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数学模型研究与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03 14:08

  本文关键词: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数学模型研究与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数学模型 太阳辐射


【摘要】:提出了考虑跟踪闭锁角与步进跟踪方式的自动跟踪式光伏阵列模型,并验证该模型是准确的。运用仿真软件分析了跟踪式光伏阵列运行特性、跟踪闭锁现象及步进跟踪控制方式对光伏阵列工作特性的影响。给出了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整体模型,验证了该模型是准确的。
【作者单位】: 常州工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分类号】:TM615
【正文快照】: 0引言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元件主要有光伏阵列和并网逆变器。光伏阵列按是否跟踪太阳运动,可分为固定式和跟踪式两种类型。依据跟踪形式的不同,跟踪式光伏阵列主要有水平单轴跟踪、倾斜单轴跟踪和双轴跟踪等形式。光伏并网逆变器实现光伏阵列直流电向交流电的转换,它是保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一波;李晶;许洪华;;考虑电网安全稳定约束的光伏电站最大安装容量计算与分析[J];太阳能学报;2008年08期

2 茆美琴 ,余世杰 ,苏建徽;带有MPPT功能的光伏阵列Matlab通用仿真模型[J];系统仿真学报;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维;;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短时间尺度太阳辐射模型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年Z1期

2 邹建章;陈乔夫;张长征;;光伏逆变器综合性能测试平台研究[J];电测与仪表;2010年08期

3 郑鹤玲;葛宝明;毕大强;;基于RT-LAB的光伏发电系统实时仿真[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0年04期

4 任航;叶林;;模拟分析环境因素对小型太阳能发电系统运行特性的影响[J];电工技术学报;2010年10期

5 胡义华;陈昊;徐瑞东;昝小舒;;光伏电池板在阴影影响下输出特性[J];电工技术学报;2011年01期

6 彭乐乐;孙以泽;孟Ze;陈玉洁;;光伏太阳能电池组件Matlab通用仿真模块[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7 王健强;;第五讲:并网光伏发电系统[J];电力电子;2009年04期

8 罗隆福;李鑫;李芬芬;;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的改进及应用[J];电力电子技术;2011年04期

9 王博;李安;向铁元;张均;;三相光伏并网系统的运行控制研究[J];电力科学与工程;2011年01期

10 陶琼;吴在军;程军照;凡勇;;含光伏阵列及燃料电池的微网建模与仿真[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陶晓峰;吴红斌;;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动态仿真[A];中国高等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in Photovoltaic System by Using Fuzzy Algorithm[A];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Computing and Cognitive Informatics (ICICCI 2010)[C];2010年

3 Abbas Haijing;Zulkeflee khalidin;;Fault Condition Analysis in a Grid Connected PV Energy System[A];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ircuits, System and Simulation(ICCSS 2011)[C];2011年

4 赵方德;杜春水;张承慧;陈阿莲;郑晓鹏;;功率预测变步长MPPT算法在单级式光伏系统中的应用[A];201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荣延泽;刘士荣;毛军科;李松峰;;一种基于dp/dv=0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策略[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B卷[C];2011年

6 张渊明;孙彦广;张云贵;;非均匀辐射条件下光伏阵列建模及运行稳定性分析[A];全国冶金自动化信息网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翟载腾;任意条件下光伏阵列的输出性能预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2 于蓉蓉;光伏发电关键技术及电动汽车充电站可靠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龚宇雷;微电源并网同步检测与定功率输出控制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胡义华;小型光伏系统及其关键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5 林世平;分布式能源系统中能源与环境耦合特性及优化集成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张军朝;路灯、景观灯照明控制系统节能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娟;用于矿灯充电的独立光伏系统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本元;太阳能光伏发电单相并网逆变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亭;光伏发电系统自适应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陈丽;风光联合发电系统建模与设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恩;户用光伏逆变电源系统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广华;光伏水泵系统控制策略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翟津川;微网运行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8 常立强;BIPV单体光伏电池最大功率跟踪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徐自翔;无变压器型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与仿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杨鸿志;基于FPGA的自调整模糊MPPT控制器设计[D];天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申洪,梁军,戴慧珠;基于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分析的风电场穿透功率极限计算[J];电网技术;2002年08期

