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登机策略效率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8 03:16
  飞机周转是影响航空公司竞争的重要因素,其耗时和运营效率、运营成本紧密相关。登机过程是周转流程中的关键路径,且占用了周转时间的三分之一,因此,采用合理的登机策略提升登机效率是保障高效周转,从而提高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有效途径。为探究不同登机策略的效率,本文基于元胞自动机方法,分别从登机干扰模型、登机全过程仿真、策略效率分析等方面展开研究。通过高保真模拟舱实验探究了过道干扰的形成机理及时间规律,提出了考虑旅客、行李特征的干扰时间模型;并进一步考虑登机区组织问题,结合国内大型机场值机流程与旅客到达规律,实现了从登机区到客舱的登机全过程仿真及其有效性检验;在此基础上,依据总登机时间、总干扰次数、廊桥最大队长三项指标分析随机(Random)、从后往前(BF,Back to Front)、半块交叉(HB,Half Block)、从外往里(OI,Outside to Inside)、倒金字塔(RP,Reverse Pyramid)等8种策略的效率表现,并进一步分析其在不同登机口放行间隔、旅客年龄分布、行李规格分布等情境下的稳健性。研究表明,采用有序策略代替随机登机方式可减少20%3

【文章来源】: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市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登机策略效率研究


技术路线图

示意图,流程,示意图,旅客


图 2-1 登机流程示意图登机区是登机口附近一定范围的空间,旅客在该区域进行排队登机,由于旅客出行具有随机性,其到达规律的不确定性会对登机区的组织产生一定扰动。通常,在通知登机开始时,大部分旅客已处于登机区,有少部分晚到旅客在前者登机过程中陆续到达,并加入相应登机组。因此,可将登机区组织视为一个受旅客到达影响的动态过程,晚到旅客对其有较大影响,且该影响会由于旅客到达时间分布、登机组组数划分、登机口放行间隔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廊桥连接了登机口与舱门,在登机过程中起到缓冲作用。登机过程中,旅客依次通过登机口进入廊桥,当客舱内部过于拥挤而后来旅客无法顺利进入客舱时,旅客将在廊桥中排队等候,且客舱拥堵越严重,排队人数越多。由于实际登机过程中,客舱堵塞程度及登机干扰次数难以观测,而廊桥排队人数可直接观测得到,因此,可利用廊桥队长对客舱内部的登机进程进行直观刻画,并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不同策略的效率及有效

布局图,座位,布局图,旅客


图 2-2 B737-800 座位布局图2.1.2 登机策略登机策略指某种登机次序,旅客按照该次序进行有组织地登机,可以有效减少登机干扰的发生,从而提高登机流程的效率。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登机策略,每类策略下又将旅客分成 3~6 个登机组。下面介绍本文研究的 5 类登机策略:随机(Random):目前主要的登机方式,即旅客按照随机到达的次序排队登机,没有登机组及登机组先后次序的区分,所有旅客看作是一个登机组。从后往前(BF,Back to Front):按照座位所处客舱的前中后区域,将所有旅客分为n个登机组,座位在客舱后部的登机组先登机,最前排的旅客所处的登机组最后登机。从外往里(OI,Outside to Inside):按照座位所处的列分组,将所有旅客分为 个登机组,靠窗旅客先登机,其次是中间旅客,靠过道旅客最后登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考虑行李的多格子元胞自动机登机模型[J]. 任新惠,焦阳,赵嶷飞.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17(04)
[2]一种改进元胞自动机的人员疏散模型[J]. 张鑫龙,陈秀万,李怀瑜,李飞.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17(09)
[3]考虑双向交通的城市路网交通流元胞自动机模型[J]. 施俊庆,李志强,李素兰,毛程远,张欣环.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7(02)
[4]登机策略的理论探究与实践[J]. 任新惠,周夕钰.  综合运输. 2017(04)
[5]一种考虑引导作用的行人疏散元胞自动机模型[J]. 高凤强,颜逾越,许策,林丽霞,任欢,裴俊智.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6(06)
[6]基于干扰转移的登机新策略[J]. 任新惠,唐少勇,赵嶷飞.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16(02)
[7]民航飞机客舱乘客应急疏散仿真模型[J]. 杜红兵,张庆庆,陈晨.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2016(01)
[8]快速登机新方案[J]. 秦丰伟.  科技视界. 2016(02)
[9]基于冲突的窄体运输机登机过程仿真模型[J]. 史跃亚,张俊然.  计算机仿真. 2015(07)
[10]大面积延误下登机口处旅客快速登机问题研究[J]. 任新惠,苏欣.  计算机仿真. 2015(06)

博士论文
[1]航空登机过程微观理论建模与登机策略优化[D]. 强生杰.北京交通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基于航空网络的航班延误次生衍生事件链式效应研究[D]. 贾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111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34111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6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