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市场对地区经济发展和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
[Abstract]:Current studies show that regional income gap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leading to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income gap in China. Many researches also believe that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expansion of regional income in China is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widening regional economic gap caused by it.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widening of regional income gap is not necessarily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the widening of regional economic gap, but the division of labor market between regions. The imbalance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widening of regional economic gap are also the result of regional labor market segmentation. Therefore, only by reforming all kinds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s, labor employment systems,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and other economic systems related to the division of the labor market, which prevent the free movement of local labor forces, can we continuously improve our country's labor market. In order to narrow the regional income gap in China.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1&ZD07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71373047)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3YJA790110) 上海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1BJL001)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B101)的资助
【分类号】:F249.21;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严善平;;城市劳动力市场中的人员流动及其决定机制——兼析大城市的新二元结构[J];管理世界;2006年08期
2 王洪亮;徐翔;;收入不平等孰甚:地区间抑或城乡间[J];管理世界;2006年11期
3 严善平;;人力资本、制度与工资差别——对大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6期
4 王弟海;龚六堂;;新古典模型中收入和财富分配持续不平等的动态演化[J];经济学(季刊);2006年02期
5 刘修岩;殷醒民;;空间外部性与地区工资差异:基于动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9年01期
6 魏后凯;;论我国区际收入差异的变动格局[J];经济研究;1992年04期
7 林毅夫,刘培林;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地区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8 姚先国,赖普清;中国劳资关系的城乡户籍差异[J];经济研究;2004年07期
9 彭国华;中国地区收入差距、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收敛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9期
10 王小鲁,樊纲;中国收入差距的走势和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Preventive Countermeasures for "Immiserizing Growth in Expanding Economies" in China's Rural Areas in the New Era[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9期
2 陈林;论经济转型时期的供给特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3 杨卫军,许军;取消农业税刍议[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4 李刚;贾威;潘浩敏;;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刘钊;;区域产业联动网络测度研究——以环渤海区域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杨积勇;安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差异分析与政策建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邱福林;穆兰;;广东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化进程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姚瑞敏;熊家国;;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胜任力模型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5期
9 朱玉春;黄增健;;陕西省农村经济发展地区差距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10 贾蕊;陆迁;邵飞;;西部地区吸引FDI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王燕武;郑建清;;我国不同部门间的工资传递效应—基于省际面板VAR模型的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3 苗月新;;西部开发与扩大内需的产业政策选择[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邹薇;周浩;;中国省际间收入动态研究:1978-2002——基于反事实条件收入模型[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5 彭国华;;我国地区经济的俱乐部收敛性[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6 石莹;;就业歧视的经济学分析:研究进展及述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冯薇;周晓唯;;犯罪经济学:理论回顾、困境与展望[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孙加秀;;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的中国现实问题研究[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宋美静;;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比例下降对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研究[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杨积勇;荣兆梓;;安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及差异分析与政策建议[A];十六大后安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刘文菁;农村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邵长勇;中国种子出口贸易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蔡洋萍;通货膨胀目标制下基于模型不确定性的最优货币政策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底偃鹏;发展中国家财政分权对减贫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申笑颜;中国医疗服务规制非均衡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瞿逸;我国经济转轨期民工荒问题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朱悦;中国外向型经济增长方式对中国产业结构优化的影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海明;外汇储备变动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和强;新泰市城镇化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海姣;哈尔滨市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宋洋;中国服务业集聚效应的区域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吕显涛;阜新新玛特体育休闲服饰消费者行为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8 彭孟麒;对外贸易对我国行业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蒋春娟;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迁移行为及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于波强;我国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实;罗楚亮;;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向书坚;全国居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的测算与回归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8年01期
3 王洛林,魏后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进展及效果评价[J];财贸经济;2003年10期
4 刘军;邱长溶;;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效果评估[J];当代经济科学;2006年04期
5 魏后凯;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J];中国工业经济;1997年03期
6 姜付秀;余晖;;我国行政性垄断的危害——市场势力效应和收入分配效应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10期
7 何新华;曹永福;;从资金流量表看中国的高储蓄率[J];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06期
8 范剑勇,朱国林;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9 阮杨,陆铭,陈钊;经济转型中的就业重构与收入分配[J];管理世界;2002年11期
10 黄祖辉,王敏,万广华;我国居民收入不平等问题:基于转移性收入角度的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晋川;吴兴杰;;我国地区收入差距、流动人口与刑事犯罪率的实证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陈安平;;地区收入差距与空间距离:配对估计结果[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3年02期
3 万海峰,郑艺;我国地区收入差距扩大化问题的实证分析与应对策略[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张健;何彬;;中国地区收入差距趋于收敛还是发散?[J];学习与探索;2007年03期
5 司志宾;张东辉;;地区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统计数据的实证分析[J];东岳论丛;2007年05期
6 宋红军;;对外贸易、全要素生产率与地区收入差距[J];理论探索;2011年06期
7 王家新;梅翠;;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税收因素分析[J];统计研究;2006年12期
8 陈恩;李道庆;;外商直接投资对广东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探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师文明;余晓辉;;金融发展不平衡、教育不平等与地区收入差距[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王国栋;胡刚健;;中国地方收入差距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文武;梁琦;;劳动地理集中、产业空间与地区收入差距[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2期[C];2011年
2 尹继东;王秀芝;;地区收入差距与人口迁移的关系:以中部地区为例[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高连水;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变动的特征及应对[N];人民日报;2009年
2 于洁 首席记者 李欣;我市八成居民关注全国“两会”[N];牡丹江日报;2011年
3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王庆;城市化故事:一个国家,三个经济体[N];南方周末;2010年
4 李扬;统筹城乡发展:从公平国民收入角度分析[N];解放日报;2010年
5 西安电子科大人文学院副院长 杜跃平;树立科学的发展观[N];西安日报;2000年
6 龚红娥;上海人钱袋子鼓得最快[N];中国信息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彭兆祺;经济转型期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2 孟令岩;FDI对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影响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3 吴建新;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焱;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变动的制度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2 田孟;从全要素生产率看中国的地区收入差距[D];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
3 杨焕;对外贸易、产业集聚对我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馨;中国外贸内部区域结构失衡与地区收入差距[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谌莹;中国制造业集聚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6 冯晓莉;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谭钊;我国对外贸易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8 刘斌;金融发展与西部地区收入差距的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刘晶晶;贸易自由化对地区收入差距的影响[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10 李肖;对外贸易对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影响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55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255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