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环境因子影响的浅水湖泊水华的建模、动力学分析及数值模拟

发布时间:2018-05-02 06:50

  本文选题:环境 + 浅水湖泊 ; 参考:《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摘要】:浅水湖泊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湖泊周边地区工业化的迅速发展、肥料的持续使用和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导致地球上许多浅水湖泊污染严重,富营养化程度加剧,藻类水华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湖区生态环境的发展以及人民的生活。浅水湖泊的水华现象也因其频繁性和危害性备受关注。然而,由于众多因素的影响,水华形成的复杂机制至今仍未能得到充分认识。在本论文中,我们希望通过考虑现在关注度较高的一些影响因素,如营养物质、毒素、浮游植物的避难效应、溶解氧等,进一步探索了浅水湖泊水华形成和停止的机制。在此过程中,我们应用到了数学建模以及相应的动力学理论方法的,特别是非线性微分方程的分支理论的应用以及相关计算,其有助于学习湖泊系统的复杂性和解释实际中所观察到的现象。首先,对于两个影响因素,营养物质输入和浮游植物所释放的毒素,早期发现表明:丰富的营养输入会增加藻华形成的几率,而毒素的作用却相反。在第一章,为了研究营养物质输入和毒素对藻华形成的联合影响,我们考虑到毒素对浮游动物捕食能力的影响,从而建立了一个包含营养物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的一般框架模型。通过分析平衡点的存在性,稳定性以及相关的分支现象,我们证明该系统具有复杂的动力学行为,其中包含Hopf分支和余维2 (或更高余维)的Bogdanov-Takens分支。通过选择描述浮游植物营养吸收和浮游动物捕食能力的特殊功能反应函数,我们验证了所获得的理论结果,并进行了相关的数值模拟。我们的结果不仅支持了已有的发现而且还得出系统振荡现象的周期与毒素、营养物质输入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当毒素水平越低或营养素输入量越高时,水华爆发的持续时间将会越长。除了毒素的影响,另外一个引人关注的是浮游植物的避难效应,因为其能够暂时地阻止由于浮游动物捕食所引发的浮游植物灭绝从而使得浮游动植物的生物量处于平稳状态。在第二章里,为了研究毒素和避难效应对浮游动植物之间的动力学行为的影响,我们建立了一个简单的二维模型,其中选择了Holling type Ⅱ的功能反应函数来描述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捕食能力。我们给出了相关的理论分析,该系统尽管简单但仍包含了一些复杂的动力学现象,如:Hopf分支和余维2 (或3)的Bogdanov-Takens分支。相关的数值模拟不仅仅支持了我们的理论结果而且在直观上有助于解释所观察到的动力学现象。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浮游植物释放的毒素和能够为浮游植物提供保护的避难所对浅水湖泊藻华的形成和终止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它们不仅可以作为水华形成的触发器,而且还可以用于蓝藻水华的生物控制。此外,作为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之一的溶解氧不仅对浮游动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而且还对藻华的爆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第三章,考虑到溶解氧对浮游动物捕食能力的影响,我们把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溶解氧看作三个单独的变量,建立一个三维的模型来研究溶解氧是如何影响浮游动植物之间的动力学行为,以及如何触发藻华的。相关的理论分析表明该系统能够展示一些复杂的动力学现象,包括:Hopf分支,saddle-node分支和transcritical bifurcation分支。通过选择相关的参数作为分支参数,我们给出了数值模拟,并且对所观察到的动力学现象给出了相应的生物学解释。当其他条件在适当的范围内时,增大溶解氧对浮游动物捕食的最大相对影响率会增加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和水华爆发的风险。而当溶解氧的浓度在适当的范围内时,浮游动物的大量死亡也会增加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和水华爆发的风险。与已有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模型相比,除了 hopf分支,当参数选择适当时,我们的系统还会出现双稳态现象,该现象在数学上用来描述在水华过程中藻类生长的特点,同时也说明了该系统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共存和最终状态依赖于溶解氧初始浓度。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 due to the effect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in the surrounding area of the lake , the continuous use of fertilizers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 we have proved that this system has a complex dynamic behavior . In the first chapter , we have established a general framework model which includes Hopf bifurcation and residual dimension 2 ( or more ) . In chapter 3 , we give a three - dimensional model to study how dissolved oxygen can affect the dynamics of phytoplankton and how to trigger algae bloom . In chapter 3 , we present a three - dimensional model to study how dissolved oxygen can affect the dynamics of phytoplankton and how to trigger algae bloom .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X524;O1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20多国治水专家无锡共商浅水湖泊治理[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年05期

