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噪声的离散线性时滞系统的能控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带噪声的离散线性时滞系统的能控性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能控性 离散线性时滞系统 基于数据的方法 噪声
【摘要】:本文以基于数据的方法研究带噪声的离散线性时滞系统的能控性.时滞系统的能控性是指在有限的步骤内,存在一个无约束的控制输入向量,使得系统能够从任意的初始状态、任意的输入状态转移到任意终端状态的一种性质.系统的最小能控性实现指数(MinCRI)这一概念的出现,使得时滞系统的能控性得以实现.而且,基于数据的方法不需要识别系统的参数,就可以通过测量数据,构造一个能控矩阵来分析系统的能控性.因此在实践中,就可以节省时间并且避免相应的识别错误.与传统需要识别未知参数的方法相比,基于数据的方法不仅计算精度高,而且对确定系统特性的研究也是可行的.本文首先通过基于数据的方法来构造离散线性时滞系统的能控矩阵,得到该系统的能控性准则;其次,考虑到在实际操作中,系统和测量数据含有一定的噪声,于是本文给出了系统含噪声时的能控性准则,并对所得到的能控矩阵的估值进行无偏一致证明;最后,本文给出传统方法和基于数据的方法的精度比较,并用数值算例表明该方法的优势.
【关键词】:能控性 离散线性时滞系统 基于数据的方法 噪声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231
【目录】:
- 中文摘要5-6
- 英文摘要6-8
- 引言8-11
- 第一章 预备知识11-13
- §1.1 基本定义11
- §1.2 主要引理11-13
- 第二章 基于数据的能控性分析13-24
- §2.1 状态时滞系统的能控性分析13-17
- §2.2 含测量噪声的能控性分析17-18
- §2.3 含系统噪声的能控性分析18-24
- 第三章 精度分析与算例24-28
- §3.1 精度分析24-25
- §3.2 算例25-28
- 结论28-29
- 参考文献29-32
- 致谢3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伯山;缓变系数线性时滞系统零解的渐近稳定性[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1期
2 刘和涛;;关于线性时滞系统反向延拓的一些结果[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2期
3 张丽娜;刘玉忠;;切换线性时滞系统的稳定性[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4 王时胜;线性时滞系统参数优化的一种方法[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1990年03期
5 廖晓昕;线性时滞系统的稳定性[J];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1991年02期
6 刘康生;无限维线性时滞系统的可微性及其对稳定性分析的应用[J];系统科学与数学;1992年04期
7 胡刚,,楚天广;线性时滞系统实用稳定性的一个简明判据[J];数学研究与评论;1996年02期
8 陈万义;关于线性时滞系统的H_∞控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8年10期
9 李志虎,邵惠鹤,王景成;线性时滞系统的耗散控制(英文)[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1年06期
10 张先明,吴敏,何勇;线性时滞系统的时滞相关稳定性[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偕富;费树岷;冯纯伯;;线性时滞系统的鲁棒性研究[A];1998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8年
2 麻世高;于静波;盖如栋;;不确定线性时滞系统的鲁棒稳定性[A];第二十三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俞立;陈国定;杨马英;;具有时变参数不确定性的线性时滞系统的鲁棒H_∞控制[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4 何宁;刘英义;钟麦英;;基于广义坐标变换的线性时滞系统故障诊断设计方法[A];第16届中国过程控制学术年会暨第4届全国故障诊断与安全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姜偕富;费树岷;冯纯伯;;线性时滞系统时滞相关状态反馈控制[A];第二十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6 孙玉华;陈广义;石卫红;;线性时滞系统的预测控制[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7 张先明;吴敏;佘锦华;;不确定线性时滞系统的时滞相关鲁棒H_∞控制[A];第二十三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4年
8 张先明;唐先华;肖伸平;;线性时滞系统的时滞相关稳定性新判据[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苏宏业;王景成;褚键;;基于Riccati方程方法的不确定线性时滞系统鲁棒无记忆H~∞控制[A];1997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7年
10 曹登庆;;线性时滞系统的鲁棒镇定:Riccati方程方法[A];1995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肖伸平;不确定线性时滞系统时滞相关非脆弱鲁棒控制[D];中南大学;2008年
2 张晴;线性时滞系统频域控制的若干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3 李庆奎;切换线性时滞系统的跟踪控制[D];东北大学;2009年
4 张志钢;线性时滞系统的滤波技术与应用[D];山东大学;2009年
5 董全超;线性时滞系统鲁棒H_∞故障估计与主动容错控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张先明;基于积分不等式方法的时滞相关鲁棒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焕美;线性时滞系统的稳定性[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忻欣;线性时滞系统的分析与综合[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陈妍;基于时滞分解方法的线性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闫敏;一类不确定线性时滞系统鲁棒控制方法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5 韩瑜;线性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及镇定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娜;不确定线性时滞系统的鲁棒控制研究[D];东北大学;2010年
7 王婷婷;线性时滞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综合[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8 王树薇;广义线性时滞系统有限时间稳定及镇定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9 张娟娟;带噪声的离散线性时滞系统的能控性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5年
10 谭冲;连续广义线性时滞系统的自适应可靠H_∞控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047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1047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