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意阶算子的有理逼近—奇异标度方程
发布时间:2021-10-08 11:30
用连分式展开法和标度拓展理论得到两类新型非正则标度方程——奇异标度方程.探究奇异标度方程的有理函数序列在运算有效性、运算性能、运算振荡周期方面与以往分抗迭代方程的不同之处和优势之处.由复平面内的零极点分布证明了奇异标度方程是物理可实现的,并且总结了逼近性能,此方程为分抗逼近电路的实现与设计提出了一种新模型和新思路.由零极点与阶频特征的局域化特征,找出了任何物理可实现的非正则标度方程运算振荡现象产生的原因.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57(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标度拓展前yIk-(w)的阶频特征
正比拓展(σ=5/2)时得到的y-Ik(w)是低频有效的逼近算子w-1/2的非理想逼近过程—在低频段内实现了负半阶算子w-1/2的有理逼近带宽拓展(图3(b)),称之为低频有效;而在高频段内不具有分数阶算子的有理逼近功能.4.3 II型奇异标度方程迭代生成的有理函数序列的运算性能分析
随迭代次数k的增加,y+IIk(w)在高频段和低频段两个方向上,逐渐逼近且只逼近算子w1/2,这是一种全频有效的逼近理想算子w1/2的理想逼近过程,如图4(a).y-IIk(w)在高频段和低频段两个方向上,逐渐逼近且只逼近算子w-1/2,这是一种全频有效的逼近理想算子w-1/2的理想逼近过程,如图4(b).4.3.2 标度拓展后——任意阶算子的有理逼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任意阶标度分形格分抗与非正则格型标度方程[J]. 余波,何秋燕,袁晓. 物理学报. 2018(07)
[2]规则RC分形分抗逼近电路的零极点分布[J]. 袁子,袁晓. 电子学报. 2017(10)
[3]Carlson迭代与任意阶分数微积分算子的有理逼近[J]. 何秋燕,袁晓. 物理学报. 2016(16)
[4]Roy分形分抗逼近电路的运算特征与逼近性能分析[J]. 陶磊,袁晓,易舟,刘盼盼.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34)
[5]任意阶分抗的Padé有理逼近法[J]. 邹道,袁晓,陶崇强,杨全.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6]基于连分式分解的1/2n阶模拟分抗逼近电路设计[J]. 刘彦,蒲亦非,沈晓东,周激流.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2(03)
[7]一种实现任意分数阶神经型脉冲振荡器的格形模拟分抗电路[J]. 蒲亦非,袁晓,廖科,周激流.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6(01)
[8]1/2阶分数演算的模拟OTA电路实现[J]. 廖科,袁晓,蒲亦非,周激流.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5(06)
本文编号:3424073
【文章来源】: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57(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标度拓展前yIk-(w)的阶频特征
正比拓展(σ=5/2)时得到的y-Ik(w)是低频有效的逼近算子w-1/2的非理想逼近过程—在低频段内实现了负半阶算子w-1/2的有理逼近带宽拓展(图3(b)),称之为低频有效;而在高频段内不具有分数阶算子的有理逼近功能.4.3 II型奇异标度方程迭代生成的有理函数序列的运算性能分析
随迭代次数k的增加,y+IIk(w)在高频段和低频段两个方向上,逐渐逼近且只逼近算子w1/2,这是一种全频有效的逼近理想算子w1/2的理想逼近过程,如图4(a).y-IIk(w)在高频段和低频段两个方向上,逐渐逼近且只逼近算子w-1/2,这是一种全频有效的逼近理想算子w-1/2的理想逼近过程,如图4(b).4.3.2 标度拓展后——任意阶算子的有理逼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任意阶标度分形格分抗与非正则格型标度方程[J]. 余波,何秋燕,袁晓. 物理学报. 2018(07)
[2]规则RC分形分抗逼近电路的零极点分布[J]. 袁子,袁晓. 电子学报. 2017(10)
[3]Carlson迭代与任意阶分数微积分算子的有理逼近[J]. 何秋燕,袁晓. 物理学报. 2016(16)
[4]Roy分形分抗逼近电路的运算特征与逼近性能分析[J]. 陶磊,袁晓,易舟,刘盼盼.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5(34)
[5]任意阶分抗的Padé有理逼近法[J]. 邹道,袁晓,陶崇强,杨全.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2)
[6]基于连分式分解的1/2n阶模拟分抗逼近电路设计[J]. 刘彦,蒲亦非,沈晓东,周激流.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12(03)
[7]一种实现任意分数阶神经型脉冲振荡器的格形模拟分抗电路[J]. 蒲亦非,袁晓,廖科,周激流.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6(01)
[8]1/2阶分数演算的模拟OTA电路实现[J]. 廖科,袁晓,蒲亦非,周激流.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2005(06)
本文编号:34240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3424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