2 吴俊玲,周双喜,孙建锋,陈寿孙,孟庆和;并网风力发电场的最大注入功率分析[J];电网技术;2004年20期

3 张义斌,王伟胜,戴慧珠;基于P-V曲线的风电场接入系统稳态分析[J];电网技术;2004年23期

4 茆美琴,余世杰,苏建徽,沈玉梁;风/光复合发电系统变结构仿真建模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3年03期

5 雷亚洲,王伟胜,印永华,戴慧珠;一种静态安全约束下确定电力系统风电准入功率极限的优化方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1年06期

6 雷亚洲,王伟胜,印永华,戴慧珠;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风电穿透功率极限计算[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2年05期

7 郑国强,鲍海,陈树勇;基于近似线性规划的风电场穿透功率极限优化的改进算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绪昌;王俊炎;王庆;;异步起动永磁同步电动机基于多阻尼回路的建模及仿真[J];船电技术;2011年08期

2 何文德;王充;张丽;赖丽莉;;基于Matlab的曲柄滑块机构的设计方法[J];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3 刘广;曹恺;刘剑桥;;无碳小车设计[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13期

4 刘欣;于晓良;方家宝;;汽车自适应车灯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研究[J];汽车零部件;2009年08期

5 张清泉;吉安平;行小帅;岳静;;基于MATLAB的偶极子辐射性能仿真分析[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2011年03期

6 张欣;汲水;;三层建筑材料中VOCs散发的数学模型[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1年03期

7 畅秋菊;;浮子流量计示值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J];大众标准化;2011年S1期

8 余永华;;层流冷却技术在三钢中板厂的应用和改进[J];企业技术开发;2011年11期

9 傅欣;李莉;乐良才;;无刷双馈电机原理及控制策略[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1年08期

10 孔德安;;工程设计收费模型的建立与运用[J];水力发电;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培育;孟昭渊;李果华;;独立光伏系统的数学模型与数据采集系统[A];第十届中国太阳能光伏会议论文集:迎接光伏发电新时代[C];2008年

2 王金利;芮丰;罗庆吉;胡军;王宝松;;20MN液压支架试验台同步升降控制系统建模研究[A];煤矿安全、高效、洁净开采——机电一体化新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李清海;孙蓓;;废旧橡胶微粒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A];房建材料与绿色建筑[C];2009年

4 于绍华;刘强;杨林娜;高怀保;;关于绳系卫星系统[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5 李洪心;;财政经济模型微机系统设计与应用[A];1998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6 郭音;郭亚军;左斌;;人才预测系统的软件开发与应用[A];1998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7 党耀国;刘思峰;叶耀军;;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及数据模型[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李孟国;;工程潮流数值模拟中局部模型及其应用[A];第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文集[C];2001年

9 张玉东;董丽君;;铁道机车车辆液压减振器系统仿真研究[A];机床与液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马文博;曹勇;叶晓宁;;宽度模型参数优化及宽展自学习方式的改进[A];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4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常丽君;法开发出一种新型数学模型[N];科技日报;2011年

2 陈青舟;杜绝药家鑫从思维“数学模型”入手[N];科技日报;2011年

3 刘维成 陈希荣;包装件三维尺寸优化设计方法及数学模型的研究[N];中国包装报;2011年

4 赵洪涛;数学模型 在水利科技探索中前行[N];中国水利报;2006年

5 通讯员 罗耀华 记者 童云;宝钢分公司数学模型工作稳步推进[N];中国冶金报;2005年

6 清;最小停留时间最大化的数学模型[N];世界金属导报;2004年

7 记者 杨骏;全球范围疾病传播 首个数学模型建成[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8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信息与自动化推进中心主任 鞍钢集团公司总经理 齐s,

本文编号:1136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1136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0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