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清朝晚期数学教育发展及其历史地位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2 23:32

  本文关键词:清朝晚期数学教育发展及其历史地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晚清 数学教育 地位与影响


【摘要】:清朝晚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变革时刻,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认识到自己落后的科技水平和固步自封的封建社会状态只能被世界甩在后面。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朝晚期爱国进步人士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改革运动。清朝晚期是我国封建专制的最后时期,也是我国科技走向现代化进程的转折期。落后的军备使清政府在战争中只能被动挨打,由于饱受欺凌和压迫,部分爱国志士和明理人士开始觉醒,他们认识到只有提高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加强国防建设,才能免受西方国家的侵略和奴役。提高国防的能力要求提升我国军备力量和科技水平,这都需要人才的培养,所以清政府必须提高全民教育水平,教育改革迫在眉睫。数学教育变革不仅是晚清科技文化复兴的重要基础,而且是优先发展的战略基础。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明确晚清数学教育的历史地位,以及对近现代数学教育的影响。在研究范围上,本文选择清朝晚期,即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到中华民国成立之初,这70年作为研究时限。主要以晚清兴办学堂时期、新兴学校时期和晚清数学教育教科书为侧重点,运用历史研究法、文献分析法探索了晚清数学教育的变革,阐述了晚清数学教育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这将有利于现今人们更加深入研究数学教育课程改革,对今后数学教育的发展有良好的借鉴作用。笔者通过京师大学堂算学馆的成立、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留学活动的兴起和《癸卯学制》的颁布几个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分析,对晚晴数学教育的发展起因和结果进行了纵向研究,认为:晚清数学教育向近代化发展的原因有两个,外部原因是由于西方列强的压迫,内部原因是人民觉醒迫切要求国家富强。晚清新兴数学教育萌芽初显,特别是容闳等教育人士积极向国内引进西方先进教育理念和较好的教科书,使数学教育有较高的起点。对于晚清兴办学堂时期,笔者认为京师同文馆的创办是我国积极地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的开始。1606年徐光启和利玛窦曾合作完成过《几何原本》译本,并且康熙皇帝对数学的热爱也曾使得中西数学文化交流频繁,同时中西数学交流也给平静发展中的古代数学带来生机。京师同文馆中开设算学馆说明我国在晚清已经开始重视数学在科学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在新兴学校时期,张之洞等人模仿西方教育学制,制定出了《奏定学堂章程》,特别是1904年《癸卯学制》的颁布推动了清朝晚期数学教育的发展,具有科学基础意义的数学教育从那时起真正走进了近现代学校的课堂。可以这样认识,从那时起到百年之后的今天,数学教育一直围绕着国家的繁荣昌盛、科学技术进步和人民的幸福,为今天的繁荣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本文的结论是,晚清数学教育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使数学逐步地成为了一切科学门类的科学思维基础;让更多的人们认识到数学教育需要从青少年学生抓起;使数学教育具备了目标化教育的模式;使现代基础学科教育的格局初步呈现在国人面前,为其他基础学科的建设提供了可行的范例。
【关键词】:晚清 数学教育 地位与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112-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13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11-12
  • 1.3 对所研究问题的表述12
  • 1.4 研究方法和思路12-13
  • 2 文献综述13-18
  • 2.1 国内研究及成果13-16
  • 2.2 国外研究及成果16-17
  • 2.3 主要文献评述17-18
  • 3 晚清数学教育的变革18-31
  • 3.1 晚清数学教育历史转型18-19
  • 3.2 晚清教育制度的演变19-23
  • 3.2.1 晚清数学教育制度的建立19-21
  • 3.2.2 晚清考试制度变化21-23
  • 3.3 晚清数学教育和新兴学校23-31
  • 3.3.1 留学生教育23-24
  • 3.3.2 洋务教育和新兴学校24-25
  • 3.3.3 清末数学教科书25-29
  • 3.3.4 晚清数学教学方法29-31
  • 4 晚清数学教育的影响31-36
  • 4.1 西学东渐31-32
  • 4.2 数学教育新格局创立32-34
  • 4.2.1 数学作为科目走进课堂32
  • 4.2.2 癸卯学制与数学课程标准32-33
  • 4.2.3 科举的废除与新考试制度的创立33-34
  • 4.3 晚清数学教育的历史地位34-36
  • 4.3.1 数学成为一切科学门类的思维基础34
  • 4.3.2 数学教育从青少年抓起34-35
  • 4.3.3 数学学科教育目标化35
  • 4.3.4 现代学校教育体制新格局呈现35-36
  • 5 结论36-38
  • 5.1 结论与启示36-37
  • 5.2 论文的创新37
  • 5.3 不足与展望37-38
  • 参考文献38-40
  • 致谢4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洪成;李占萍;;清代保定莲池书院与科举制度[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郝庆云;;信有良谋策贤士 不拘一格选英才——从科举制度看高考制度存在的必要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年01期

3 魏佳;;清末小学数学教科书编写:史实与借鉴[J];课程.教材.教法;2009年11期

4 李迪;清末(1860—1911年)对数学教育的倡导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5 代钦;;王国维与我国近代数学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05期

6 李朝晖;张伟;;清末的数学教科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9年05期

7 李春兰;;中西数学文化碰撞下的清末中学数学教科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04期

8 秦进才;;《劝学篇》与“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播[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9 严敦杰;;中国数学教育|!史[J];数学通报;1965年08期

10 叶茂;;晚清教师教育改革与吴汝纶“东西合璧”教育思想的演进[J];新余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冯振举;数学史与数学教育整合的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2 李占萍;清末学校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兴德;近代教育家吴汝纶教育思想及实践活动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陈冰;清末民初桐城派留日风潮探微[D];安徽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215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10215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fd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