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6-09 20:35

  本文选题:演化经济学 + 广义达尔文主义 ; 参考:《学习与实践》2014年07期


【摘要】: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是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不均衡分布。围绕着这一议题,在过去的三十多年时间里,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经历了几次重大的转变。其中,演化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领域最新的一次转变,它把经济看成是一个种群系统,研究空间在随时间的演化过程中起到何种作用的问题,其理论构架由广义达尔文主义、路径依赖和复杂性理论组成。利用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论可以解释产业聚集区、工业区、城市的形成过程,从而找出空间非均衡发展的规律,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政策依据。
[Abstract]:Economic geography studies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economic activities in space. Around this issue,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eography has undergone several major changes in the past 30 years. Among them, evolutionary economic geography is the latest transformation in the field of economic geography. It regards economy as a population system, studies the role of space in the evolution process over time, and its theoretical framework is based on generalized Darwinism. Path dependence and complexity theory. The evolutionary economic geography theory can be used to explain the forming process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reas, industrial zones and cities, thus to find out the law of spatial disequilibrium development and to provide policy basis for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分类号】:F119.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А.Г.伊萨钦科;李德美;;处在十字路口上的地理学:过去的教训和改革的道路[J];地理科学进展;1991年02期

2 A.拉甫里舍夫 ,张新梅;经济地理学的对象及其当前的任务[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11期

3 王士君,陈才;我国经济地理学学科理论发展脉络辨析[J];地理科学;2002年05期

4 沈向昕;;首届经济地理学术论坛暨《经济地理》创刊25周年座谈会在长沙召开[J];经济地理;2007年01期

5 胡兆量;GNP在经济地理学中的运用[J];经济地理;1982年01期

6 冯仁国;我国经济地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造途径[J];地理科学;2001年04期

7 李小建;国际背景与中国特色的经济地理学[J];人文地理;2004年01期

8 陆大道;陈汉欣;;新起点·新高度——2009年新年献词[J];经济地理;2009年01期

9 罗安华;浅析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缺失[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10 沈向昕;;《经济地理》杂志社赴北京约稿[J];经济地理;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甘国辉;;信息化对经济地理学的影响[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邓宏兵;;投资环境学——经济地理学新的学科增长点[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陈才;李广全;;论经济地理学的地理方向[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陆大道;;序言[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5 艾少伟;苗长虹;;行动者网络理论视域下的经济地理学思考[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王士君;宋樝;;论经济地理学的区位观[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7 苗长虹;魏也华;;经济地理学理论建构的发展与论争[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高建华;杨建涛;;基于ANP的河南省城乡统筹发展测度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9 苗长虹;;经济的四种形态与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刘方;;关于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理论探讨[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艾少伟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关系、嵌入与通道的内在逻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许怡平;中科院院士陆大道在宜举行报告会[N];安庆日报;2009年

3 陈羲 罗万雄;利用贵州地理优势推动经济发展[N];贵州民族报;2008年

4 编译 广发期货研究中心 许江山;思考世界经济的新方法[N];期货日报;2010年

5 徐益平;“泛长三角”走上前台[N];东方早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焦宇炜;中部崛起 开封的机遇[N];开封日报;2005年

7 省科学院副院长 张占仓;把握机遇 推进三大体系建设[N];郑州日报;2009年

8 记者 耿彩琴;世行“重绘”世界经济地理[N];北京日报;2008年

9 鲍迪克;世界难以承受美国之重[N];财经时报;2006年

10 记者 张雷;九江经济发展从区位走向区域[N];九江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艾少伟;中国开发区技术学习通道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李健;从全球生产网络到大都市区生产空间组织[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陈丽蔷;外资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演进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谢景武;吉林省中部“V”型经济带构建理论与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高源;我国海洋产业集聚时空特征、驱动机理及其与区域要素协调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6 姜锡东;科学技术资源的转化过程与地理分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邱成利;产业集聚与小城市发展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8 王周杨;超越“温州模式”[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毛广雄;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立琼;国际化视野中的中国经济地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高明;论跨国并购在中国的区位选择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丛林;区域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状态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芳芳;我国海洋经济活动陆岸基地建设与布局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5 杜丽娟;中国经济行为跨区间分布的理论检验[D];复旦大学;2012年

6 杨崭;环黄海地区海洋产业布局数据系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王昱;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空间剥夺问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吴萍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地缘经济学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马海涛;网络建构下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技术学习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10 秦娟;新中国制度变迁与经济地域格局演化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007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0007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3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