + 外包 ; 参考:《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年08期
【摘要】:在过去了几个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国际化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质的变化,产生全球化趋势,呈现出新特点。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的资本对劳工发起新一轮阶级斗争,对社会阶级关系特别是劳资关系进行重组:一方面,资本通过生产过程全球化布局的实现,在产业结构上导致"去工业化";另一方面,资本在企业经营上则借助信息技术实施业务"外包"。"去工业化"极大影响了发达国家的蓝领工人,削弱了以"蓝领工人"为主体的传统产业工人的组织和力量,"外包"则对白领雇员造成很大影响,恶化了白领雇员的生活状况。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world economy in the past few centuries,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apitalist economy changed qualitatively in the 1970s, resulting in 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and showing new characteristics.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capital of developed countries initiated a new round of class struggle against labor and reorganized social class relations, especially labor relations. On the one hand, capital was realized through the globalization of production process. On the other hand, capital carries out business outsourcing with the help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industrialization has greatly affected blue-collar worker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weakened the organization and strength of traditional industrial workers with "blue-collar workers" as the main body, and "outsourcing" has had a great impact on white-collar employees and worsened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white-collar employees.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阶级关系研究”(09YJA71004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114.41;F249.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荆林波;质疑外包服务降低成本及引起失业的假说——以信息技术外包服务为例[J];经济研究;2005年01期
2 周穗明;国外左翼论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J];理论视野;2003年02期
3 孙寿涛;谷自力;;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工人阶级的层级化特征[J];教学与研究;2012年10期
4 甄炳禧;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服务外包[J];求是;2005年09期
5 孙寿涛;;试论阿里希的积累周期理论[J];生产力研究;2006年02期
6 王逸舟,田野;全球化背景下的第三世界——萨米尔·阿明访谈录[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02期
7 杨成林;乔晓楠;;发达国家非工业化进程举证:一个文献述评[J];改革;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小进;;试析当代资本主义阶级结构的新变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肖武岭;加入WTO后我国外贸出口环境分析[J];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3 周松,柯美水;金融全球化与我国的应对策略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陈孝兵;;企业的起源与企业自由[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周瑞华;论资本主义制度的个体实用理性特征[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周瑞华;;资本主义发展危机的制度启示[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周瑞华;;从西方发展危机看“八荣八耻”教育对大学生的成才意义[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周瑞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人的共同发展[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9 余南平;梁菁;;金融危机下政策性金融机构抗压能力研究——以美、德、日三国为例的比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李靖霞;城市商业银行加入WTO后的机遇与挑战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S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厚俊;袁志田;;全球公共债务危机与世界资本主义新变化[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进文;吕延方;;中国承接日本制造外包的影响因素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3 刘志彪;;全球化中我国制造业升级的路径与品牌战略[A];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授牌仪式暨“转轨时期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其庆;;马克思经济学视域中的金融全球化[A];全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说史学会第六届理事会暨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5 詹真荣;熊乐兰;;国外学者关于列宁帝国主义理论研究综述[A];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暨“新世纪初的世界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6 孙寿涛;;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数量增长与构成变动[A];“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中外理论与政策”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舒展;;后危机时代的国家经济自主性及其路径选择[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2011)[C];2010年
8 杨瑞妍;;经济全球化下广州市金融服务业空间集聚演变[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9 孙寿涛;;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数量增长与构成变动[A];“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中外理论与政策”理论研讨会暨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陈建安;;对东亚金融危机的再反思[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六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庆;后工业经济与经济虚拟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宸t];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朱玉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转轨国家贸易自由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鄢显俊;信息垄断:信息技术革命视阈里的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D];云南大学;2010年
5 邵明;中国软件行业服务外包的机理研究与策略分析[D];东华大学;2010年
6 史清竹;马克思货币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邹升平;中国与瑞典经济制度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姜英梅;中东金融体系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张文化;葡萄牙共产党争取“先进民主”和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建礼;巴西共产党探索“走向社会主义的巴西式道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松;尼克松政府就业培训政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季舒琳;服务外包的经济福利效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何音;公共治理基本结构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刘永鑫;不同规模服务外包企业关键成功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朱芳谊;中印离岸服务外包的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冯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产业安全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于兴伟;爱尔兰服务外包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艳;新时期我国活力社会建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牛亚丽;承接跨国公司服务外包与优化辽宁沿海经济带产业结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刘康华;福斯特的生态危机理论[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陈广汉;曾奕;李军;;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发展与辨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年02期
2 阿德里安·里特尔,郑一明;论后工业社会主义[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02期
3 张东升;“荷兰模式”中的部分时间工作制[J];欧洲;1999年06期
4 江华;世界体系论的马克思主义源流[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5年02期
5 谢富胜;;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生产组织及其变迁理论的演进[J];政治经济学评论;2005年01期
,本文编号:19421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942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