2 管益东;唐运平;付春平;;浅水湖泊营养盐的释放[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年06期

3 秦海旭;钱新;;运用遥感方法分析浅水湖泊水质变化的特征[J];污染防治技术;2013年05期

4 朱迪,常剑波;长江中游浅水湖泊生物完整性时空变化[J];生态学报;2004年12期

5 张运林,秦伯强,朱广伟,张路,罗潋葱,吴生才,王文敏;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紫外辐射的衰减[J];中国环境科学;2005年04期

6 董志龙;王宝山;;浅水湖泊中沉水植物修复探讨[J];甘肃科技;2009年04期

7 王华;王晓;张u&;;浅水湖泊水生植被恢复判别模型研究与应用[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8 金腊华,,林波;浅水湖泊群水质模型的近似解析解法[J];中国环境科学;1995年01期

9 步青云;金相灿;王圣瑞;;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表层沉积物潜在可交换性磷研究[J];地理研究;2007年01期

10 龚春生;毛献忠;张锡辉;;城市浅水湖泊雨水溢流总磷输运的数值模拟[J];环境科学;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龙振华;赵峰;丁雨恒;;武汉市浅水湖泊生态系统几个问题的研究[A];河湖水生态水环境专题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杨洪;邢阳平;谢平;;长江中下游不同营养水平浅水湖泊碳含量的比较研究[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3 雷泽湘;徐德兰;王备新;刘雯;刘正文;;沉水和浮叶植物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太湖为例[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4 马巍;廖文根;;大型浅水湖泊纳污能力计算的风场设计条件探讨[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5 Zhu Jinyong;Lu Kaihong;Liu Xiasong;;Can freshwater snail Bellamya aeruginosa affect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and water quality[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UVR-energized CO_2 fixation by marine phytoplankton:Cell-size dependent[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7 ;Survey on variation of phytoplankton population during restoration of the heavily polluted Waigang River[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8 ;Seasonal variations of solar UV radiation effects on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s from coastal waters of the South China Sea[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Temperature related UVR effects on primary production of winter phytoplankton in a coastal area of the South China Sea[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Stability analysis and bifurcation control of generalized phytoplankton—zooplankton system[A];Proceedings of the 2011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CDC)[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本报记者 郭寅枫;治本:调整上游产业结构[N];无锡日报;2014年

2 周晓方;为太湖保护治理问诊把脉[N];无锡日报;2011年

3 记者 胡佳逸;太湖水下长出“青青森林”[N];苏州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娟;环境因子影响的浅水湖泊水华的建模、动力学分析及数值模拟[D];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

2 吕晋;浅水湖泊浮游植物生长影响因子及修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3 许磊;南太湖农业面源污染区小型浅水湖泊水质变化机理及调控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李军;长江中下游地区浅水湖泊生源要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5 李英杰;浅水湖泊生态类型及其生态恢复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8年

6 张敏;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机制与重金属污染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平;江西省大中型浅水湖泊浮游植物与富营养化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何月;底栖藻类在浅水湖泊稳态转换中的作用[D];中南民族大学;2015年

3 廖临毓;城市浅水湖泊二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4 吴琼;大型浅水湖泊生态动力学特性的数值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5 李小亮;浅水湖泊氮磷转化规律的数值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6 安莉娜;城市浅水湖泊二维水量、水质耦合模型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7 宫莹;城市小型浅水湖泊水环境预测方法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8 刘臣炜;城市浅水湖泊富营养化数值模拟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9 计勇;浅水湖泊二维水流-水质-底泥耦合模型研究与应用[D];河海大学;2005年

10 金红华;浅水湖泊沼泽化程度定量评价及其在东太湖的应用[D];河海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328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18328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b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