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盐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数学模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营养盐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数学模型研究
【摘要】:概述了海水中营养盐和细胞体内营养元素含量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并阐述了数学模型方法描述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发展过程,指出在现有生物生长模型基础上,建立重要营养物质迁移、转化等生态学过程与赤潮生物生长关系相结合的数学模型是建立现场环境条件下海洋浮游植物生长数学模型,进而揭示有害赤潮发生的生态学机理等的必要科学基础。
【作者单位】: 青岛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青岛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青岛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青岛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青岛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渤海典型环境负荷物的迁移、转化过程及环境容量研究(40136020) 应用海洋围隔生态实验现场测定生态和生态毒性动力学参数(49976027) 教育部重点项目——胶州湾典型化学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及环境容量研究(01110) 自然科学山东省基金项目
【分类号】:Q178.53
【正文快照】: 海洋浮游植物既是海洋生态系中的初级生产者,又是海洋生态环境中物质转换过程的重要环节,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为海洋中的一切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海洋浮游植物生长受到多种环境因子的影响,温度和光照是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的重要物理因素,而营养盐是重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俞志明,DVSubbaRao;粘土矿物对尖刺拟菱形藻多列型生长和藻毒素产生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1998年01期
2 蒲新明,吴玉霖;浮游植物的营养限制研究进展[J];海洋科学;2000年02期
3 王勇,焦念志;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长的上行效应的研究方法[J];海洋科学;2000年11期
4 俞光耀,吴增茂,张志南,陆贤昆,奚盘根,娄安刚,张新玲;胶州湾北部水层生态动力学模型与模拟 Ⅰ.胶州湾北部水层生态动力学模型[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3期
5 邢黎峰,刘贤喜,法永乐;Richards生长模型描述弹性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6 梁文懂,米本年邦;绿藻的生长动力学及其模拟研究[J];武汉冶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金川;杨会娟;;基于种群生态学的农业科技园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2 杨徐昕;具有时滞非自治的Lotka-Volterra捕食系统的一致持久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3 甘乃峰;张庆灵;赵立纯;;一类Lotka-Volterra模型的全局结构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海焕智;生物群散播的数学模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5 祝惠娇;胡志兴;;具性别偏食的Beddington-DeAngelis反应的三种群系统的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6 黄友霞;王辉;汪洋;;具有比率依赖的三种群生态-流行病模型的稳定性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7 杨霞;赵珂;;一类两种群竞争离散系统的持久性[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刘华祥;曾广洪;吴庆初;;一类非线性时滞微分方程模型系统的稳定性和Hopf分支分析[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3期
9 王冲;白旭亚;赵冬霞;;对一类功能反应的食饵捕食系统的定性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徐文雄,张素霞;一类非线性染病年龄结构模型渐近性态[J];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200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学海;南黄海及养殖功能海域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程曦;淀山湖氮磷营养物与浮游藻类增长相互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晓霞;粘土矿物及无机絮凝剂对有害赤潮的治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1年
4 张德辉;喜树资源生态学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5 刘桂梅;关键物理过程对黄、渤海浮游生物影响的现象分析与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2年
6 姜海萍;河口富营养化及其与赤潮生态关系的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7 石晓勇;长江口营养盐、石油烃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及动力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8 闫菊;胶州湾海域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9 宋秀贤;我国典型海域营养盐特征对赤潮形成的影响及赤潮防治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3年
10 贾利;黑龙江省西部生态脆弱带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俞志明,邹景忠,马锡年,李全生;治理赤潮的化学方法[J];海洋与湖沼;1993年03期
2 俞志明,邹景忠,马锡年;一种提高粘土矿物去除赤潮生物能力的新方法[J];海洋与湖沼;199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淑雯;欧林坚;吕颂辉;陈菊芳;;光照及营养盐对3种赤潮甲藻吞噬营养行为的影响[J];海洋科学;2011年04期
2 王键;陈岚;;泉州安海湾营养盐特征及富营养化程度[J];海洋环境科学;2011年04期
3 丘仲锋;崔廷伟;何宜军;;基于水体光谱特性的赤潮分布信息MODIS遥感提取[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年08期
4 黄中华;;浅谈{|{\污水处理厂对海峡环境的贡献[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1年08期
