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福建省产业结构调整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9-06-14 05:14
【摘要】:本文首先运用典型性相关分析对福建省三次产业变动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检验然后用Johansen协整检验分析了福建省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质量变化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结果表明,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与福建省环境质量的变化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且第二、三产业对水环境污染有较大的影响,第三产业对大气环境污染有较显著的影响,而第一产业的发展与大气环境和水环境污染呈负相关。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hree industrial changes and the change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in Fujian Province is tested by using typ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then the long-term stable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change in Fujian Province is analyzed by Johansen cointegration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long-term and stable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nge of the thre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change of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Fujian Province, and second, the tertiary industry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wat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 tertiary industry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ai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hil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and wat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2010年度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0YJC790163) 福建师范大学产业经济学校级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分类号】:X321;F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赵雪雁;;甘肃省产业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2期

2 王正环;叶飞文;李常青;;构建福建绿色产业集群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吴幼华;;国际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对福建省环境影响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4 胡春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加强环境保护的根本[J];宏观经济研究;2009年02期

5 黄孔融;王国聘;;我国第三产业与环境问题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铁庄;福建农业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苏江明;产业集群生态相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芳;产业结构与环境质量变化的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聂小桃;广州产业结构演变与环境质量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郜慧;刘明华;杨酥;李清飞;;河南省产业结构演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年02期

2 郝庆升;;农业系统的结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J];当代生态农业;2010年Z2期

3 王发明;;产业集群演进研究:基于组织生态视角[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秦静;牛叔文;孙红杰;胡莉莉;;甘肃省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3期

5 韩峰;李浩;;湖南省产业结构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5期

6 黄铁庄;福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系统定量评价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黄铁庄;李阳成;陈舒;陈霖;林万昕;;福建省科技产业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农业学报;2008年01期

8 赵彤;丁萍;;区域产业结构转变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实证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08年12期

9 黄勤;刘波;;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省产业结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年22期

10 徐福英;;城市产业结构调整与资源环境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青岛市2001~2010年的数据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于忠华;刘海滨;卢宁川;;南京市产业结构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2 赵海霞;董雅文;;产业结构调整与水环境污染控制的协调研究——以钦州市为例[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玉林;基于能值的湖南农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2 徐慧娟;基于循环经济的服装产业集群发展评价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3 刘法宪;重庆市锰矿产业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张怀坤;全球变暖条件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彭志群;基于杨格定理的产业集群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黄平;国际服务接包企业绿色竞争优势生成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曾杰杰;家具产业集聚驱动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8 张金珍;潍坊海洋产业绩效评估及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邓刚;山东省人造板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及战略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关琰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红伟;基于生态理论的产业集群动态平衡研究[D];五邑大学;2010年

2 李春林;水环境约束下的微山县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江泽;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邓文伟;湘江流域快速城市化过程中的生态环境效应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戴向洋;湖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及其区域差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戴峰;西安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蕾;我国制造业产业结构对碳排放量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8 元振海;甘肃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生态环境效应评价[D];兰州大学;2011年

9 李剑铭;中山市黄圃腊味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吴婷;县域产业集群社会网络与技术知识扩散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琪虎,朱国伟;第三产业清洁生产战略研究[J];安徽化工;2003年06期

2 唐琪虎,朱国伟;发展第三产业循环经济的思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符鹏;许振成;彭晓春;陈志良;;广州市工业结构与环境污染物的灰色关联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1期

4 安虎森;新产业区理论与区域经济发展[J];北方论丛;1998年02期

5 马小明,张立勋,戴大军;产业结构调整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案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6 张坤民;可持续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实施[J];能源基地建设;2000年Z1期

7 许雄奇,赖景生;企业文化生命周期的理论探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崔凤军;本溪产业结构的环境生态评价[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5年02期

9 崔凤军,杨德福;旅游开发活动对城市生态环境的影响——泰安市实证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7年04期

10 魏守华;产业集群的市场竞争以及策略研究——以嵊州领带产业为例[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叔鹰;西北大开发与生态环境问题[J];铁道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2 王晓春,李杰,张相敏;植树造林,改善我区生态环境[J];天中学刊;2000年02期

3 蔡平;陕西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初探[J];咸阳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6期

4 尚绪成,薛铁彦;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J];中国林业;2000年02期

5 ;开创怀柔生态环境建设新局面[J];中国投资;2000年09期

6 综文;我国生态环境建设标[J];中国农村科技;2000年01期

7 马忠臣 ,李克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 保护改善生态环境[J];河南林业;2000年02期

8 赵学富 ,卫发兴 ,刘辉;林业在改善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林业;2000年03期

9 翁友恒;;福建省林业生态环境建设途径与对策[J];林业勘察设计;2000年01期

10 张晓;;切莫变西部大开发为生态环境大破坏[J];中国国情国力;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阎宏;;陕西省林业及生态环境建设[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杨先梁;;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应先行[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何淑杰;;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环境建设[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郭心群;;对攀枝花在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5 阎宏;何发理;;西北地区林业发展及其生态环境建设策略[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6 李玉明;;秦皇岛车站村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探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7 张发旺;王贵玲;侯新伟;;矿业开发对地质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调控[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8 许德芝;;搞好生态环境促进贵州经济发展[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9 黄淑芳;曾从盛;;区域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演化分析——以福州市为例[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宋文著;曲衍华;崔文科;;关于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的调查与对策[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2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继中 杨富伟 唐宪;西峡县强力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N];金融时报;2005年

2 北京林业大学 王礼先教授;生态环境建设的实质与区域配置问题[N];科技日报;2002年

3 四川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 曹正其;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搞好生态环境建设[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孙友;政府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N];中国绿色时报;2002年

5 农民日报副总编 李文学;人类与生态环境关系的三个阶段[N];农民日报;2001年

6 张宝文;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N];人民日报;2001年

7 刘万富 本报记者 夏光平;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N];四川日报;2000年

8 ;生态环境不容再破坏[N];陕西科技报;2001年

9 丹增;保护生态环境 建设美好家园[N];西藏日报;2000年

10 自治区政协委员、民建新疆区委会常委 唐天林;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路与对策[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永林;吉林省生态环境建设中的政府支撑能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黄建军;陕西生态环境及其与地质构造的耦合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3 卢斌(王莹);基于格网GIS的艾比湖流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效应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雷敏;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与城市化耦合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5 薛占海;生态环境产业研究[D];西北大学;2008年

6 张继承;基于RS/GIS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廖炜;丹江口库区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调控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梁海超;重庆松藻煤矿区生态环境经济补偿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9 张远;黄河流域坡高地与河道生态环境需水规律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3年

10 武国胜;福建省生态环境时空格局信息图谱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杰;论道家的生态环境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畅;吉林省辽河流域生态环境因子时空变化及综合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贺宗凯;绵竹沿山带生态环境建设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4 肖雁;基于生态认证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制度创新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龚欣欣;保定城区生态环境需水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6 郭芙梅;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杨建宁;我国西部12省市生态环境的动态综合评价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娜;长春市城市生态环境指标体系的建立及综合评价[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9 韩艳丽;从生态环境问题看生态技术观的树立[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10 梁剑;科学技术与广西百色生态环境保护[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991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24991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a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