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论中国经济外交战略及其科学管理

发布时间:2018-09-19 07:33
【摘要】:中国当前处于国内体制改革和经济外交活动的双重发展机遇期,迫切需要对国内改革战略和对外开放战略进行科学的战略管理。通过分析新形势下中国经济外交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和多元化的战略取向,尤其是通过建立SWOT矩阵确定中国经济外交的战略选择以及对经济外交战略的科学管理,为把握和推进中国经济外交战略奠定基础,进而展望中国经济外交的发展方向。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 is in the period of du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of domestic system reform and economic diplomacy. It is urgent to carry out scientific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domestic reform strategy and opening-up strategy. The strategic choice of China's economic diplomacy and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the economic diplomacy strategy lay the foundation for grasping and promoting China's economic diplomacy strategy, and then look forward to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a's economic diplomacy.
【作者单位】: 中共广西区委组织部领导干部考试与测评工作办公室;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YJCGJW01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1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帅;;试论我国经济外交多元化策略[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周永生;;中国周边态势与经济外交反思[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张晓通;王宏禹;赵柯;;论中国经济实力的运用问题[J];东北亚论坛;2013年01期

4 张沁园;;SWOT分析法在战略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年02期

5 王存刚;;论中国外交调整——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视角[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琪;;四川省高脚竞速运动发展的SWOT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2 谢艺;;恩施大峡谷生态旅游SWOT分析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1期

3 金丽蓉;;浅析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逆向物流[J];经营管理者;2009年18期

4 丁建岚;;基于SWOT及AHP的经营战略选择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1年01期

5 王林林;;重庆市涪陵区农民增收问题研究——基于SWOT分析方法[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6 王石斌;毛亚军;雒步云;;基于SWOT方法的县域环保策略分析——以陕西省凤翔县为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7 孔令夷;;科技型小微企业运营关键成功因素辨识[J];东疆学刊;2013年04期

8 纪丁愈;赵希锦;简磊;孟晓霞;;SWOT分析模型在四川制革行业中的应用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年08期

9 徐进;杜哲元;;反思中国外交政策研究中的思维定势[J];国际政治科学;2014年03期

10 刘丰;;中国周边战略的目标、手段及其匹配[J];当代亚太;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丹;南方季节性缺水灌区灌溉水价与农民承受能力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2 赵鹏飞;公共卫生支出与国民健康及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3 郭威;口腔医院战略绩效管理流程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红;周艳书;;影响中国出口贸易结构升级因素的实证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郭伟伟;;从内政与外交互动的角度看新中国的外交战略与经济建设的发展[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4期

3 周方银;;韬光养晦与两面下注——中国崛起过程中的中美战略互动[J];当代亚太;2011年05期

4 李欣;;中国外交新的参与者:国有石油企业的角色与“组织化利益”[J];国际论坛;2012年03期

5 姚枝仲;李众敏;;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与政策展望[J];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02期

6 杨洁篪;;当前国际格局的演变和我国外交工作[J];国际问题研究;2011年01期

7 王缉思;;中国的国际定位问题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思想[J];国际问题研究;2011年02期

8 杨霄;张清敏;;中国对外经贸关系与外交布局[J];国际政治科学;2010年01期

9 李欣;;国有企业“走出去”与当代中国外交海外困局[J];国际展望;2012年02期

10 李才义;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与现代化建设关系浅论[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2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杜蔚涛 本报实习生 陈强;[N];广西日报;2010年

2 记者 张意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启颖;;解析蒙古“多支点”外交战略及其影响[J];新远见;2010年07期

2 张福财;;论邓小平“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战略思想[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年02期

3 钟瑞添;论毛泽东外交战略的基本特点[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3年12期

4 刘靖华;二十一世纪20~30年代中国崛起及外交战略选择[J];战略与管理;1994年03期

5 王德仁;;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学术研讨会侧记[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4年06期

6 章敏;德国大力推行经济外交战略[J];德国研究;1995年04期

7 王宏禹;;管理外交:中国对欧盟经济外交战略的管理与展望[J];学术论坛;2013年12期

8 薛蕊;;中国应尽快制订贸易外交战略[J];中国经贸导刊;2014年05期

9 余丽;;中国互联网外交战略与外交政策的建构迫在眉睫[J];中州学刊;2011年06期

10 未名君;;中国的亚太战略与对策[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伟伟;;从内政与外交互动的角度看新中国的外交战略与国内经济建设的发展[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浦启华;;韬光养晦与积极的外交战略[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郜非非;;新中国六十年外交战略发展过程及启示[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宋冰;;论邓小平的外交战略思想[A];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郭伟伟;;新中国60年外交战略选择与经济建设关系研究及启示[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1)[C];2009年

6 熊光楷;;中文词汇“韬光养晦”翻译的外交战略意义[A];公共外交季刊2010夏季号(总第2期)[C];2010年

7 钮菊生;;新中国三代领导人外交战略思想比较研究[A];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专辑[C];2002年

8 戴德铮;;“冷静观察”等28字方针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A];思考与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论文集[C];2005年

9 浦启华;;和谐世界与中国的外交战略 中国未来新的战略态势——三环外交[A];改革开放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屈彩云;;日本环境ODA的战略发展探析[A];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借鉴与创新——2011年博士论坛[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军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日本“近视”外交战略是作茧自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系暨政经所特聘教授 宋镇照;李克强访印的外交战略意涵[N];东方早报;2013年

3 北京商报记者 韩哲 赵毅波;莫迪外交战略浮出水面[N];北京商报;2014年

4 金嬴;日本迷失外交战略[N];东方早报;2005年

5 周戎;印度不愿充当他国外交战略的工具[N];光明日报;2008年

6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李永群;欧盟酝酿新时期外交战略[N];人民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宁惠;我市举行外交战略暨国际形势报告会[N];张家界日报;2010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未来30年外交战略考验中国智慧[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9 刘勃;从水火到水乳——毛泽东的外交战略思路新探[N];秦皇岛日报;2011年

10 记者 魏恒;主动服务国家周边外交战略 奋力开创我区开放合作新局面[N];广西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泽喜;毛泽东时代意识形态作用下的中国对苏对美外交战略[D];武汉大学;2011年

2 张键;冷战后中国东亚外交战略的学理分析[D];外交学院;2011年

3 刘德喜;美苏关于中国问题的纠葛和毛泽东的外交战略(1943—1949)[D];中共中央党校;199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磊;和平崛起中国的外交战略目标讨论[D];武汉大学;2005年

2 王伟伟;美国之音在美国外交战略实施中的地位和作用[D];青岛大学;2006年

3 刘雅贤;论中国不结盟外交战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竹云;关于我国不结盟外交战略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陈雪姣;蒙古“多支点”外交战略研究[D];湘潭大学;2007年

6 吴德玲;略论中国和平、发展、合作的外交战略[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周焱X;解析儒家和睦思想对我国外交战略的影响及实践创新[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包云波;中等强国的身份定位和外交战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9 刘宇;苏俄时期外交战略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12年

10 王衍达;韩国东北亚外交战略的演变及其动因[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494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2494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8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