5 曾银东;陈剑桥;李雪丁;;近十年厦门湾赤潮发生与热带气旋的关系研究[J];海洋预报;2011年04期
6 徐惠君;黄文怡;王菲;方一风;李淑峰;郑成文;南春容;;洞头海区大型海藻养殖净化海水水质的研究[J];生物学通报;2011年03期
7 李勇;蔡辉益;刘国华;常文环;王凤红;;国外利用生长模型预测动物生长及体组分的研究进展[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1年09期
8 于建伟;陈克云;苏命;杨敏;刘代成;;不同营养源条件下螺旋鱼腥藻生长与产嗅特征研究[J];环境科学;2011年08期
9 高元鹏;姚鹏;米铁柱;陈洪涛;张欣泉;于志刚;;小清河口的叶绿素a及理化环境因子的分布特征和统计分析[J];海洋科学;2011年07期
10 侯伟;黄成;江启明;雷腊梅;胡韧;;粤北三座典型中型水库富营养化与浮游植物群落特征[J];生态环境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丰;王倩;李娟;黄凌风;;石莼(Ulva lactuca L.)对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 Lemm.)种群生长的影响[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朱小山;蔡建东;董燕红;蒋跃进;吴施卫;杨炼锋;;珠江口营养盐比例及其与浮游藻类的关系[A];第一届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3 张德禄;刘永定;胡春香;;基于营养盐的中国湖泊生态分区框架与指标体系初探[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蔡建东;董燕红;朱小山;钟思胜;;珠江口水域富营养化分析[A];第一届中国赤潮研究与防治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5 林洪瑛;韩舞鹰;;南沙群岛海域营养盐的分布状况[A];第六届广东海洋湖沼学会、第五届广东海洋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0年
6 赵卫东;宋金明;;珊瑚“奢侈消费”营养盐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海洋湖沼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7 杜军兰;邹常胜;袁仲才;李华;王宁;;船用营养盐现场自动分析仪的研制[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林洪瑛;韩舞鹰;;南沙群岛海域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研究[A];第七届全国海洋湖沼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9 杨婉玲;赖子尼;魏泰莉;庞世勋;;珠江口近岸水域营养盐现状调查与研究[A];2007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暨水产微生态调控技术论坛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10 姚庆祯;于志刚;陈洪涛;米铁柱;;长江口营养盐的输送通量[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谭娜;赤潮祸害北戴河[N];北京科技报;2009年
2 记者 姜云飞;今秋市民有望吃上天然营养盐[N];大连日报;2010年
3 张慰 杨莎静;我市营养盐销售占食盐比重增大[N];江阴日报;2009年
4 刘国信;营养盐走近寻常百姓家[N];中国医药报;2000年
5 本报记者 王屹立;碘盐之后,营养盐来了[N];河南日报;2005年
6 王向华;“营养盐”向寻常百姓“招手”[N];陕西日报;2007年
7 陈欢欢;我国开发出赤潮预报预警样机[N];中国海洋报;2010年
8 记者 王国文;梅林港赤潮已消亡 养殖户恢复生产[N];石狮日报;2010年
9 深圳商报记者 关键 通讯员 李坚强;东部海域为何反复出现赤潮[N];深圳商报;2010年
10 记者 石义胜 梅戈 实习生 李嘉敏;大鹏湾部分海域昨现新赤潮[N];深圳特区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洪杰;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富营养化近30年变化趋势及其与赤潮发生的关系和控制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李俊;南方集体林区典型林分类型结构特征及生长模型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3 侯立军;长江口滨岸潮滩营养盐环境地球化学过程及生态效应[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石晓勇;长江口营养盐、石油烃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及动力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5 张晟;三峡库区水体中营养盐与浮游生物量分布特征[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6 杨学芬;武汉南湖营养盐动态及重金属污染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陈泉水;一维Cu-Zn-Al合金纳米结构与固体类流态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8 白静;油松人工林生长特征及其与林分结构关系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8年
9 谢贻发;沉水植物与富营养湖泊水体、沉积物营养盐的相互作用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10 赵俊卉;长白山云冷杉混交林生长模型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佶;浙江近海春季赤潮前后营养盐在沉积物—海水界面交换速率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2 张莹莹;Pb(Ⅱ)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3 毕永华;兴安落叶松林不同间伐强度林分生长模型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1年
4 覃超梅;珠江口淇澳岛海岸带氮生物地球化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5 邱春霞;海水营养盐自动分析仪化学工艺的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6 屠霄霞;东太平洋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营养盐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7 郭全;渤海夏季营养盐和叶绿素分布特征及富营养化状况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8 王萍;海水中PO_4~(3-)、NO_3~-和SiO_3~(2-)自动分析方法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王同成;极端风情下湖泊沉积物—上覆水之间的物质交换[D];河海大学;2007年
10 陈小江;三峡库区万州段网箱养殖区水化学和初级生产力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523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1252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