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9 09:23
【摘要】:信用风险一直是金融业最重要的金融风险形式,信用风险不仅影响着金融机构的发展,而且信用风险严重的时候还影响着整个国家宏观经济的良好运行,甚至会导致严重的经济危机。在全世界信用不断膨胀的现实背景下,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信用风险已经显露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随着我国上市公司的飞速发展,上市公司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它的发展为我国经济较快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信用风险状况更是值得我们重视。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特别对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准确评估对证券市场的监督管理、投资者的利益保护以及信贷机构风险控制意义重大。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评估问题做了研究,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本文从上市公司信用风险的产生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自身的信用问题,通过对国内、国外众多针对信用风险评估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阐明了以我国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并研究其信用风险产生的原因,同时也指出了目前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估的研究中存在的弊端。其次,针对有缺失数据的上市公司样本,利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PCA)与熵权法确定评估指标权重,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并得到了综合评分。主要运用了层次分析法,按上市公司财务年度报表中的盈利能力、偿还能力、成长能力、营运能力四个准则层选取报表中的所有具体指标,并对缺失数据进行必要的补齐,运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进行主要信息量筛选得到指标,再利用熵权法替换主观性太强的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最终构建了一个客观、科学的我国上市公司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最后利用指标体系得到了综合评分,构建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信用评分模型。最后,针对无缺失数据的上市公司样本,利用投影寻踪法和Fisher最优分割法构建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信用评级模型。主要运用了投影寻踪法对数据样本进行研究得到综合评分,其优点是保证了指标数据的全面性;其次基于综合评分形成有序样本,再利用Fisher最优分割法对有序样本进行了聚类分析,最终得到了我国上市公司的信用评级模型。
【图文】:

框架图,论文结构,框架图


论文结构框架图

曲线,最小损失,函数,最优分割法


第 4 章 基于最优分割法的我国上市公司信用评级模型实例分析川投能源 宜宾纸业 茂业商业 东方电气 四川成渝 东材科技 和4.530293 1.431986 3.679636 3.492025 3.218046 3.709377 3.1 33 14 20 26 12 *ST 三泰 *ST 天仪 *ST 钒钛 *ST 华泽 *ST 金宇3.424028 2.778753 2.778248 3.175797 2.7789822 31 32 28 30国上市公司信用评级结果有序样本( ), 1,2,...,33iz i 进行 Fisher 最优分割,得到不同分类数k 的数图(图 4-1):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O211.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小康;常志勇;;两类有偏logistic分布在信用评分模型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15年14期

2 王生昌;付迪;陈娟娟;蔡凤田;张学文;;基于熵值法的汽车动力性能主观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方法[J];公路交通科技;2015年07期

3 艾志刚;陈黄平;;绿色建筑的生态效率评价方法探讨[J];城市建筑;2013年16期

4 万中英;王明文;揭安全;万剑怡;;投影寻踪模型中投影指标的改进[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5 张辉;赵秋红;;基于主成分分析基本原理的经济指标的筛选方法[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6 王梦秋;马璐;;创新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年10期

7 赵晓红;;供应链融资中存在的风险研究[J];才智;2012年29期

8 曾繁荣;王有梅;;上市公司流动性比率精细化分析[J];商业会计;2012年11期

9 迟国泰;曹婷婷;张昆;;基于相关-主成分分析的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2年01期

10 胡海青;张琅;张道宏;陈亮;;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评估研究[J];软科学;2011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郭芳;创业板上市公司信用评级体系优化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7年

2 梁庭俊;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判定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3 游海燕;基于BP原理的指标体系建立模型方法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8673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268673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e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