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数学论文 >

基于属性偏序理论的《伤寒论》六经知识发现

发布时间:2017-09-12 07:32

  本文关键词:基于属性偏序理论的《伤寒论》六经知识发现


  更多相关文章: 《伤寒论》 形式概念分析 属性偏序理论 六经 辨证论治 知识发现


【摘要】:《伤寒论》的卓越贡献在于创立了辨证论治体系。中医经典传承的基础是对经典著作中的知识进行全面、客观、多层次的发现。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的属性偏序理论与传统中医经典研究相结合,为传统中医知识发现提供了一种崭新的高技术途径。在对《伤寒论》中的概念进行提取和规范化表达的基础上,通过生成属性偏序结构图复杂概念网络,对《伤寒论》六经群结构进行知识发现。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传承中医经典,并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形式概念分析是一种从形式背景进行数据分析和规则提取的数学工具。主要是对组成形式背景的概念、属性及其关系等构成概念格,然后利用概念格进行知识发现。而属性偏序理论是在形式概念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属性偏序理论是在形式背景的基础上构造属性偏序图,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对象和属性之间的关系。本文把属性偏序理论应用到《伤寒论》六经群结构知识发现中,通过生成形式背景,构建属性偏序图,分析和总结六经方证结构、四气五味规律等。根据层次关系可视化表示,以及对对象与属性的理解,建立起基于属性偏序理论的中医六经群结构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方法,为《伤寒论》六经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关键词】:《伤寒论》 形式概念分析 属性偏序理论 六经 辨证论治 知识发现
【学位授予单位】:燕山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22.2;O153.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5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1.2.1 形式概念分析研究现状10-11
  • 1.2.2 中医现代化研究现状11-12
  • 1.2.3《伤寒论》研究现状12-13
  • 1.2.4《伤寒论》六经辩证研究现状13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13-15
  • 第2章 中医理论基础15-19
  • 2.1 引言15
  • 2.2 《伤寒论》理论基础15-16
  • 2.2.1《伤寒论》六经理论基础15-16
  • 2.2.2 《伤寒论》六经辩证理论基础16
  • 2.3 方剂配伍理论基础16-18
  • 2.3.1 中药性味理论17
  • 2.3.2 性味归经理论基础17-18
  • 2.4 本章小结18-19
  • 第3章 属性偏序理论19-34
  • 3.1 引言19
  • 3.2 序与格的理论基础19-22
  • 3.2.1 半序集19-20
  • 3.2.2 格20-21
  • 3.2.3 哈赛图21-22
  • 3.3 形式背景基础特征定义22-26
  • 3.4 属性偏序理论26-33
  • 3.4.1 属性偏序结构图27-28
  • 3.4.2 属性的定义与分类28-33
  • 3.5 本章小结33-34
  • 第4章 《伤寒论》六经方证结构知识发现34-46
  • 4.1 引言34-35
  • 4.2《伤寒论》六经方证结构知识发现35-40
  • 4.2.1 太阳病方证结构知识发现35-36
  • 4.2.2 少阴病方证结构知识发现36-38
  • 4.2.3 阳明病方证结构知识发现38-40
  • 4.3 《伤寒论》方剂配伍知识发现40-43
  • 4.3.1 阳明病方剂配伍知识发现40-41
  • 4.3.2 共有属性—高频用药41
  • 4.3.3 独有属性41-42
  • 4.3.4 最近伴生属性42-43
  • 4.3.5 单味和最多味药方43
  • 4.4 少阳病药对知识发现43-45
  • 4.5 本章小结45-46
  • 第5章 《伤寒论》六经四气五味知识发现46-59
  • 5.1 研究步骤46
  • 5.2 《伤寒论》六经四气知识发现46-49
  • 5.2.1 阳明四气知识发现47-49
  • 5.2.2 少阳四气知识发现49
  • 5.3 《伤寒论》六经五味知识发现49-52
  • 5.3.1 阳明五味知识发现49-51
  • 5.3.2 少阳五味知识发现51-52
  • 5.4 《伤寒论》性味归经知识发现52-56
  • 5.4.1 阳明性味归经知识发现52-54
  • 5.4.2 少阳性味归经知识发现54-56
  • 5.5 《伤寒论》治则治法知识发现56-58
  • 5.5.1 契合病机组方原则56-57
  • 5.5.2 随证施治组方原则57
  • 5.5.3 随证施量组方原则57-58
  • 5.6 本章小结58-59
  • 结论59-61
  • 参考文献61-66
  • 致谢66-67
  • 作者简介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武金;;《伤寒论》的条件关系分析与知识表达[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10期

2 刘旭龙;洪文学;张涛;樊凤杰;宋佳霖;;基于形式概念分析的中医辩证可视化方法[J];燕山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3 陈松青;《伤寒论》扶正解表法初探[J];甘肃中医;1995年01期

4 潘澄濂;《伤寒论》六经指要[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1年05期

5 屈华;李赛美;洪文学;徐笋晶;朱章志;;基于多层次复杂概念网络表示原理的《伤寒论》群结构知识发现方法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年05期

6 陶金火;陈华钧;胡雪琴;;中医药文献语义关系图发现[J];计算机科学;2011年03期

7 王俊红;梁吉业;曲开社;;基于优势关系的信息系统与形式概念分析[J];计算机应用;2009年02期

8 王琦,李铁君;关于《伤寒论》“厥阴病”的讨论[J];新中医;1979年06期

9 肖德馨;《伤寒论》的方法论研究[J];新中医;1983年02期

10 兰克信 ,高仲华 ,王国礼 ,董胜利 ,张友堂 ,薛蕾 ,高儒贵 ,指导 ,杨麦青;《伤寒论》法辨治流行性出血热112例探讨[J];新中医;198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擎文;《伤寒论》的“方—证要素”对应体系及其神经网络数学模型的构建[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黄英杰;《伤寒论》用药剂量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3 王竹兰;《伤寒论》汤剂煎煮法与汤剂制备规范化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蕊;从方剂基本要素探析伤寒方规范化的方法[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于晓;《伤寒论》中四逆汤治疗作用之再认识[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朱金伟;数据挖掘算法及其在中药配方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江苏大学;2006年

4 郑亚琳;《伤寒论》服药方法理论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官晖;基于分类关联规则的仲景方挖掘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8年

6 廖明波;《伤寒论》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359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yysx/8359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4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