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开关不可靠的贮备系统可靠性分析
本文关键词:转换开关不可靠的贮备系统可靠性分析 出处:《兰州理工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不完全可靠开关 温贮备 串联 马尔科夫过程 可靠性指标
【摘要】:贮备系统和串联系统是可靠性数学理论中两种非常重要的典型系统.在贮备系统中,当工作部件发生故障时,系统可由转换开关切换到备用部件继续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系统具有更高的可靠度.在串联系统中,所有部件组成串联结构,当模型中任一部件发生故障时,系统也会随即进入故障状态停止工作.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大多数比较复杂的机械系统工作时,需要不同部件同时工作才能完成预定功能,因此从功能逻辑关系出发,复杂系统最终可以等效为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的串联系统.故可以考虑对复杂设备中可靠性较低的部件留有备件的方法,使系统具备更高的可靠性,保障系统的正常工作.本文主要研究了由三不同型部件组成的温贮备系统和串联温贮备系统的可靠性.模型一:转换开关是贮备系统中贮备部件替换失效工作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开关并不完全可靠的情形,对由三个不同型部件组成的温贮备可修系统的可靠性进行研究.分析出系统所有可能的状态,利用Markov型可修系统的研究方法求出系统的可靠性指标.模型二:基于转换开关不完全可靠的情形,对由三不同型部件组成的串联温贮备可修系统的可靠性予以分析.在模型假设条件下,利用时齐Markov过程理论和Laplace变换的方法对系统的可靠性指标进行求解.最后,通过模型中参数关系的研究,推导出模型间的递推关系.
[Abstract]:Standby system and series system are two important typical system reliability theory. In the standby system, when the working component fails, the system can switch is switched to the spare parts to work,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system has higher reliability. In the series system, all components in series structure when any parts in the model, when a fault occurs, the system will then enter the fault state to stop working. In the actual production of life, the most complicated mechanical system work, need different parts of work at the same time to complete the intended function, so from the logic relation of complex systems can be series system by an equivalent number of sub system. It can be considered. A method for spare parts with low reliability of components in complex devices, make the system more reliable, security system Work properly.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reliability of warm standby system composed of three different components and series of warm standby system. Model: switc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tandby unit standby system in replacing the invalid work parts. The switch does not completely reliable case based on the reliability research of warmstandby consists of three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repairable system. Analysis of all the possible state of research for repairable system using Markov for system reliability index. The model two: not completely reliable switch based on the circumstances, to analyze the reliability by three different components series warm standby repairable system. Model assumptions, using the method of homogeneous Markov process theory and Laplace transform of the system reliability are solved. Finally,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ameters in the model, The recursive relation between the models is derived.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O21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亮;立方体表示方法及其在多状态系统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J];质量与可靠性;2000年06期
2 蔡琦,陈文振,孙丰瑞;热力系统可靠性分析的问题与对策[J];热能动力工程;2001年06期
3 辛开远;系统可靠性分析讲座(续一)[J];水利电力机械;2002年06期
4 李岩;王社伟;;一种新型的多阶段任务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J];计算机仿真;2008年01期
5 莫毓昌;赵建民;韩建民;钟发荣;;阶段任务系统可靠性分析30a研究进展[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6 姚增起;;《控制系统可靠性分析与综合》评介[J];自动化学报;1993年03期
7 刘艳秋,张颖,汪定伟;给定流约束多状态装置系统可靠性分析决策[J];控制与决策;1999年S1期
8 韩明;某型工程车系统可靠性分析[J];运筹与管理;2001年02期
9 辛开远;系统可靠性分析讲座[J];水利电力机械;2002年05期
10 陈卫东;李建操;;基于改进等效平面法的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J];力学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虹伯;郭建英;丁喜波;;可修系统可靠性分析[A];2009年全国机械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宇;王保国;;汽车人-机-环境系统可靠性分析[A];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进展(第七卷)[C];2005年
3 曹起风;;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设计方法的改革[A];工程结构可靠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全国第二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1989年
4 刘刚;郑云龙;;非线性刚架系统可靠性分析[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9年
5 白影春;韩旭;姜潮;;基于证据理论的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6 许春明;陈虹;夏勇;钱勇;;不同测试模式下典型系统可靠性分析[A];第十九届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9)论文集[C];2009年
7 武小悦;;多阶段任务系统可靠性分析研究综述[A];2010年全国机械行业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第二次全体委员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陶友瑞;韩旭;;基于随机与认知不确定性的多学科系统可靠性分析[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王明星;林少芬;江小霞;;基于故障树的搅拌站控制系统可靠性分析及应用[A];2011年全国机械行业可靠性技术学术交流会暨第四届可靠性工程分会第三次全体委员大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邵国湘;;DCS系统可靠性分析[A];2004电站自动化信息化学术技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何俐萍;基于可能性度量的机械系统可靠性分析和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庞煜;基于可能性理论和格论的系统可靠性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3 李建操;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的若干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4 莫毓昌;高可靠实时多阶段系统可靠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安海;桁架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6 杨建平;证据理论及其复杂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与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顾永维;综合考虑静强度、疲劳和稳定的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8 包洪兵;结构系统可靠性分析的传力路线方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鑫;模糊环境下的系统可靠性分析[D];安徽工业大学;2015年
2 马秀蕊;含风力发电的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D];燕山大学;2015年
3 姜明明;转换开关不可靠的贮备系统可靠性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6年
4 王展;多状态多阶段任务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雷鹏;考虑不能覆盖失效的模糊多状态系统可靠性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旭方;随机非线性滞回系统可靠性分析[D];东北大学;2008年
7 王雨;基于马尔科夫过程的可修复机械系统可靠性分析[D];东北大学;2012年
8 高狄;具有常规错误的简单混联可修复系统可靠性分析[D];延边大学;2012年
9 王磊;物流中心搬运系统可靠性分析与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王桂丽;系统可靠性分析GO法及其应用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062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1406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